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对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同课异构的探索
【作者】 刘 钊
【机构】 山东省临沂第十六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同课异构”这一种教学模式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交流探索的平台,不同教师对同一个教学内容的不同诠释,可以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同课异构是一种多思维碰撞的交流的平台,由此可以打开教师教学的思路,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本文从历史课本中《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一课为例,结合同课异构这一教学模式的特点,对同课异构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同课异构;教学;历史教材
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是新时期对教师的一种要求。同课异构是一种比较新型的教学模式,这样的一个平台打开了一般教师独自摸索教学的封闭空间,将不同教师对于同一堂课教学的思维进行思想碰撞。而同课异构的重点就表现在“异”字上,通俗的来讲其实就是“比较研究法”。这是新课改后比较流行的教学研究方法,有助于教师相互学习,共同钻研课程内容,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素养的提升。
一、 同课异构的“同”
(一)同课异构的“同”的基本课标要求
同课异构的“同”是同一节的教学内容,由不同的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实际和理解对同一节课进行备课并上课。这样的“同”应该是基于同一教学标准、教学目标和内容目标。在人教版历史课中的“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一课中的教学标准: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这就是同课异构中的“同”,在进行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的时候,课程标准是不能进行修改的。
(二) 同课异构中的“同”的课题内容一致
在一堂课中,教学的教材的基本内容是基础,把握好教材内容就是教学的基本。想要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首先基本功要掌握好。就如习书法一般,只有将基本功掌握好,才能及众家之所长,创造出 自己的新字体。
在“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一课中,教学的内容就是简述了两次近代史上外敌侵略中国的两次战役。对于教师来说,如何新颖的教学方式,都要在这一段史诗上进行发挥,因此,掌握好基本相关知识也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二、 同课异构的“异”
“异”即是同一节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所切入的教学点都是不同的,其次,他们在课堂上的风格,教学结构以及教学的方法都是不一样的。在一名教师进行教学任务的同时,会有一些教师进行听课观摩,发现讲课老师教学的优点进行自己教学的补充,发现自己教学的不足之处,也会发现讲课教师的不足,向其指出并进行共同探讨。在下次上同一个教学内容的时候,就会有一些自己的想法,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一) 教师教学风格之“异”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作为教学课堂和知识传输的主导者,不同的教师都会有不同的教学风格。教师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存在,他们各自的成长环境、成长经历都会造成他们三观的不同,因而教学风格就是不同的。这种差异会体现在教师教学环节的设计,一堂课重点的体现方法以及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任何一个教师都有自己在教学上的优点,有着别人所不具备的长处,能够在精神生活里的某一个领域里比别人更突出、更完善的表现自己。”在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一课中,有的老师在进行课程导入的时候,很多老师会用历史来进行引出,有的老师则会提前布置相关实时搜集的工作,而有的老师则会从当代军事的事实中引出。这就是不同老师在一个课程导入的情况所进行的不同诠释。在比如,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更深刻地对那段史实有着更加清楚的判断,有的教师会用联系前后历史发展的办法来加深学生的印象,而有的教师则会在将事件的开端提起,让学生结合当时中国的国情和世界大环境来进行事件发展和结果的探讨。
(二) 教学资源整合的“异”
“教师根据教学资源确立教学立意、选择教学方法。”[1]在《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课中,多数的老师是以教参的目标教学为主的,在此基础上,适当补充材料,例如PPT,音频等文件的补充,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节省课堂时间。其次,教师多会在课前布置下让学生提前预习的的作业任务,以此来加深学生读课堂内容知识的印象。但也有个别老师另辟蹊径,以西方观察家所讲的:“甲午中日战争是李鸿章宜一人与日本之间的战争”为切入点,来进行这句话的剖析,从而得到在战争面前,一个国家众志成城的重要性。
(三) 课内教学方法的“异”
一堂45分钟的课堂时间对于学生来讲是十分重要的,而一个好的教学方法更是重要。有的教师会平铺直叙,按照正常的流程,导入,背景,事件,结果,影响和反思,这是最基本的教学模式。有的教师则将班级的学生分为小组进行知识的讨论。还有老师,在进行教学的同时,期望自己的学生可以达到历史为鉴,理性的看待中日关系和中外关系,在历史的发展中,正确的认识随着时间的变化,关系的认识也要发生变化。
三、 关于“同课异构”的建议
同课异构的教学模式促进了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学的交流和探讨,教师在进行其他教师的教学观摩时,笔者认为应该做到取其之长,补己之短。但是这并不是完全照搬,一名教师应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在集体进行教学探讨时,主要内容应该是教学目标有没有达成或者超出,这是“同”课的目标,“异”则是对于每一位教师在教学过程和教学细节上的特点。集体备课和个人教学是不能混为一谈的,同课异构帮助经验仍不丰富的教师尽快地达到自己的目标,但是,虽然这是一条“捷径”,但对于教师来讲,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的形成还是要靠教师自己的努力和摸索。教师的意义就是教书育人,因此,技巧是代替不了用心教学的。“教师如何感染学生?唯有教师深入其中,让学生感受教师是在用心上课。”学生才会得到更多。
参考文献:
[1]程鹏.“同课异构”中的“同”与“异”——以人教版“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一课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5,07:44-46.
[2]孙亮.《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教学设计与反思[J].文教资料,2013,04:181-183.
关键词:同课异构;教学;历史教材
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是新时期对教师的一种要求。同课异构是一种比较新型的教学模式,这样的一个平台打开了一般教师独自摸索教学的封闭空间,将不同教师对于同一堂课教学的思维进行思想碰撞。而同课异构的重点就表现在“异”字上,通俗的来讲其实就是“比较研究法”。这是新课改后比较流行的教学研究方法,有助于教师相互学习,共同钻研课程内容,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素养的提升。
一、 同课异构的“同”
(一)同课异构的“同”的基本课标要求
同课异构的“同”是同一节的教学内容,由不同的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实际和理解对同一节课进行备课并上课。这样的“同”应该是基于同一教学标准、教学目标和内容目标。在人教版历史课中的“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一课中的教学标准: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这就是同课异构中的“同”,在进行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的时候,课程标准是不能进行修改的。
(二) 同课异构中的“同”的课题内容一致
在一堂课中,教学的教材的基本内容是基础,把握好教材内容就是教学的基本。想要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首先基本功要掌握好。就如习书法一般,只有将基本功掌握好,才能及众家之所长,创造出 自己的新字体。
在“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一课中,教学的内容就是简述了两次近代史上外敌侵略中国的两次战役。对于教师来说,如何新颖的教学方式,都要在这一段史诗上进行发挥,因此,掌握好基本相关知识也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二、 同课异构的“异”
“异”即是同一节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所切入的教学点都是不同的,其次,他们在课堂上的风格,教学结构以及教学的方法都是不一样的。在一名教师进行教学任务的同时,会有一些教师进行听课观摩,发现讲课老师教学的优点进行自己教学的补充,发现自己教学的不足之处,也会发现讲课教师的不足,向其指出并进行共同探讨。在下次上同一个教学内容的时候,就会有一些自己的想法,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一) 教师教学风格之“异”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作为教学课堂和知识传输的主导者,不同的教师都会有不同的教学风格。教师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存在,他们各自的成长环境、成长经历都会造成他们三观的不同,因而教学风格就是不同的。这种差异会体现在教师教学环节的设计,一堂课重点的体现方法以及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任何一个教师都有自己在教学上的优点,有着别人所不具备的长处,能够在精神生活里的某一个领域里比别人更突出、更完善的表现自己。”在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一课中,有的老师在进行课程导入的时候,很多老师会用历史来进行引出,有的老师则会提前布置相关实时搜集的工作,而有的老师则会从当代军事的事实中引出。这就是不同老师在一个课程导入的情况所进行的不同诠释。在比如,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更深刻地对那段史实有着更加清楚的判断,有的教师会用联系前后历史发展的办法来加深学生的印象,而有的教师则会在将事件的开端提起,让学生结合当时中国的国情和世界大环境来进行事件发展和结果的探讨。
(二) 教学资源整合的“异”
“教师根据教学资源确立教学立意、选择教学方法。”[1]在《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课中,多数的老师是以教参的目标教学为主的,在此基础上,适当补充材料,例如PPT,音频等文件的补充,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节省课堂时间。其次,教师多会在课前布置下让学生提前预习的的作业任务,以此来加深学生读课堂内容知识的印象。但也有个别老师另辟蹊径,以西方观察家所讲的:“甲午中日战争是李鸿章宜一人与日本之间的战争”为切入点,来进行这句话的剖析,从而得到在战争面前,一个国家众志成城的重要性。
(三) 课内教学方法的“异”
一堂45分钟的课堂时间对于学生来讲是十分重要的,而一个好的教学方法更是重要。有的教师会平铺直叙,按照正常的流程,导入,背景,事件,结果,影响和反思,这是最基本的教学模式。有的教师则将班级的学生分为小组进行知识的讨论。还有老师,在进行教学的同时,期望自己的学生可以达到历史为鉴,理性的看待中日关系和中外关系,在历史的发展中,正确的认识随着时间的变化,关系的认识也要发生变化。
三、 关于“同课异构”的建议
同课异构的教学模式促进了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学的交流和探讨,教师在进行其他教师的教学观摩时,笔者认为应该做到取其之长,补己之短。但是这并不是完全照搬,一名教师应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在集体进行教学探讨时,主要内容应该是教学目标有没有达成或者超出,这是“同”课的目标,“异”则是对于每一位教师在教学过程和教学细节上的特点。集体备课和个人教学是不能混为一谈的,同课异构帮助经验仍不丰富的教师尽快地达到自己的目标,但是,虽然这是一条“捷径”,但对于教师来讲,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的形成还是要靠教师自己的努力和摸索。教师的意义就是教书育人,因此,技巧是代替不了用心教学的。“教师如何感染学生?唯有教师深入其中,让学生感受教师是在用心上课。”学生才会得到更多。
参考文献:
[1]程鹏.“同课异构”中的“同”与“异”——以人教版“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一课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5,07:44-46.
[2]孙亮.《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教学设计与反思[J].文教资料,2013,04:181-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