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晏新容

【机构】 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越溪镇中心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门集知识性、科学性、社会性为一体的学科,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的特点。其思想性主要体现在不仅要传授学生文化知识,提高学生认识能力,还要转化学生的立场,使其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其人文性主要体现在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和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和发展规律,从而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应用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当中,不仅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还能够创新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进行备课
  备课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基础,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要求,在初中思想品德备课的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学生、考虑学生的需求,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进行备课。例如在进行江苏人民出版社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六课备课的时候,首先要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心理特点,通过一系列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该句古语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帮助学生理解只有人与人之间友善相处才能建设和谐社会。总的来说,在初中思想品德备课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最邻近发展区的实际需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从而全面贯彻以学生为本、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的教学理念。
  (二)以学生为主体组织教学
  学生在学习中需要经历由具象到抽象的认知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如何组织教学,进行知识建构,对于教学目标的完成、教学质量的保证以及“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实现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组织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上要充分的信任学生,让学生主动动脑、动手、动口,多角度、多方向的去分析问题、质疑问题,充分发挥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思想品德。
  (三)采用以人为本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以人为本的教学手段是确立以人为本教学理念、发挥教学民主作风的重要环节。它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在体现平等、宽容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上,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更具有民主性、人文性。例如在学习江苏人民出版社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一课好习惯受用一生的时候,可以采用同学们感兴趣的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双手十指交叉,有的学生右手大拇指压在最上面,有的学生左手大拇指压在最上面,并且觉得很舒服,这就是习惯。而反过来,将原来的右手大拇指在上的变成左手大拇指在上,结果会感觉很不舒服,这就是不习惯。通过这样的游戏教学,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培养好习惯,自觉克服不良习惯。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一)多种方式进行新知识的导入
  初中生的年龄集中在13-15岁,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对一切事物的感知往往凭借自己的兴趣进行。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可以培养和改变的,一节课的开始是兴趣培养的关键时刻。学生只有在一开始对新知识充满好奇,才会带着兴趣去学习。而思想品德老师应该尽力让学生保持这种好奇和兴趣,让学生可以带着这种心理投入到接下来的学习中来。那么,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前,就要进行深入的课前解读。通过课前解读来确定教学目标,以及找到学生可能感兴趣的地方,从而保证学生可以带着兴趣进行新内容的学习。这就要求思想品德教师要设计富有趣味的课前引入,多种方式相结合,保证良好的教学开端。每一堂课,教师可以根据课本内容,运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新知识的引入。
  (二)创设趣味情境,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之前进行的富有趣味的课前导入所引起的学生的兴趣,可能不能持续和保持整整一堂课。学生很有可能会因为传统教学的枯燥和无聊以及思想品德课的说理特点而失去刚刚建立起来的兴趣。那么,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多种方法创设趣味情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例如,以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第四单元第七课《友好交往礼为先》为例,在课堂上,教师就可以请几名同学来表演什么是有礼貌的交往,同时让其他同学观看台上同学的行为举止是否符合礼仪。
  三、在思品教学中渗透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现在,我国每年有无数大学生毕业之后,结束了自己的学校生活之后,不知所措。由于无奈,一部分人选择考研继续学习,希望可以凭借高学历获得一份工作;一部分人选择靠公务员,不是为了为人民服务而是为了自己的生活得到保障;还有一部分人不能适应社会仍然在啃老。他们这些人之所以出现这些情况,是因为他们没有能力对自己的职业盛业进行合理的规划,在职业选择、就业压力面前出现了问题。然而这些问题的出现当然也与教育有联系。在我国的现代教育中过分强调书本知识和成绩,所以多学生的人生规划和职业规划的教育都比较放松,甚至有些学校对学生的人生规划和职业规划的教育一直都是空白。这样的结果就是在结束学校生涯之后,学生再也找不到踪迹存在的价值。适应能力较强的人还可以找一份工作勉强支撑自己的生活,然而大部分人都不能适应现在的社会的节奏和变化,从而走进啃老的行列中。在初中阶段就开始不断地渗透生涯教育,就会促进学生提前为自己的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出规划,并且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不断充实自己,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为努力。
  在初中阶段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考试和升学压力的存在,难免会有教师把学生的学习局限于书本知识的学习,所以学生很少有机会了解社会的发展。然而社会却在飞速发展,这样就容易造成学生“落伍”的现象。但是,在初中的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生涯教育之后,教师在教学过程就不得不把社会发展等情况在课堂上分析,学生也因此有机会了解社会的发展。而学生进行职业规划与了解社会发展状况也是分不开的。社会迅速的发展学生时代的职业生涯规划并不会完全符合学生未来的发展。那么,这也就意味着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生涯教育时不能让学生形成依计划行动不知变通的思维习惯。学生时代的规划可能只是自己的一个理想,然而这并不一定就是适合自己的。所以,在实践过程中就要不断地改变自己的目标。而学生的这种思想和行为就从学生时代开始培养,这也是渗透生涯教育的一种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