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作者】 李福刚

【机构】 山东省昌乐县经济开发区尖庄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能力;要注重因材施教,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和面向全体学生、发展个性、培养能力。
  关键词:小学  语文课堂教学  素质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旋律,而语文课堂教学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那么,如何才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呢?
  一、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作为语文老师,在授课时应面向全体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调动他们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人人得以展其才,尽其能。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上要尽可能地创设和谐的氛围,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使学生在愉悦中完成知识的学习。
  第一,全体学生参与活动。要让全体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就要认真设计和安排活动形式。教师应按照听说读写的要求,安排好学生活动的内容和次序,尤其要巧设疑点,激发学生灵感,促使人人思考,个个踊跃发言。集体活动、个体发言交替进行,要切实避免老师和几个尖子学生反复“表演”的现象。对能力差的学生先让他们回答浅而易懂的问题,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优秀生则让他们回答难度大一点的问题。为了促使学生人人有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老师也可采取小集体活动的方式,安排同桌及前后桌讨论,选一代表发言。
  第二,依据教材、设置活动。要让学生有充分活动的机会,就必须多设置课堂活动内容,老师可根据教材的具体情况制作安排。如讲授鲁迅先生的小说《药》时,第三部分可改编成课本剧片断让学生表演,因为这部分集中了小说的全部人物和矛盾冲突,且每个人物的性格都展示得淋漓尽致。让学生改编、演好这场戏,既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他们的写作、表演、交际的能力。又如讲授《崇高的理想》一文时,就可由“金榜题名”这个成语生发开去,设置成语接龙的活动。这不仅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他们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
  第三,分层设置活动,保证活动质量。安排课堂上学生的活动,如同对教材的处理一样,应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这就要求老师在安排活动时应考虑教材难易和学生程度,以保证活动质量。首先,学生活动的起点要适当,因为活动目标定的低了,就会影响优生水平的发挥,使他们觉得有劲无处使;高了就会影响中下水平学生的情绪,使他们望而生畏。
  二、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能力
  要实施素质教育,要注重因材施教,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和面向全体学生、发展个性、培养能力。
  第一,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及书写的能力。拿农村小学生为例,能讲普通话的不足一半,能讲比较纯正普通话的更是凤毛鳞角。再说写的方面,不少学生写字潦草,模糊难辨。语文教学应该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严格要求提高学生讲普通话、写规范字的能力。如练习用普通话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掌握好语调及节奏,读出情感韵味等。要指导学生熟悉汉字的基本笔画,掌握字形意义。
  第二,培养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课堂教学的重点是理解、掌握课文内容,老师要注重学生理解和分析能力培养。如对议论文语段的阅读理解,其操作过程是先给每个句子编上序号,抓住关键词语,尤其要抓住复杂单句进行剖析;然后通过语句的照应,上下文的连贯,把握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语义关系;进而对其语言风格、语体风格进行品味;最后在认识个性的基础上把握规律。否则,不掌握要领,不会运用方法,只能是读书万遍,其义难见。
  第三,、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小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关乎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是非常有必要性的。在给学生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同时,要充分深挖语文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因素,适时渗透思想道德教育,使用学生通过知识的学习和智能训练,潜移默化地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传统美德教育、科学思想和科学作风的教育等,促使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初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科学的人生观。
  第四,重视小学生的美育教育,培养审美能力。美育对人的修养与陶冶情操起着重要的作用。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不仅在思想道德上有教育意义而且在语言文字上是相当美的。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我们很好的利用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机地渗透审美教育,使学生能够结合课文内容,形成对美好纯结事物的向往,对祖国美丽山川景物的热爱,对人物的崇高品质和坚贞精神的赞叹,对好人不幸遭遇的悲痛,对丑恶事物的憎恨等等,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感染和启迪,提高分辨真善美和假丑恶的能力,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使他们树立审美观和审美理想。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从美景、美行、美情中去挖掘美,感悟美,接受美,并通过审美的过程来培养、提高学生审美的能力。
  第五,教给学生评价的能力和方法。要使学生能够客观中肯地评价事物或现象,教师则要教给他们一定的方法。首先,确定评价内容。让学生明确,从哪些方面对评价的对象进行评价。比如对学生课堂发言的评价,先应评其内容的正确性,如是否扣题回答,是否恰当准确,是否定整全面等等。其次,要让学生掌握评价的标准。这一点十分重要,因为只有掌握了评价标准,学生评价时才能做到胸中有“则”,才能评得中肯恰当。一般地,刚开始练习评价时,教师可告诉学生评价的标准。如对课堂发言的评价标准是:内容充实具体。正确。中心明确,语句简洁,声音响亮,运用普通语,表情自然大方。
  第六,为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提高认识是培养学生评价能力的根本,掌握方法是保障,而不断实践则是形成评价能力的良好途径。因此,教师要不断地为学生创设锻炼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评价,都有机会发表看法,独立地阐述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