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作者】 周成平

【机构】 文县中寨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随着新课程改革步伐的不断推进,如何提高 课堂教学效果已经成为我们这些教学战线的同仁们共同探索的主要问题。为此,我这名乡村教师的几点见解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 提高教师自身素养
  俗话说:“你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得有一桶水。”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探索,才能跟得上新课改的潮流,才能跟得上时代的发展。另外,教师要上好课还得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备好课,这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
  二、 让爱与课堂同在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付出“慈母的爱”去教育学生,滋润学生的心灵。因为只有对学生有很深的感情才能喜欢他们,从而会更加地爱惜、爱护他们,学生才会从“被爱”中体会到“课堂”的乐趣。
  我所说的“爱”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的关爱之情,是每一次耐心地讲解,每一次提问学生后鼓励的微笑,每一次学生进步后的表扬,每一次学生失意彷徨时的耐心开导,每一次学生无助时给予他们莫大的力量。我们必须将自己的爱心和耐心,化作无声的细雨,用精神的甘露去洗涤学生精神上的尘埃。用无私的爱筑起现代化成功教育的“大厦”。
  三、 课堂上凭借“语言”激起学习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怎样才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呢?马克思说过:“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在课堂教学中,无论是道理的讲述,还是观点的阐发以及师生间各种情感与信息的交流传递都以语言为凭借。因而语文课教师尤其要讲究语言艺术。使语言规范、准确、生动、活泼,或行云流水般的娓娓道来,或如瀑布般的一泄千里,慷慨激昂······总之能够达到像赵忠祥解说“人与自然”那样,不仅是一种交流,更是一种享受。这样无疑就会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望,只要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即使再苦学生也不会叫苦,再累学生也不会嫌累,因此,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 学生记好课堂笔记
  首先,记课堂笔记的过程是一个由感知转化为联想、分析、综合再转化为文字表达的复杂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有时要高度集中,有事要十分敏捷,思维随时都在接受挑战与锻炼;其次,对课堂上不能理解、消化的问题课后借助笔记,参考资料,再经过自己动脑推敲等形式能产生茅塞顿开,豁然开朗的感觉,有时还会引发对某一问题的新见解。另外,记笔记有助于扩充新知识、补充教材不足;有助于增强记忆和巩固知识。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是有道理的。尤其是语文课,讲的内容多,涉及的知识面广。即使记忆力强的学生,讲的内容在听课、交流、阅读时可能十分清楚,但是,随着时过境迁,一些内容会逐渐被遗忘。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记好学习笔记,通过复习和运用,把所学的知识贮存在大脑皮层的尝试记忆之中。
  总之,要上好一堂课不容易,要达到自己满意的教学效果更不容易。但是,只要我们平时多努力,在课堂中做到以上几方面,那么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不再是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