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图书资源——课外阅读的良好载体
【作者】 刘 英
【机构】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吴仲良九年义务教育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图书,作为学生课外阅读的良好载体,是学生精神食粮的源泉,它不仅能丰富学生课外知识,开阔学生视野,还能培养学生语感,发展学生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 图书资源 载体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吕叔湘也认为,学习,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而现行学校,能供给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籍并不多。幸运的是在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项目活动中,国家为学校配备了大量的图书资源,这些资源就理所当然应该成为我们语文教学资源的有效补充,成为学生精神食粮的源泉供给。它不仅能丰富学生知识,开阔学生视野,还能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文化品位。课外活动教学时,我们就应把这些良好的图书资源作为学生课外阅读的良好载体。为了提高其育人实效性,我们应创新方法,加强策略探寻,提高其图书育人有效性。
一、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是学生语文知识习得的启蒙时期,也是学生思想和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作为奠基的小学语文,对学生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和复制的作用。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无论是教材的编写还是平时的课堂教学,阅读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担当着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任。新课改的目标也要求我们必须重视语文阅读教学,但是传统的阅读教学受到教师教学方法、学生阅读兴趣、阅读时间与空间以及可用学习资源等因素的制约,教学效果往往不佳。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条件具备的当下,我们就要发挥装备的作用,用好图书资源。也就是要在夯实学生基础知识、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还要拓宽学生知识面,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和广度,增强学生探究意识和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探究的方法。这些内容在新课改的实施中就成了当务之急。这就要求语文教学在使学生获得必需知识的同时,有必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每一位学生创设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成长空间,最终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增强学生人文底蕴,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激发学生课外阅读探索欲望
传统阅读教学,是“教教材”,课本成为教学的唯一凭借,而新课改提倡“用教材教”,课本就只是教学的参考。在实际语文教学中我们也发现,如果只依靠教材是不行的,我们必须运用其他资源以拓展教材、延伸课堂。而学校的图书馆、电子阅览室里藏有大量的图书资源,就可以为学生提供阅读参考,唤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正处在长身体、学知识的黄金时代,阅读是他们扩大知识领域、陶冶情操、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所以需要把学校图书馆的图书资源和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教学中,为课堂教学服务。但是,这些资源不会无足自走到课堂,需要教师激发学生探索欲望,让学生主动去接触图书室、阅览室的图书资源,在读的实践中发展阅读的能力、理解的能力、感悟的能力、品味的能力。
三、加强课内课外资源整合利用
我们现行教材,很多课文都是长篇大论中的一部分,虽能 “自成体系”,但在理解上还是要联系相关内容才能作准确的解读。比如在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和《独坐敬亭山》等古诗时,由于学生对作者做诗原因及当时环境不甚了解,很难感受作者此时此境的独特心理。我们只好在课前布置学生去图书馆或利用网络查阅相关背景知识,以及课文中涉及的人物百科、地理常识、历史文化等,这样既让学生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自主学习,又加强了学科间的联系,更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兴趣。
四、大力开展课外主题阅读活动
根据新课标要求,每学期都一定量的阅读任务。我们可以抓住图书资源不放松。特别是现在学生不爱阅读,读书少,文学素养不够的情况下,我们要组织开展主题阅读活动---名著阅读综合实践活动。首先要制定阅读计划,确定阅读主题,既作量的要求,又作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要求,必须要能体现“真善美”的价值取向。这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去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寻找真善美的事例和人物,然后写出读后感。学生兴致很高,自主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在活动开展期间,学生积极利用课余时间出入学校图书馆和电子阅览教室,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小组内分工明确:每人负责到图书馆读两部作品,找出相关材料进行分析并写出感悟,然后小组成员一起进行交流,再写出心得体会。学生反映,在交流中他们利用最短的时间学到了更多的知识,而且体会到了分享的乐趣。学生为了进一步详实内容,还进行了相关社会采访和问卷调查,从中学会了与人交流。一个月后的阅读成果展示课上,一场以“走进人间真善美”为主题的演讲、辩论会令人赞叹不已,活动内容充实,事例感人,充分体现了运用图书资源的有效作用。
总之,语文教学的时间资源和书本资源都是有限的,为了适应现代素质教育的目标,适应将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需要,我们必须勇于走出课堂,放手让学生去追求、探索。当然不仅是图书资源,还有发展日新月异的网络、蕴含生活百科的社会资源,都可以为我们教学服务,成为学生发展的重大助推器。现在,图书室、阅览室成为了学校最大资源库,有着丰富的资源,我们必须在“用好”上做文章,探究出切实可行的使用策略,为学生可持续性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朱乐静,利用校图书资源,增加学生课外阅读量[J].东方青年,2011年。
[2]张晓樱,充分利用图书资源指导课外阅读教学[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2年。
[3]潘亚聪,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实践探索[J].语文教学通讯,2009年。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 图书资源 载体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吕叔湘也认为,学习,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而现行学校,能供给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籍并不多。幸运的是在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项目活动中,国家为学校配备了大量的图书资源,这些资源就理所当然应该成为我们语文教学资源的有效补充,成为学生精神食粮的源泉供给。它不仅能丰富学生知识,开阔学生视野,还能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文化品位。课外活动教学时,我们就应把这些良好的图书资源作为学生课外阅读的良好载体。为了提高其育人实效性,我们应创新方法,加强策略探寻,提高其图书育人有效性。
一、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是学生语文知识习得的启蒙时期,也是学生思想和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作为奠基的小学语文,对学生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和复制的作用。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无论是教材的编写还是平时的课堂教学,阅读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担当着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任。新课改的目标也要求我们必须重视语文阅读教学,但是传统的阅读教学受到教师教学方法、学生阅读兴趣、阅读时间与空间以及可用学习资源等因素的制约,教学效果往往不佳。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条件具备的当下,我们就要发挥装备的作用,用好图书资源。也就是要在夯实学生基础知识、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还要拓宽学生知识面,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和广度,增强学生探究意识和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探究的方法。这些内容在新课改的实施中就成了当务之急。这就要求语文教学在使学生获得必需知识的同时,有必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每一位学生创设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成长空间,最终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增强学生人文底蕴,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激发学生课外阅读探索欲望
传统阅读教学,是“教教材”,课本成为教学的唯一凭借,而新课改提倡“用教材教”,课本就只是教学的参考。在实际语文教学中我们也发现,如果只依靠教材是不行的,我们必须运用其他资源以拓展教材、延伸课堂。而学校的图书馆、电子阅览室里藏有大量的图书资源,就可以为学生提供阅读参考,唤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正处在长身体、学知识的黄金时代,阅读是他们扩大知识领域、陶冶情操、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所以需要把学校图书馆的图书资源和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教学中,为课堂教学服务。但是,这些资源不会无足自走到课堂,需要教师激发学生探索欲望,让学生主动去接触图书室、阅览室的图书资源,在读的实践中发展阅读的能力、理解的能力、感悟的能力、品味的能力。
三、加强课内课外资源整合利用
我们现行教材,很多课文都是长篇大论中的一部分,虽能 “自成体系”,但在理解上还是要联系相关内容才能作准确的解读。比如在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和《独坐敬亭山》等古诗时,由于学生对作者做诗原因及当时环境不甚了解,很难感受作者此时此境的独特心理。我们只好在课前布置学生去图书馆或利用网络查阅相关背景知识,以及课文中涉及的人物百科、地理常识、历史文化等,这样既让学生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自主学习,又加强了学科间的联系,更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兴趣。
四、大力开展课外主题阅读活动
根据新课标要求,每学期都一定量的阅读任务。我们可以抓住图书资源不放松。特别是现在学生不爱阅读,读书少,文学素养不够的情况下,我们要组织开展主题阅读活动---名著阅读综合实践活动。首先要制定阅读计划,确定阅读主题,既作量的要求,又作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要求,必须要能体现“真善美”的价值取向。这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去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寻找真善美的事例和人物,然后写出读后感。学生兴致很高,自主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在活动开展期间,学生积极利用课余时间出入学校图书馆和电子阅览教室,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小组内分工明确:每人负责到图书馆读两部作品,找出相关材料进行分析并写出感悟,然后小组成员一起进行交流,再写出心得体会。学生反映,在交流中他们利用最短的时间学到了更多的知识,而且体会到了分享的乐趣。学生为了进一步详实内容,还进行了相关社会采访和问卷调查,从中学会了与人交流。一个月后的阅读成果展示课上,一场以“走进人间真善美”为主题的演讲、辩论会令人赞叹不已,活动内容充实,事例感人,充分体现了运用图书资源的有效作用。
总之,语文教学的时间资源和书本资源都是有限的,为了适应现代素质教育的目标,适应将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需要,我们必须勇于走出课堂,放手让学生去追求、探索。当然不仅是图书资源,还有发展日新月异的网络、蕴含生活百科的社会资源,都可以为我们教学服务,成为学生发展的重大助推器。现在,图书室、阅览室成为了学校最大资源库,有着丰富的资源,我们必须在“用好”上做文章,探究出切实可行的使用策略,为学生可持续性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朱乐静,利用校图书资源,增加学生课外阅读量[J].东方青年,2011年。
[2]张晓樱,充分利用图书资源指导课外阅读教学[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2年。
[3]潘亚聪,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实践探索[J].语文教学通讯,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