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假作真时”绽放出的美丽——班主任德育工作案例
【作者】 于小军
【机构】 甘肃省兰州市第七十一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原来班上有一个姓姚的复读生,虽然脑瓜子比较聪明,但对自己要求一点不严:上课左顾右盼、心不在焉,课堂上睡觉;经常不参加学校要求的“两操”(早操、课间操),还有旷课、早退现象;但看课外的武打小说之类的却十分投入、十分专注,遇到这种情况,老师不免说他几句,他倒振振有词,甚而顶撞老师等等。他的行为表现得越来越令人担忧,每每与他谈话,老师你不用管我了,我有自己的想法如此这般。
“怎么办、怎么办”?我不止一次问自己。找家长吧,感觉又不太合适,因为这样的学生根据以往的经验,把家长找来不但无济于事,而且会适得其反;交给学校政教处吧,总觉得不是什么大事,没有必要,最后决定还是自己找机会解决吧。
当时高三第二次月考结束,成绩也出来的及时。当会总成绩单映入我的眼帘:姚某某,语文:116,数学:121,英语:98,政治:81,地理:78,历史:80,总分:574分,班上排名第二,年级也是第二。在替他“高兴”之余,一个想法在我脑际开始酝酿,机会,机会来了。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我立即把他喊道办公室,从他的神情里可以看出,开始低下头承受习以为常的批评,“抬起头来,看看这一次的成绩……”我边笑边说,“这一次进步的确不小,这与这一段时间你的努力分不开的,以后继续努力、坚持不懈,定会成功”他不好意思地又低下了头,然后猛地抬起头来:“老师…….”一股难言之隐涌上心头,欲言又止。看到此情此景,我只好一句:我会相信你,你会成功。“老师,我绝不辜负你的期望”,他边说边走出了办公室。
实际上我早知道他的成绩并不真实,只不过在考试中利用各种办法作弊而已。对此我也知道良药苦口是不行的,为何不把“药”进行改进呢?让他舒舒服服起到应有的作用。分析姚某某同学的个性特点,其实并无特殊之处,在过去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见过不少。好面之心人皆有之,没有谁会在人面前显示自己“丑”的那一面;好强之心人皆有之,没有谁会在人面前显示自己笨,不聪明;爱听好话人皆然之,没有谁爱听无缘无故的批评、斥责的话。如此说来,姚某某同学的上课时的顽症、成绩作假是“虚荣”要强的表现,也是自尊心的特殊表现形式,只是较为典型、集中了些。比如他说考多少分、前多少名,无非是想证明自己不比别人差。而我们当老师的任务是帮助他从心底真正强起来。
不是有一句话说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因为人是社会性的,尤其在与他人交往中,得到应有的尊严、价值与肯定,特别是作为学生的,总想从老师那儿得到肯定的时候,自己便能够从中获取对自我的满意,并且为别人能理解和承认自己的价值感到愉悦。
后来从他大姐那儿才了解到:姚某某的特殊主要来自于他的家庭,由于他是家里最小,又是唯一的男孩,老来得子的父母对他的娇惯、放任,养成了他唯我独尊、蛮横无理的个性,以至于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果我们教师对他的过错或者是出现的问题,只是一味的批评,不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很容易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引起他对老师的敌意和不信任,给今后的思想带来更大的障碍。
正面肯定实际上是委婉地、巧妙地点他的不足,加以规劝,使之心服口服的加以改正。基于这些认识,我对姚某某同学采取了正面规劝策略:一层薄薄的窗户纸别捅破,也就是根本不“点”,而且还顺着说,“将计就计”,满足他的所谓的虚荣,给够面子:你本来就应该强。“窗户纸不捅破”能极大地满足姚某某同学的心理要求,激发其积极因素,拉近他与老师的距离,变不良心理为学习动力,从而主动与老师配合。有一次我随口一句:你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能,能超过一般同学,要是在最后几个月拼一拼,肯定能创出奇迹,让老师同学们刮目相看。
一封信在我的办公桌上放着,最后几句是这样写的:老师,会的,您一定会看见,真正的小姚!你心中真正的小姚!这次考试不管怎么说对我是一个很好的动力,特别是您的一番发自内心的谈话,让我明白:只有一步一步走,踏踏实实才会成功!
在高考临近的一个月,不失时机的进行正面引导,充满轻松、融洽、和谐的气氛,随时鼓励、表扬,让他放下卑微的“小我”,肩负起该承担的重任。最后由于他本人的努力坚持,在当年的高考中以536分的成绩被兰州商学院所录取。
对于个性强的学生,家庭情况特殊的学生,首先要从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分析根源,找出症结所在,有针对性的制订辅导方案。对一些思想毛病,有时候不直接点出来更好,因势而利导之,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之效。对此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
一、面对虚假,正确对待、引导,促其进步、成功
维果茨基说过:“我们不盯着孩子发展的昨天,而应该盯着孩子发展的明天”。他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家庭环境等等,使他在一定程度受到打击。面对他的有些做法,象姚某某因为极力想改变自己在老师心中的形象,考出所谓的虚假成绩,作为我们教师如果不是运用发展的眼光引导他,采取适当的策略对待他,他的个性发展必然受到限制,要明知道“虚假”,让他还原一个真实的自我,何乐然不为呢。
二、唤醒学生的心灵的复苏,深入到他的内心世界。
对于所谓的“问题学生”,一般不能轻言请家长,这在某一个特定的时间段是有效的,然而,没过多久,他又旧病“复发”,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敌意。为此,要多次与他谈心,从各个层面上启发他,走进他的心里,做他的知心朋友。因为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应有的爱,处处感受到我们老师的关心与呵护,才能打开他们的心扉,倾听他们的心曲。
三、鼓励他要相信自己,,战胜自己。
对他来说,只有信任他,才能得到他的信任。信任他,也是尊重他人格的表现,也只有这样,才能消除他自暴自弃的心理。他的错误不可能在一次两次之间完全改变,我要耐心对待他的错误。每一位学生都是藏在贝壳里的透明闪亮的一粒珍珠,我们老师应争取做打开贝壳,让珍珠发光的人。所以要运用鼓励性的语言、手势、眼神,来让这些未来的他们有一块发展的天地。
不过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虽然姚某某同学可以说取得了的进步,甚至是成功的典范,通过他的教育使我认识到,单靠简单的说教是远远不够的,还得靠用心、用时间去感化他们,让他们从心底激发出一股奋进的力量。的确说句心里话:转化特殊的学生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也不是一朝一夕能见效的,但不能因此有一丝一毫的松懈与疏忽,毕竟相信付出总有收获。
“怎么办、怎么办”?我不止一次问自己。找家长吧,感觉又不太合适,因为这样的学生根据以往的经验,把家长找来不但无济于事,而且会适得其反;交给学校政教处吧,总觉得不是什么大事,没有必要,最后决定还是自己找机会解决吧。
当时高三第二次月考结束,成绩也出来的及时。当会总成绩单映入我的眼帘:姚某某,语文:116,数学:121,英语:98,政治:81,地理:78,历史:80,总分:574分,班上排名第二,年级也是第二。在替他“高兴”之余,一个想法在我脑际开始酝酿,机会,机会来了。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我立即把他喊道办公室,从他的神情里可以看出,开始低下头承受习以为常的批评,“抬起头来,看看这一次的成绩……”我边笑边说,“这一次进步的确不小,这与这一段时间你的努力分不开的,以后继续努力、坚持不懈,定会成功”他不好意思地又低下了头,然后猛地抬起头来:“老师…….”一股难言之隐涌上心头,欲言又止。看到此情此景,我只好一句:我会相信你,你会成功。“老师,我绝不辜负你的期望”,他边说边走出了办公室。
实际上我早知道他的成绩并不真实,只不过在考试中利用各种办法作弊而已。对此我也知道良药苦口是不行的,为何不把“药”进行改进呢?让他舒舒服服起到应有的作用。分析姚某某同学的个性特点,其实并无特殊之处,在过去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见过不少。好面之心人皆有之,没有谁会在人面前显示自己“丑”的那一面;好强之心人皆有之,没有谁会在人面前显示自己笨,不聪明;爱听好话人皆然之,没有谁爱听无缘无故的批评、斥责的话。如此说来,姚某某同学的上课时的顽症、成绩作假是“虚荣”要强的表现,也是自尊心的特殊表现形式,只是较为典型、集中了些。比如他说考多少分、前多少名,无非是想证明自己不比别人差。而我们当老师的任务是帮助他从心底真正强起来。
不是有一句话说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因为人是社会性的,尤其在与他人交往中,得到应有的尊严、价值与肯定,特别是作为学生的,总想从老师那儿得到肯定的时候,自己便能够从中获取对自我的满意,并且为别人能理解和承认自己的价值感到愉悦。
后来从他大姐那儿才了解到:姚某某的特殊主要来自于他的家庭,由于他是家里最小,又是唯一的男孩,老来得子的父母对他的娇惯、放任,养成了他唯我独尊、蛮横无理的个性,以至于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果我们教师对他的过错或者是出现的问题,只是一味的批评,不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很容易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引起他对老师的敌意和不信任,给今后的思想带来更大的障碍。
正面肯定实际上是委婉地、巧妙地点他的不足,加以规劝,使之心服口服的加以改正。基于这些认识,我对姚某某同学采取了正面规劝策略:一层薄薄的窗户纸别捅破,也就是根本不“点”,而且还顺着说,“将计就计”,满足他的所谓的虚荣,给够面子:你本来就应该强。“窗户纸不捅破”能极大地满足姚某某同学的心理要求,激发其积极因素,拉近他与老师的距离,变不良心理为学习动力,从而主动与老师配合。有一次我随口一句:你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能,能超过一般同学,要是在最后几个月拼一拼,肯定能创出奇迹,让老师同学们刮目相看。
一封信在我的办公桌上放着,最后几句是这样写的:老师,会的,您一定会看见,真正的小姚!你心中真正的小姚!这次考试不管怎么说对我是一个很好的动力,特别是您的一番发自内心的谈话,让我明白:只有一步一步走,踏踏实实才会成功!
在高考临近的一个月,不失时机的进行正面引导,充满轻松、融洽、和谐的气氛,随时鼓励、表扬,让他放下卑微的“小我”,肩负起该承担的重任。最后由于他本人的努力坚持,在当年的高考中以536分的成绩被兰州商学院所录取。
对于个性强的学生,家庭情况特殊的学生,首先要从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分析根源,找出症结所在,有针对性的制订辅导方案。对一些思想毛病,有时候不直接点出来更好,因势而利导之,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之效。对此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
一、面对虚假,正确对待、引导,促其进步、成功
维果茨基说过:“我们不盯着孩子发展的昨天,而应该盯着孩子发展的明天”。他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家庭环境等等,使他在一定程度受到打击。面对他的有些做法,象姚某某因为极力想改变自己在老师心中的形象,考出所谓的虚假成绩,作为我们教师如果不是运用发展的眼光引导他,采取适当的策略对待他,他的个性发展必然受到限制,要明知道“虚假”,让他还原一个真实的自我,何乐然不为呢。
二、唤醒学生的心灵的复苏,深入到他的内心世界。
对于所谓的“问题学生”,一般不能轻言请家长,这在某一个特定的时间段是有效的,然而,没过多久,他又旧病“复发”,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敌意。为此,要多次与他谈心,从各个层面上启发他,走进他的心里,做他的知心朋友。因为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应有的爱,处处感受到我们老师的关心与呵护,才能打开他们的心扉,倾听他们的心曲。
三、鼓励他要相信自己,,战胜自己。
对他来说,只有信任他,才能得到他的信任。信任他,也是尊重他人格的表现,也只有这样,才能消除他自暴自弃的心理。他的错误不可能在一次两次之间完全改变,我要耐心对待他的错误。每一位学生都是藏在贝壳里的透明闪亮的一粒珍珠,我们老师应争取做打开贝壳,让珍珠发光的人。所以要运用鼓励性的语言、手势、眼神,来让这些未来的他们有一块发展的天地。
不过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虽然姚某某同学可以说取得了的进步,甚至是成功的典范,通过他的教育使我认识到,单靠简单的说教是远远不够的,还得靠用心、用时间去感化他们,让他们从心底激发出一股奋进的力量。的确说句心里话:转化特殊的学生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也不是一朝一夕能见效的,但不能因此有一丝一毫的松懈与疏忽,毕竟相信付出总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