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班级管理中如何正确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

【作者】 朱文豹

【机构】 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平泉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中学时期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正确价值观的培养对促进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社会、学校、家庭等因素对中学生价值观的培养产生不同影响,本文从中学生价值观现状出发,分析造成中学生价值取向变化的主要因素,探索有效利用并发挥这些因素的方法,旨在培养中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引领他们健康发展。
  关键词:班级管理  价值取向  有效策略  方法对策
  中学生人格颇具可塑性,然而现代社会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各种信息膨胀泛滥,泥沙俱下,中学生置身其中,辨别是非善恶能力较弱,极易受到污染,形成错误甚至扭曲的价值观。因此,笔者认为以班级管理为平台,立足青少年成长规律,探索并有效开展中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走出一条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益的健康人格教育培养之路十分必要。
  一、当前中学生不良价值观的特点
  1.功利化。当代中学生虽然部分人认同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即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但又往往未将其完全付诸实践。部分中学生在实现人生追求的过程中,重物质利益轻理想追求,重金钱实惠轻无私奉献,将“升官发财”作为人生幸福的标准,将奢侈、享乐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使原来的理想型、奉献型被现实的、功利化的人生追求所取代。
  2.多元化。大多数中学生明礼诚信、遵守公德,但是由于他们的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他们对现实的理解、认同尚处于模糊状态,加之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使中学生中出现了多样化的价值取向。
  3.个体性和自主性。中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时期,近年来以社会或群体为绝对本位的价值取向逐渐被打破,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受到应有的重视。这既强化了中学生自我奋斗的意识,又促使中学生的价值观由社会本位向个体本位转移,进而表现出较强的个体性和自主性。部分中学生在价值取向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集体意识和协作观念差,服务和奉献精神不足。
  二、当前中学生不良价值取向形成的原因
  1.家庭教育缺位。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中学生的不良价值取向,应该说与许多家庭不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教育有直接的关系。当然我们还应该看到,有些家长本身就缺乏社会责任感,或者自身就缺少教育孩子的知识,或者他们沉湎于功利场,或者陶醉于声色犬马,对孩子根本无暇顾及;有些学生,由于父母的感情不和或其他原因,成为父母的出气筒;有的由于父母离异,得不到应有的家庭温暖,加之当前农村地区外出务工原因,留守儿童增多。因此,他们面对物欲横流的社会,而又缺少父母及时正确的指导,其中的有害信息也就容易腐蚀他们的幼小的心灵。
  2.学校教育错位。在当前的基础教育中应试教育的存在使得大部分的教师和学校急功近利,我们平时对学生的教育本身就是功利的引导,经常灌输的思想就是“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将人生奋斗的目的狭义地理解为出人头地、升官发财,认为这就是成功。以致很多学生成不了才也成不了“人”。因此用这种功利迂腐、落后消极的思想教育学生,很大程度上禁锢了学生的思想,窒息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育人为本退位,落后价值观的形成也就反客为本了。
  3.社会教育乱位。随着网络进入到普通家庭,我们已无法掩盖社会生活中所存在的种种不足和缺憾。中国传统的价值体系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其局限性也逐渐暴露。传统价值观中的优秀成分也在人们充满功利的目光中渐行渐远,人生价值观教育也在我们盲目追求利益的过程中被忽略。现实生活中,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观念严重地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解决中学生不良价值观的对策
  1.构建书香班级
  书籍是点亮智慧的明灯。好的书籍会对中学生产生深远而巨大的影响: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评价标准,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因此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借助书香以施德育,不失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之一。考虑到目前市场上各类书籍名目繁多,中学生认知能力有限,自我选择图书的能力受到限制,可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结合他们的认知能力,选择一些学生喜爱、积极向上、教育意义较强,特别是能潜移默化对学生形成正面引导的书籍推荐学生阅读。
  2.召开主题班会
  哲学家佛洛伊德的人格理论指出,任何一个人的人格都不是自然地凭空构成的,而是有一个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过程。定期召开主题班会是简单易行的有效方式之一。根据教育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主题,围绕主题展开讨论,通过主题班会辩证是非,提高认识,开展人格教育。为充分发挥主体班会价值观教育功能,可指导学生自主设计并组织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体验和感悟主题班会意义之所在,帮他们助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热爱班集体,积极向上,乐于奉献等人格品质。实践证明,主题班会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健康良好的人格品质成效显著。
  3.建立班级主题帖 
  特定的价值观会产生相应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能够促进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因此,班级管理中要尽量为学生创造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的条件,如开展自我管理、自律教育、自主教育等,启发学生从认知到认同,从认同上升为行为习惯,养成自我调控、自我完善的好习惯。以我班为例,我特意在校园网上“我的成长故事”栏目中建立了一个属于我们班自己的主题帖《听,竹子拔节的声音》,帖子里记录了学生们的成长故事,并由多方参与、关注,使之成为学生前进的加油站。期望学生们能够像春雨后的春笋般快速成长。
  当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以观念的更新推动实践的创新,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经过长期的努力与引导,让学生逐步形成,并在形成的过程中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孙云晓.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J].《中小学教育》,2013.07 
  [2]杨眉.健康人格心理学[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