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比较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刘秋英
【机构】 山东青岛市崂山区晓望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比较指的是人脑把一些事物和现象放在一起进行对比的思维过程。这是一种常用的思维方式,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应用十分广泛,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关键词:比较法;数学概念;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中有许多内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比较的方法,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容易接受新知识,防止知识的混淆,提高辨别能力,从而扎实地掌握数学知识,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一、概念教学中的比较。
概念是对事物本质属性的反映,它既是思维的基础,又是思维的“细胞”,是正确推理和判断的依据。小学数学中概念描述较抽象,小学生学习概念普遍存在一定难度,但许多概念之间有着密切联系,若在概念教学中充分运用比较,便能使学生准确、牢固地掌握数学概念。
1.引入概念时的比较。在引入一个新的数学概念之前,教师首先要分析清楚这个概念是建立在哪些已学的数学概念基础上,然后从复习旧概念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出新概念,使学生明确新旧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为准确理解新概念打下坚实的基础。
2.巩固概念时的比较。学了一个新的数学概念后,为使学生巩固所学的概念,教师应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概念与一些相关的易混淆的概念进行比较,达到正确理解概念实质的目的。
3.深化、应用概念时的比较。掌握数学概念的目的是为了运用所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而运用概念的过程又是深化理解概念的过程,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概念的含义。
二、应用题教学中的比较。
应用题教学,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应用题教学中充分运用比较法,能使学生在比较中理解数量关系,在比较中掌握解题方法。
1.简单应用题与复合应用题比较。任何一道复合应用题都是由若干道相关的简单应用题复合而成的。在教复合应用题时,先让学生做若干道与之相关的简单应用题,然后引导学生将这些简单的应用题合并成复合应用题,再比较简单应用题与复合应用题的联系与区别,使学生很自然地掌握解答复合应用题的关键,并把复合应用题分成若干道简单应用题。这样就有效地提高了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2.互逆关系应用题的比较。有许多应用题,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具有互逆的特点。比较它们的解题思路,明确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可使各个零碎的知识串成线、联成网,从而构建起完整的知识结构。
3.应用题“多变”中的比较。应用题“多变”,包括“一题多解”、“条件变换形式叙述”、“一题多编”等。通过比较,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使学生的思维在“变”中得到锻炼,克服思维定势的干扰,能使学生找出最佳的解题方法,提高思维的敏捷性。
三、计算题教学中的比较。
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计算教学中充分运用比较法,可以加深学生对算法和算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1. 计算法则的对比。学习新的计算知识后,将计算的方法与前面学习的计算方法进行比较,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教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可以根据教材的编排,复习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然后在新知生长点适当点拨诱导,让学生尝试做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试题,学生能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很快地计算出答案。这时,学生觉得新知不新,兴趣倍增,教师趁机组织学生分析比较乘数是两位数和乘数是三位教的两道式题的计算过程,找出它们的区别和联系,最后,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概括出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法则。这样,不仅促进了旧知识的迁移,而且加深了计算法则的理解,突出了解题规律。
2.运算顺序的对比。混合运算一直是学生出错较多的知识,而错误的原因主要在于运算的顺序容易弄混。在教学时可以根据一道加减乘除都有的混合运算题,改变不同运算符号的位置,改变小括号和中括号的位置,从而改变不同的运算顺序,在对比中加深学生对运算顺序的理解。
四、空间图形教学中的比较。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不把教材中出现的一个个平面图形加以比较,学生头脑中可能就是一个个孤零零的表象,不能形成知识的网络,更谈不上认识平面图形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 如,高年级教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之后,让学生比较归纳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共同点:都有六个面,十二条棱,八个顶点;不同点:长方体相对棱长相等,相对面面积相等,至少有四个面是长方形:正方体十二条棱都相等,六个面都是相等的正方形。通过比较,加深学生的空间观念,对所学这两种立体图形各自的特征有一个明确的印象,对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在教学中适时、恰当地运用比较法,能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学得扎实,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作者简介:刘秋英,单 位:青岛市崂山区晓望小学 ,学 历:本科,职 称:一级教师.
关键词:比较法;数学概念;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中有许多内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比较的方法,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容易接受新知识,防止知识的混淆,提高辨别能力,从而扎实地掌握数学知识,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一、概念教学中的比较。
概念是对事物本质属性的反映,它既是思维的基础,又是思维的“细胞”,是正确推理和判断的依据。小学数学中概念描述较抽象,小学生学习概念普遍存在一定难度,但许多概念之间有着密切联系,若在概念教学中充分运用比较,便能使学生准确、牢固地掌握数学概念。
1.引入概念时的比较。在引入一个新的数学概念之前,教师首先要分析清楚这个概念是建立在哪些已学的数学概念基础上,然后从复习旧概念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出新概念,使学生明确新旧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为准确理解新概念打下坚实的基础。
2.巩固概念时的比较。学了一个新的数学概念后,为使学生巩固所学的概念,教师应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概念与一些相关的易混淆的概念进行比较,达到正确理解概念实质的目的。
3.深化、应用概念时的比较。掌握数学概念的目的是为了运用所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而运用概念的过程又是深化理解概念的过程,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概念的含义。
二、应用题教学中的比较。
应用题教学,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应用题教学中充分运用比较法,能使学生在比较中理解数量关系,在比较中掌握解题方法。
1.简单应用题与复合应用题比较。任何一道复合应用题都是由若干道相关的简单应用题复合而成的。在教复合应用题时,先让学生做若干道与之相关的简单应用题,然后引导学生将这些简单的应用题合并成复合应用题,再比较简单应用题与复合应用题的联系与区别,使学生很自然地掌握解答复合应用题的关键,并把复合应用题分成若干道简单应用题。这样就有效地提高了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2.互逆关系应用题的比较。有许多应用题,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具有互逆的特点。比较它们的解题思路,明确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可使各个零碎的知识串成线、联成网,从而构建起完整的知识结构。
3.应用题“多变”中的比较。应用题“多变”,包括“一题多解”、“条件变换形式叙述”、“一题多编”等。通过比较,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使学生的思维在“变”中得到锻炼,克服思维定势的干扰,能使学生找出最佳的解题方法,提高思维的敏捷性。
三、计算题教学中的比较。
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计算教学中充分运用比较法,可以加深学生对算法和算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1. 计算法则的对比。学习新的计算知识后,将计算的方法与前面学习的计算方法进行比较,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教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可以根据教材的编排,复习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然后在新知生长点适当点拨诱导,让学生尝试做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试题,学生能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很快地计算出答案。这时,学生觉得新知不新,兴趣倍增,教师趁机组织学生分析比较乘数是两位数和乘数是三位教的两道式题的计算过程,找出它们的区别和联系,最后,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概括出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法则。这样,不仅促进了旧知识的迁移,而且加深了计算法则的理解,突出了解题规律。
2.运算顺序的对比。混合运算一直是学生出错较多的知识,而错误的原因主要在于运算的顺序容易弄混。在教学时可以根据一道加减乘除都有的混合运算题,改变不同运算符号的位置,改变小括号和中括号的位置,从而改变不同的运算顺序,在对比中加深学生对运算顺序的理解。
四、空间图形教学中的比较。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不把教材中出现的一个个平面图形加以比较,学生头脑中可能就是一个个孤零零的表象,不能形成知识的网络,更谈不上认识平面图形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 如,高年级教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之后,让学生比较归纳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共同点:都有六个面,十二条棱,八个顶点;不同点:长方体相对棱长相等,相对面面积相等,至少有四个面是长方形:正方体十二条棱都相等,六个面都是相等的正方形。通过比较,加深学生的空间观念,对所学这两种立体图形各自的特征有一个明确的印象,对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在教学中适时、恰当地运用比较法,能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学得扎实,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作者简介:刘秋英,单 位:青岛市崂山区晓望小学 ,学 历:本科,职 称: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