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提高音乐欣赏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 李金笑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嘉陵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提高音乐欣赏教学有效性是小学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要追求。实践中,我们要创新教学方法,通过选择合格的音乐作品作载体,加强符合儿童需求的趣味化设计,灵活运用教学策略等方式来促进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小学音乐 欣赏教学 有效性 提高
音乐是学校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平台,是学生音乐素养得到培养的有效途径。可以说,音乐活动对学生的生活、学习、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作为音乐教学重要一项的欣赏教学,对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发展学生听觉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让他们学会聆听、学会欣赏,有一双大耳朵是我们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要目标。下面,我结合多年的自身教育实践,谈谈如何加强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感受。
一、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现存问题
我们知道,音乐具有抽象、流动、非直观性等特点,进行音乐欣赏活动主要是通过聆听的方式来进行的,但是儿童的认知、学习方式是有别于成人的,他们的认知具有直观性、具体性、可视性的特点。所以,音乐特质与学生特点之间的鸿沟是音乐欣赏教学难以有效进行的问题之一。现在大多学校的音乐欣赏教学都处在起步阶段,常用方法是以“听、说”,让学生自己听音乐,说说听到音乐的感觉,一遍一遍听音乐去欣赏的方法与学生的音乐趣味是完全背离的。这样就出现了学生不愿听,思想不集中的现象,教师就无法达到音乐欣赏的目的。针对这些问题,很多教师对音乐欣赏教学就望而却步了。加上“应试教育”影响,没有考查“欣赏”的相应项目,基于功利性出发的教育观,就因此把欣赏教学搁浅了,导致音乐欣赏教学面临更大的尴尬。
二、提高音乐欣赏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方法
音乐欣赏是学生感知、体验和理解音乐艺术的一项实践活动,担当着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培养的重任。实践中,我们应创新策略,提高其实效性,从而达到促进学生鉴赏能力提高的目的。
(一)培养学生音乐欣赏的兴趣。著名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曾经说到:“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是把音乐美的魅力传送给他们的先决条件,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必然成为他们热爱生活,陶冶情操的助长剂。”对于起步的小学音乐教学来说,小学生对音乐中的唱歌还有兴趣,而对坐在那儿静静地听音乐、欣赏音乐可能就没有兴趣了,加之注意力不能持久,欣赏就不会有效果。因此,要提高欣赏教学有效性,我们还必须创新教学策略,加强教学导入新颖化、过程的活动化、趣味化设计,使欣赏在多种形式中进行,特别是应变静听为动听,让学生在听中欣赏,在活动中将听到的、理解到的转化为动作,满足他们好动、好奇的需求。这样的教学,既能丰富形式,又能提高教学有效性。
(二)选择适合学生的音乐作品。选择适合学生的音乐作品不单是那些专门为学生作曲、作词的音乐作品,因为就现在而言,这样的作品不是很多,而且早就被人们所传唱,已经失去新意。因此选择适合学生的音乐作品可以采用还原的方法,将某些看上去并不适合学生的音乐作品转化为适合学生学习的作品。例如《山王宫殿》一曲就可以结合《母鸡罗斯去散步》的绘本进行还原,将乐曲还原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三)趣味化设计音乐欣赏教学载体。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音响、运动、故事三种音乐趣味,运动趣味是指学生在接触音乐时所表现出来的特征,他们不是喜欢其所接触的这个音乐,而是喜欢这个音乐能让他们动起来。也就是说,对他们而言,音乐就是运动。故事趣味是指对学生天性而言的年龄特征需求,音乐是“关于”某些事情的,儿童着迷音乐的奥秘就在于他们着迷音乐中的这种“关于”或故事性。也就是说,如果一个音乐能让他们联想到一个动物、一件事情,能带他们进入一种情境,他们一定会喜欢的。所以对音乐做符合儿童趣味的还原是进行有效音乐欣赏教学的保证。首先是进行故事还原,故事还原是指根据音乐特征,对音乐做故事化处理,也就是赋予音乐一个情境。例如,欣赏聂耳的《卖报歌》,就可把聂耳的生平事迹、在什么情况下写出这个作品以故事的形式介绍讲给学生听,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很快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容了。其次是进行动作还原,动作还原是指根据音乐节拍、节奏、速度、力度等特征,做动作化处理,也就是为音乐进行符合音乐特征的动作设计。例如,在欣赏《龟兔赛跑》这一课时,我们可先讲这个故事,然后再放代表乌龟与兔子的音乐,让学生来辨别哪段音乐是代表乌龟、哪段音乐是代表兔子。学生有了初步的了解,再让学生随着欣赏曲,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用手、脚、表情等办法来表现乌龟和兔子的形象。最后是图谱还原,图谱还原是指根据对音乐的故事还原和动作还原,绘制简单图谱进行动作标示,让学生直观感受动作的连续性。例如,《小象与蚊子》的欣赏教学,教师就能够根据小象和蚊子两个动物形象及其在音乐中的动作绘制简单图谱,用简单图示表示小象散步、拍肚子、赶蚊子的动作和蚊子嗡嗡叫、叮咬的动作。
(四)培养学生想象力。欣赏需要想象,没有想象的欣赏是枯燥的、单调的。实践中我们应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去想象。但由于学生音乐经验基础差,加上音乐欣赏需要丰富的生活经验和艺术体验,才能进行丰富的想象。因此,对于这样的音乐欣赏教学,就需要我们做好铺垫,这是保证音乐欣赏教学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实践证明,在欣赏教学中,引导学生将生活经验和音乐的表现手段联系起来,这是启发学生想象和联系的关键。在引导学生想象前,我们应在这两个方面为学生充分想象奠定基础:一是加强音乐审美经验的铺垫;二是唤起生活经验。关于音乐审美经验的铺垫主要是对音乐音色、力度、旋律、结构、风格、速度知识的普及。对于生活经验主要是因为如果音乐的内容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太远是不能保证教学在其最近发展区的。所以在进行音乐欣赏教学前需要对必要的知识经验进行铺垫,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作为音乐教师,加强音乐欣赏教学,提高其有效性是我们重要责任。教学中,我们要想方设法来达到目的,以此来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同时,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音乐兴趣,使之具有音乐大耳朵,做一个合格的音乐听众。
参考文献:
[1]黎小玲,音乐欣赏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与实践[J].成才之路,2015年。
[2]刘萍,如何提高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有效性[J].北方音乐,?2016年。
[3]朱凌怡,试论欣赏教学中“听、讲、动”的关系[J].小学教学研究,2012年。
关键词:小学音乐 欣赏教学 有效性 提高
音乐是学校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平台,是学生音乐素养得到培养的有效途径。可以说,音乐活动对学生的生活、学习、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作为音乐教学重要一项的欣赏教学,对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发展学生听觉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让他们学会聆听、学会欣赏,有一双大耳朵是我们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要目标。下面,我结合多年的自身教育实践,谈谈如何加强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感受。
一、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现存问题
我们知道,音乐具有抽象、流动、非直观性等特点,进行音乐欣赏活动主要是通过聆听的方式来进行的,但是儿童的认知、学习方式是有别于成人的,他们的认知具有直观性、具体性、可视性的特点。所以,音乐特质与学生特点之间的鸿沟是音乐欣赏教学难以有效进行的问题之一。现在大多学校的音乐欣赏教学都处在起步阶段,常用方法是以“听、说”,让学生自己听音乐,说说听到音乐的感觉,一遍一遍听音乐去欣赏的方法与学生的音乐趣味是完全背离的。这样就出现了学生不愿听,思想不集中的现象,教师就无法达到音乐欣赏的目的。针对这些问题,很多教师对音乐欣赏教学就望而却步了。加上“应试教育”影响,没有考查“欣赏”的相应项目,基于功利性出发的教育观,就因此把欣赏教学搁浅了,导致音乐欣赏教学面临更大的尴尬。
二、提高音乐欣赏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方法
音乐欣赏是学生感知、体验和理解音乐艺术的一项实践活动,担当着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培养的重任。实践中,我们应创新策略,提高其实效性,从而达到促进学生鉴赏能力提高的目的。
(一)培养学生音乐欣赏的兴趣。著名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曾经说到:“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是把音乐美的魅力传送给他们的先决条件,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必然成为他们热爱生活,陶冶情操的助长剂。”对于起步的小学音乐教学来说,小学生对音乐中的唱歌还有兴趣,而对坐在那儿静静地听音乐、欣赏音乐可能就没有兴趣了,加之注意力不能持久,欣赏就不会有效果。因此,要提高欣赏教学有效性,我们还必须创新教学策略,加强教学导入新颖化、过程的活动化、趣味化设计,使欣赏在多种形式中进行,特别是应变静听为动听,让学生在听中欣赏,在活动中将听到的、理解到的转化为动作,满足他们好动、好奇的需求。这样的教学,既能丰富形式,又能提高教学有效性。
(二)选择适合学生的音乐作品。选择适合学生的音乐作品不单是那些专门为学生作曲、作词的音乐作品,因为就现在而言,这样的作品不是很多,而且早就被人们所传唱,已经失去新意。因此选择适合学生的音乐作品可以采用还原的方法,将某些看上去并不适合学生的音乐作品转化为适合学生学习的作品。例如《山王宫殿》一曲就可以结合《母鸡罗斯去散步》的绘本进行还原,将乐曲还原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三)趣味化设计音乐欣赏教学载体。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音响、运动、故事三种音乐趣味,运动趣味是指学生在接触音乐时所表现出来的特征,他们不是喜欢其所接触的这个音乐,而是喜欢这个音乐能让他们动起来。也就是说,对他们而言,音乐就是运动。故事趣味是指对学生天性而言的年龄特征需求,音乐是“关于”某些事情的,儿童着迷音乐的奥秘就在于他们着迷音乐中的这种“关于”或故事性。也就是说,如果一个音乐能让他们联想到一个动物、一件事情,能带他们进入一种情境,他们一定会喜欢的。所以对音乐做符合儿童趣味的还原是进行有效音乐欣赏教学的保证。首先是进行故事还原,故事还原是指根据音乐特征,对音乐做故事化处理,也就是赋予音乐一个情境。例如,欣赏聂耳的《卖报歌》,就可把聂耳的生平事迹、在什么情况下写出这个作品以故事的形式介绍讲给学生听,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很快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容了。其次是进行动作还原,动作还原是指根据音乐节拍、节奏、速度、力度等特征,做动作化处理,也就是为音乐进行符合音乐特征的动作设计。例如,在欣赏《龟兔赛跑》这一课时,我们可先讲这个故事,然后再放代表乌龟与兔子的音乐,让学生来辨别哪段音乐是代表乌龟、哪段音乐是代表兔子。学生有了初步的了解,再让学生随着欣赏曲,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用手、脚、表情等办法来表现乌龟和兔子的形象。最后是图谱还原,图谱还原是指根据对音乐的故事还原和动作还原,绘制简单图谱进行动作标示,让学生直观感受动作的连续性。例如,《小象与蚊子》的欣赏教学,教师就能够根据小象和蚊子两个动物形象及其在音乐中的动作绘制简单图谱,用简单图示表示小象散步、拍肚子、赶蚊子的动作和蚊子嗡嗡叫、叮咬的动作。
(四)培养学生想象力。欣赏需要想象,没有想象的欣赏是枯燥的、单调的。实践中我们应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去想象。但由于学生音乐经验基础差,加上音乐欣赏需要丰富的生活经验和艺术体验,才能进行丰富的想象。因此,对于这样的音乐欣赏教学,就需要我们做好铺垫,这是保证音乐欣赏教学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实践证明,在欣赏教学中,引导学生将生活经验和音乐的表现手段联系起来,这是启发学生想象和联系的关键。在引导学生想象前,我们应在这两个方面为学生充分想象奠定基础:一是加强音乐审美经验的铺垫;二是唤起生活经验。关于音乐审美经验的铺垫主要是对音乐音色、力度、旋律、结构、风格、速度知识的普及。对于生活经验主要是因为如果音乐的内容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太远是不能保证教学在其最近发展区的。所以在进行音乐欣赏教学前需要对必要的知识经验进行铺垫,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作为音乐教师,加强音乐欣赏教学,提高其有效性是我们重要责任。教学中,我们要想方设法来达到目的,以此来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同时,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音乐兴趣,使之具有音乐大耳朵,做一个合格的音乐听众。
参考文献:
[1]黎小玲,音乐欣赏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与实践[J].成才之路,2015年。
[2]刘萍,如何提高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有效性[J].北方音乐,?2016年。
[3]朱凌怡,试论欣赏教学中“听、讲、动”的关系[J].小学教学研究,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