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试论如何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作者】 轩书科
【机构】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本文从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内涵出发,对在物理教学中进行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教育的理论基础、途径和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物理教学,科学精神,人文精神
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内涵
1、科学精神及其内涵
“科学”一词,现在比较公认的解释是:“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概括地说,科学精神是人类在对自然进行理性探索的过程中提升出来的价值观念体系。它主要涉及人类生存发展的手段和途径,关注的是人与物的关系。科学精神的本质是什么呢?较统一的认识是“求真、求实、创新”。“求真”,意思是努力获求真理,探寻本原,按事物运动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求实,就是实事求是。实事就是实际存在的事实,求是就是探索和寻求反映客观事实、客观规律的真理,实事求是就要尊重反映客观事实、客观规律、客观真理的科学。创新,开拓创新是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密切相关的。客观世界和人类实践是无穷展开和无限发展的,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凭借这种认识而对世界进行变革、改造和保护的能力是无穷无尽的。科学之所以有生命力、创造力,就在于不断开拓创新。
2、人文精神及其内涵
“人文”,在中国最初见于《周易》,“观乎天文以查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与自然相对。而在西方,人文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潮,强调人道、人文、强调人文价值与人性尊严,尊重人生幸福与人生责任。北京大学副校长王义道教授认为,人文精神体现在人能否正确对待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人文精神以“人”为尺度和对象,注重人的存在和发展,强调人的权利和价值、关注人类的命运,因此它主要涉及“人”生存发展的目的、意义、价值等“人”自身的问题。人文精神对人的关照体现在“个体”和“类”两个方面,前者可概括为对个体的人格完善的追求,后者主要指对人类生存前景的关怀。人文精神的主体是人,它关注的是作为感性生命的存在,因此它推崇价值、信仰、观念、情感等非理性的东西。从形而下的操作层面来看,人文精神在宏观上常常表现为人对自身、对他人、对人类社会及对自然的求美求善的态度。换句话说,人文精神就是关心“人之所以为人”的精神。
二、理论基础
1、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把学生看作是“人”,相信他们的本性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马斯洛认为健康的儿童是乐于发展、前进,乐于提高技术与能力,乐于增强力量的。他反对把学生降低为“较大的白鼠”或“较慢的计算机”,强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认知、情感、兴趣、动机、潜能等内心世界的研究,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立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帮助每个学生充分挖掘自身潜能、发展个性和实现自身的价值。他主张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以学生为中心,在重视学生内在动机与需要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当学生发现所学习的材料、内容与其学习目的相联系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浓,学习积极性会更高,学习时间会缩短,同时,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会增强,达到最佳学习状态,并把学习本身当成一种享受。这才是真正的理想学习状态,这也是我国素质教育所要追求达到的境地。其次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鼓励者、帮助者和朋友,正确指导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经验的有效途径。
2、素质教育理论
所谓素质是指个人先天具有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后天通过环境获得的基本品质,他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生活技能素质等。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既注重培养受教育者成“材”,更重视培养学生成“人”。素质教育不是一种教育的分类,而是一种教育思想。素质教育强调尊重、关心、理解、信任每一个学生,尤其强调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素质教育的第一个特征是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素质教育是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培养学生的自尊与自信,这与人文精神关注自身的发展是一致的。所以,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应该从关注自我开始,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和独立性,这是学生学习和走向成功的关键。素质教育的另一个特征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要求全面发展和整体发展,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并重,全面发展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审美素质等。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发展才是全面教育,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应成为素质教育的两翼,使学生的理性与情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都得到和谐发展。
三、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通过物理学史的教育进行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教育
物理学史对于物理教育的作用,己形成一种共识,即如果在物理教学中能正确、恰当地运用物理学史,将对物理教学具有十分重大的价值,是对于推行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所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在物理教学中应用物理学史来进行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更具有广阔的天地。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验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科学,它是一种知识体系,是一种人为的研究活动,它又是随着人类在认识自然与改造自然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科学精神伴随着物理学的发展。可以说,物理学发展史既是一部科学史,又是一部激荡人心、震撼心灵的奋斗史。法拉第、达尔文、玻尔、普朗克、爱因斯坦等物理学家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丰功伟绩,这些重要人物的世界观、治学态度和促使他们在科学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做出伟大贡献的背景,以及物理学家在黑暗的探索道路上孤立无援的心境和对真理的执著追求精神,那种另辟蹊径的创新精神,都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完美结合的典范,无疑在学生的心灵教化上起着重要作用。
物理学发展史上的感人事例很多,这些事例之所以感人,不仅在于追求者的意志、精神、品格,也在于他们卓越的智慧。这些史实所体现的人类认识世界的科学方法、哲学观念,以及自然规律本身,无一不展示着大自然和谐的美。物理学所蕴涵的美是思维过程的美,思维方法的美,思维结果的美。它的哲学美和艺术美,它独具特色的对称美,真可谓美不胜收。教学生学会欣赏美,追求美,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2、通过探究式教学进行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教育
探究性教学注重让学生经历探究问题的过程,学习科学的方法,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体验科学获得的情景,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进行科学的猜测和假设,制定科学探究的计划和实施方案,通过实验等手段收集实验数据,吸收与问题有关的信息,归纳结论。对所得的规律、结论与整个探究的过程做出科学的评估,最后集体交流,批判性地吸收有价值的信息,写出实验报告。在探究性教学中,探究式活动是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结合,在探究过程中,需要个体研究、小组或集体探讨相结合。
3、通过物理概念教学进行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教育
在概念和规律的教学中,传统教学往往出现两方面问题。问题一,物理教学中往往过多地重视物理概念、规律的应用,而轻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并试图通过习题来加强对概念规律的理解与应用。问题二,教师们往往特别注意在定律层面上的定量描述与计算,而忽略了理论的定性理解与发挥,使物理学只成为了一种精确的定量科学。在这种教育思想下,学生获得的往往更多地是解题技能和思考能力,而很难理解到科学本身的意义。
物理概念是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在人脑中的反映,是对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抽象化和概括思维方式。在物理概念中浓缩着物理精神,是真善美的完美体现,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的典范。物理概念反映着人类对物理世界漫长而艰苦的智力活动历程,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又是人们在纷繁复杂的物理世界中,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成为物理思维的基本单位和有力工具。借助于这种简约、概念的思维方式,人们找到了支配复杂的物理世界的简单规律,建立起了假说、模型和测量方法体系,从而筑起了宏伟的物理学大厦。
关键词:物理教学,科学精神,人文精神
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内涵
1、科学精神及其内涵
“科学”一词,现在比较公认的解释是:“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概括地说,科学精神是人类在对自然进行理性探索的过程中提升出来的价值观念体系。它主要涉及人类生存发展的手段和途径,关注的是人与物的关系。科学精神的本质是什么呢?较统一的认识是“求真、求实、创新”。“求真”,意思是努力获求真理,探寻本原,按事物运动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求实,就是实事求是。实事就是实际存在的事实,求是就是探索和寻求反映客观事实、客观规律的真理,实事求是就要尊重反映客观事实、客观规律、客观真理的科学。创新,开拓创新是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密切相关的。客观世界和人类实践是无穷展开和无限发展的,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凭借这种认识而对世界进行变革、改造和保护的能力是无穷无尽的。科学之所以有生命力、创造力,就在于不断开拓创新。
2、人文精神及其内涵
“人文”,在中国最初见于《周易》,“观乎天文以查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与自然相对。而在西方,人文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潮,强调人道、人文、强调人文价值与人性尊严,尊重人生幸福与人生责任。北京大学副校长王义道教授认为,人文精神体现在人能否正确对待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人文精神以“人”为尺度和对象,注重人的存在和发展,强调人的权利和价值、关注人类的命运,因此它主要涉及“人”生存发展的目的、意义、价值等“人”自身的问题。人文精神对人的关照体现在“个体”和“类”两个方面,前者可概括为对个体的人格完善的追求,后者主要指对人类生存前景的关怀。人文精神的主体是人,它关注的是作为感性生命的存在,因此它推崇价值、信仰、观念、情感等非理性的东西。从形而下的操作层面来看,人文精神在宏观上常常表现为人对自身、对他人、对人类社会及对自然的求美求善的态度。换句话说,人文精神就是关心“人之所以为人”的精神。
二、理论基础
1、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把学生看作是“人”,相信他们的本性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马斯洛认为健康的儿童是乐于发展、前进,乐于提高技术与能力,乐于增强力量的。他反对把学生降低为“较大的白鼠”或“较慢的计算机”,强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认知、情感、兴趣、动机、潜能等内心世界的研究,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立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帮助每个学生充分挖掘自身潜能、发展个性和实现自身的价值。他主张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以学生为中心,在重视学生内在动机与需要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当学生发现所学习的材料、内容与其学习目的相联系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浓,学习积极性会更高,学习时间会缩短,同时,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会增强,达到最佳学习状态,并把学习本身当成一种享受。这才是真正的理想学习状态,这也是我国素质教育所要追求达到的境地。其次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鼓励者、帮助者和朋友,正确指导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经验的有效途径。
2、素质教育理论
所谓素质是指个人先天具有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后天通过环境获得的基本品质,他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生活技能素质等。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既注重培养受教育者成“材”,更重视培养学生成“人”。素质教育不是一种教育的分类,而是一种教育思想。素质教育强调尊重、关心、理解、信任每一个学生,尤其强调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素质教育的第一个特征是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素质教育是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培养学生的自尊与自信,这与人文精神关注自身的发展是一致的。所以,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应该从关注自我开始,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和独立性,这是学生学习和走向成功的关键。素质教育的另一个特征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要求全面发展和整体发展,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并重,全面发展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审美素质等。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发展才是全面教育,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应成为素质教育的两翼,使学生的理性与情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都得到和谐发展。
三、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通过物理学史的教育进行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教育
物理学史对于物理教育的作用,己形成一种共识,即如果在物理教学中能正确、恰当地运用物理学史,将对物理教学具有十分重大的价值,是对于推行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所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在物理教学中应用物理学史来进行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更具有广阔的天地。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验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科学,它是一种知识体系,是一种人为的研究活动,它又是随着人类在认识自然与改造自然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科学精神伴随着物理学的发展。可以说,物理学发展史既是一部科学史,又是一部激荡人心、震撼心灵的奋斗史。法拉第、达尔文、玻尔、普朗克、爱因斯坦等物理学家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丰功伟绩,这些重要人物的世界观、治学态度和促使他们在科学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做出伟大贡献的背景,以及物理学家在黑暗的探索道路上孤立无援的心境和对真理的执著追求精神,那种另辟蹊径的创新精神,都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完美结合的典范,无疑在学生的心灵教化上起着重要作用。
物理学发展史上的感人事例很多,这些事例之所以感人,不仅在于追求者的意志、精神、品格,也在于他们卓越的智慧。这些史实所体现的人类认识世界的科学方法、哲学观念,以及自然规律本身,无一不展示着大自然和谐的美。物理学所蕴涵的美是思维过程的美,思维方法的美,思维结果的美。它的哲学美和艺术美,它独具特色的对称美,真可谓美不胜收。教学生学会欣赏美,追求美,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2、通过探究式教学进行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教育
探究性教学注重让学生经历探究问题的过程,学习科学的方法,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体验科学获得的情景,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进行科学的猜测和假设,制定科学探究的计划和实施方案,通过实验等手段收集实验数据,吸收与问题有关的信息,归纳结论。对所得的规律、结论与整个探究的过程做出科学的评估,最后集体交流,批判性地吸收有价值的信息,写出实验报告。在探究性教学中,探究式活动是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结合,在探究过程中,需要个体研究、小组或集体探讨相结合。
3、通过物理概念教学进行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教育
在概念和规律的教学中,传统教学往往出现两方面问题。问题一,物理教学中往往过多地重视物理概念、规律的应用,而轻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并试图通过习题来加强对概念规律的理解与应用。问题二,教师们往往特别注意在定律层面上的定量描述与计算,而忽略了理论的定性理解与发挥,使物理学只成为了一种精确的定量科学。在这种教育思想下,学生获得的往往更多地是解题技能和思考能力,而很难理解到科学本身的意义。
物理概念是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在人脑中的反映,是对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抽象化和概括思维方式。在物理概念中浓缩着物理精神,是真善美的完美体现,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的典范。物理概念反映着人类对物理世界漫长而艰苦的智力活动历程,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又是人们在纷繁复杂的物理世界中,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成为物理思维的基本单位和有力工具。借助于这种简约、概念的思维方式,人们找到了支配复杂的物理世界的简单规律,建立起了假说、模型和测量方法体系,从而筑起了宏伟的物理学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