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数学教学应加强学生发散思维培养
【作者】 刘银川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沿口初级中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在越来越需要创新思维的今天,我们数学教学应充分发挥“数学在培养学生理性思维中的不可替代作用”的学科优势,着力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思维培养。
关键词:初中数学 发散思维 培养
发散思维,又称扩散思维,就是依据思维对象所提供的信息,打破常规思维方法,广开思路,充分想象,探索多种解决方案或新途径的思维形式。我们知道,数学具有较强的概括性和逻辑性,在培养学生理性思维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从奠基的角度看,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就成为一个不可推脱的重要任务。特别是随着竞争加剧,越来越需要创新品质的今天,因为发散思维的主要特征是求异性,其实质就是创新。所以,作为初中数学教学的我们,应把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作为教学一个责任。
一、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现实意义
发散思维作为创新思维的一种形式,加强培养,不仅能拓展学生思维广度,还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因此,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思维的核心是问题发散,是由此及彼的层递、比较与分析,是将已有知识和新知识的融合,是理论与具体例证的相互印证。所以,学生的思维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得到多层面的锻炼。二是可使教材的知识点更系统、更符合认知规律,有利于教师完成知识点间的过渡和衔接。三是可以扩大知识点的范围,扩充教材容量,弥补教材对知识点解释方面的一些欠缺。四是能使学生适时地对旧知识进行复习和回顾,能很好地为以后要学的知识做好铺垫,并能将新旧知识串联在一起,加强理解和记忆。由此可见,加强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对学生数学学习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二、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实践策略
(一)营造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美国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心理的安全和心理自由是促进创造性的两个条件。而要让学生思维放得开,自由思考,那就必须要有能让他们自由表达和思考的良好氛围,不受到环境的制约。而营造愉悦和谐的氛围,就能有效让学生感到心理安全与自由,从而无拘束地放飞思维。实践证明,加强教学过程氛围营造,能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问题、自己提问题的条件与机会,为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的环境。为此,我们要创设思维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去解决新问题。给学生留足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学活动,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在创设思维情境过程中,笔者发现组织课堂讨论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课堂讨论能培养学生敢于提问题、敢于批判、敢于质疑的精神,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取长补短。所以,教师应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差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
(二)对于学生的“标新立异”多作肯定,培养发散思维。独特性是发散思维的重要特征。在活动过程中经常会有学生对某个题有超常、独特、非逻辑性的见解,我们把此称为“标新立异”,对于出现的这种情况,我们不要轻易否定,或持批评的处理方式,我们要多作肯定式的引导,鼓励他们的创新做法,为他们以后的发散性思维提供良好基础。
(三)加强变式解答教学,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数学中的变式很多,常见的有“一题多变”、“一法多用”、“一题多解”等,利用这样的变式练习,不仅能促进学生举一反三,还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就以“一题多变”为例,这种题型是通过题目的引申、变化、发散,提供问题的背景,提示问题间的逻辑关系。新课中,我们可以简单题入手由浅入深,使大部分学生对当堂课内容产生兴趣。在习题课中,把较难的题改成多变题目,让学生找到突破口,对难题也产生兴趣。同时要让学生自己尝试改变题目中的某一条件,对知识进行重组,探索出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培养学生多思多变的能力。
(四)激励学生自由想象,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数学学习离不开想象,也离不开联想、猜想。我们从数学家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就可以知道,他们先前就有一个猜想,而后对猜想进行验证或修正。当然,他们的猜想不是无要无据的,往往是以联想为中介的,以特定现象为依据的一种想象。而我们数学教学,就要引导学生发现数学,探索数学,这个过程就需要我们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自由联想,猜想。我们知道,联想和猜想的数学思维方法在数学学习中时常显现,作为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师,应不断改变教学模式和方式,加强学生对联想和猜想的数学思维方法的指导。例如,多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定理的学习探讨,就可以从三角形、四边形等特殊图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定理的探讨入手,引导学生经过一个顶点画对角线,将多边形分成若干三角形然后再进行内角和的讨论;再从外角与相邻的内角的关系出发探讨外角和,从而得出猜想。在这里,三角形,四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的探讨方法便是参照,通过类比猜想得出正确结论。这类题目不仅题型新,而且扩大了知识和能力的覆盖面,通过题目所提供的结构特征,鼓励、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充分发挥想象能力。
总之,数学教学是学生发散思维培养的天然土壤,我们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让学生放开思维发散开去,把思维的触角伸向更宽更广的现实生活中去。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反复培养的机会,从而提升自我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安丽红,数学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J].读写算,?2015年。
[2]李夏英,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J].文理导航旬刊,2011年。
[3]吕春德,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J].江西教育,2011年。
关键词:初中数学 发散思维 培养
发散思维,又称扩散思维,就是依据思维对象所提供的信息,打破常规思维方法,广开思路,充分想象,探索多种解决方案或新途径的思维形式。我们知道,数学具有较强的概括性和逻辑性,在培养学生理性思维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从奠基的角度看,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就成为一个不可推脱的重要任务。特别是随着竞争加剧,越来越需要创新品质的今天,因为发散思维的主要特征是求异性,其实质就是创新。所以,作为初中数学教学的我们,应把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作为教学一个责任。
一、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现实意义
发散思维作为创新思维的一种形式,加强培养,不仅能拓展学生思维广度,还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因此,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思维的核心是问题发散,是由此及彼的层递、比较与分析,是将已有知识和新知识的融合,是理论与具体例证的相互印证。所以,学生的思维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得到多层面的锻炼。二是可使教材的知识点更系统、更符合认知规律,有利于教师完成知识点间的过渡和衔接。三是可以扩大知识点的范围,扩充教材容量,弥补教材对知识点解释方面的一些欠缺。四是能使学生适时地对旧知识进行复习和回顾,能很好地为以后要学的知识做好铺垫,并能将新旧知识串联在一起,加强理解和记忆。由此可见,加强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对学生数学学习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二、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实践策略
(一)营造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美国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心理的安全和心理自由是促进创造性的两个条件。而要让学生思维放得开,自由思考,那就必须要有能让他们自由表达和思考的良好氛围,不受到环境的制约。而营造愉悦和谐的氛围,就能有效让学生感到心理安全与自由,从而无拘束地放飞思维。实践证明,加强教学过程氛围营造,能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问题、自己提问题的条件与机会,为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的环境。为此,我们要创设思维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去解决新问题。给学生留足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学活动,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在创设思维情境过程中,笔者发现组织课堂讨论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课堂讨论能培养学生敢于提问题、敢于批判、敢于质疑的精神,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取长补短。所以,教师应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差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
(二)对于学生的“标新立异”多作肯定,培养发散思维。独特性是发散思维的重要特征。在活动过程中经常会有学生对某个题有超常、独特、非逻辑性的见解,我们把此称为“标新立异”,对于出现的这种情况,我们不要轻易否定,或持批评的处理方式,我们要多作肯定式的引导,鼓励他们的创新做法,为他们以后的发散性思维提供良好基础。
(三)加强变式解答教学,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数学中的变式很多,常见的有“一题多变”、“一法多用”、“一题多解”等,利用这样的变式练习,不仅能促进学生举一反三,还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就以“一题多变”为例,这种题型是通过题目的引申、变化、发散,提供问题的背景,提示问题间的逻辑关系。新课中,我们可以简单题入手由浅入深,使大部分学生对当堂课内容产生兴趣。在习题课中,把较难的题改成多变题目,让学生找到突破口,对难题也产生兴趣。同时要让学生自己尝试改变题目中的某一条件,对知识进行重组,探索出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培养学生多思多变的能力。
(四)激励学生自由想象,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数学学习离不开想象,也离不开联想、猜想。我们从数学家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就可以知道,他们先前就有一个猜想,而后对猜想进行验证或修正。当然,他们的猜想不是无要无据的,往往是以联想为中介的,以特定现象为依据的一种想象。而我们数学教学,就要引导学生发现数学,探索数学,这个过程就需要我们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自由联想,猜想。我们知道,联想和猜想的数学思维方法在数学学习中时常显现,作为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师,应不断改变教学模式和方式,加强学生对联想和猜想的数学思维方法的指导。例如,多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定理的学习探讨,就可以从三角形、四边形等特殊图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定理的探讨入手,引导学生经过一个顶点画对角线,将多边形分成若干三角形然后再进行内角和的讨论;再从外角与相邻的内角的关系出发探讨外角和,从而得出猜想。在这里,三角形,四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的探讨方法便是参照,通过类比猜想得出正确结论。这类题目不仅题型新,而且扩大了知识和能力的覆盖面,通过题目所提供的结构特征,鼓励、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充分发挥想象能力。
总之,数学教学是学生发散思维培养的天然土壤,我们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让学生放开思维发散开去,把思维的触角伸向更宽更广的现实生活中去。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反复培养的机会,从而提升自我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安丽红,数学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J].读写算,?2015年。
[2]李夏英,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J].文理导航旬刊,2011年。
[3]吕春德,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J].江西教育,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