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培养小学生口算能力的策略探究
【作者】 罗 红
【机构】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第八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培养学生口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我们不仅应贯彻到小学各个学段中去,还要想方设法,搭建更多平台,让学生得到反复训练。
关键词:小学数学 口算能力 培养
培养学生口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因为这是数学实践能力的基础,不仅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的需要。在小学数学的六年教学当中,各个学段都贯穿着计算教学,都担当着学生口算能力培养的重任。从现行情况来看,很多学生认为有了计算器,就不必学会口算了,这实际是错误的,培养学生口算能力,不仅是在“计算”,更是在培养学生思维,促进学生理性思维和创新思维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重视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还要想方设法加以实施。
一、在动手操作中帮助学生领会计算方法
“在做中学”一直都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策略,因为小学生思维在指尖上,他们需要动手操作来理解算理。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告诉我们:“思维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因此,要让学生获得正确的计算方法,不能离开动手操作,这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环节。实践中,我们应特别重视学生通过学具的亲手操作,去获得数概念,领会计算方法。在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部分,每认识一个数后,我们都通过图画或实物图片,使学生了解数的组成和分解,然后再让学生通过反复的亲手操作巩固数的组成和分解,并且注意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加强动作、思维、语言的密切结合,培养他们的注意力,观察力、动手能力、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我们不能急于揭示计算方法,而应花一些时间让学生进行“圈十”操作,使学生从操作中领会“凑十法”。这样做,使我班学生都较好地掌握了“凑十法”,为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打好了基础。
二、在理解算理中帮助学生提高计算能力
所谓算理,就是计算过程中的道理,是指计算过程中思维方式,是解决为什么这样算的问题。实践告诉我们,要想口算,会算而且算得快、算得好,理解算理是关键。而理解算理主要靠激发学生要算、想算、怎么算的意识。如何达到这种效果呢?那就是从生活实际引入,让学生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探究出合理的算理。例如,在“教学9加几的进位加法”时,我们可以设置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去发现。首先在引入环节设置情境,花公鸡要请客,它为好朋友准备了两盒牛奶,第一盒里有9瓶牛奶,第二盒里有8瓶牛奶,花公鸡一共准备了几瓶牛奶?小朋友你能帮花公鸡算一算吗?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小动物进行引入,学生会感到很有意思,愿意帮助花公鸡算一算,学生的兴趣就被激发出来了。在学生考虑了一会儿后,教师再提出一个问题:你有什么办法能让别人一眼看出有多少瓶牛奶吗?这时学生就会深入思考该怎么办,于是凑十法就自然而然的被学生发现了。学生从动手操作中,很快并且很直观地理解了凑十法的算理,这时教师再进行总结归纳,学生就会在头脑中形成表象,进而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而理解算理更有益的地方还在于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在计算8加几、7加几、6加几的进位加法时能够进行知识间迁移,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在强化训练中帮助学生提高口算速度
提高口算速度,需要反复实践。我们应在引导学生认识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形成数的概念,领会计算方法,通过及时的,充分的练习,逐步形成熟练的计算能力,为了提高课堂练习的效率,而又不加重学生的负担,我们应搭建训练平台,注意选择练习形式,尽可能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较多的练习机会,同时又便于教师及时检查。除了采用集体视算、听算之外,还改进了过去教师出几张卡片选几个同学口答的练习形式,要求学生制作1—20的数字卡片,并统一涂色要求。例如,教师出“9—6”的卡片,学生就纷纷举起黄色的“3”卡片作答,学生人人动脑动手,教师从卡片颜色上很容易检查。我们还要求学生根据黑板上出示的一些算式,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然后请找得又对又快的学生把数字卡片贴在相应算式上。这种练习形式很受学生欢迎,积极性很高,其效果也很好,值得我们长期进行。
除了训练平台,我们还可搭建竞争平台,因为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好胜、不甘落后、喜欢表扬的年龄特征。因此,开展竞赛也是促进学生口算能力的良好方法。常见的竞赛形式有:夺红旗、数学接力计算、抢答等。“夺红旗”比赛,就是将山画在黑板上,山上有3条路,每条路上有6道算式题,抽出18位“登山队员”,分成3组,每组一人算一道,最先完成且全对的一组为赢,可夺得一面小红旗。这样,让学生在“玩”中练,既能达到复习旧知提高计算能力的目的,又能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
四、在寻找规律中帮助学生发现巧算之策
口算能力强的人,不会能算、还会算。会算就是能发现计算题中蕴含的规律,利用规律就能达到巧算的目的。但很多教师没有注意这点,总让学生见题就算。这是不科学的,我们应要求学生口算之前,应多观察题目的特点,分析其形式。这过程虽然虽然耽搁了一点时间,但对于较为复杂的口算题,其效果是非常好的。因而练习一定要有针对性,有些运算有特定的口算规律,教师要引领学生深入钻研、巧妙运算,找出窍门,发现规律,提高口算技巧。如在日常计算中,11×11、75×75、64×36,这类似的能找到规律的题,教师不仅要留心,还要鼓励学生做一个有心人,睁大慧眼,发现窍门,提高巧算能力。要求学生灵活掌握所学知识,既可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提高计算的速度,又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推理的能力,发展数感,从而让学生体验到了口算的乐趣。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应高度重视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我们不仅要做好准备,还要想出更多策略,不能图快,一蹴而就,要精心设计、强化过程,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促进学生口算能力得到快速提升。
参考文献:
[1]马晓晴,小学低段口算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J].新课程,2013年。
[2]王丽娟,怎样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J].山东教育,2011年。
[3]王国才,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口算能力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年。
关键词:小学数学 口算能力 培养
培养学生口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因为这是数学实践能力的基础,不仅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的需要。在小学数学的六年教学当中,各个学段都贯穿着计算教学,都担当着学生口算能力培养的重任。从现行情况来看,很多学生认为有了计算器,就不必学会口算了,这实际是错误的,培养学生口算能力,不仅是在“计算”,更是在培养学生思维,促进学生理性思维和创新思维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重视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还要想方设法加以实施。
一、在动手操作中帮助学生领会计算方法
“在做中学”一直都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策略,因为小学生思维在指尖上,他们需要动手操作来理解算理。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告诉我们:“思维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因此,要让学生获得正确的计算方法,不能离开动手操作,这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环节。实践中,我们应特别重视学生通过学具的亲手操作,去获得数概念,领会计算方法。在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部分,每认识一个数后,我们都通过图画或实物图片,使学生了解数的组成和分解,然后再让学生通过反复的亲手操作巩固数的组成和分解,并且注意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加强动作、思维、语言的密切结合,培养他们的注意力,观察力、动手能力、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我们不能急于揭示计算方法,而应花一些时间让学生进行“圈十”操作,使学生从操作中领会“凑十法”。这样做,使我班学生都较好地掌握了“凑十法”,为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打好了基础。
二、在理解算理中帮助学生提高计算能力
所谓算理,就是计算过程中的道理,是指计算过程中思维方式,是解决为什么这样算的问题。实践告诉我们,要想口算,会算而且算得快、算得好,理解算理是关键。而理解算理主要靠激发学生要算、想算、怎么算的意识。如何达到这种效果呢?那就是从生活实际引入,让学生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探究出合理的算理。例如,在“教学9加几的进位加法”时,我们可以设置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去发现。首先在引入环节设置情境,花公鸡要请客,它为好朋友准备了两盒牛奶,第一盒里有9瓶牛奶,第二盒里有8瓶牛奶,花公鸡一共准备了几瓶牛奶?小朋友你能帮花公鸡算一算吗?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小动物进行引入,学生会感到很有意思,愿意帮助花公鸡算一算,学生的兴趣就被激发出来了。在学生考虑了一会儿后,教师再提出一个问题:你有什么办法能让别人一眼看出有多少瓶牛奶吗?这时学生就会深入思考该怎么办,于是凑十法就自然而然的被学生发现了。学生从动手操作中,很快并且很直观地理解了凑十法的算理,这时教师再进行总结归纳,学生就会在头脑中形成表象,进而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而理解算理更有益的地方还在于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在计算8加几、7加几、6加几的进位加法时能够进行知识间迁移,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在强化训练中帮助学生提高口算速度
提高口算速度,需要反复实践。我们应在引导学生认识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形成数的概念,领会计算方法,通过及时的,充分的练习,逐步形成熟练的计算能力,为了提高课堂练习的效率,而又不加重学生的负担,我们应搭建训练平台,注意选择练习形式,尽可能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较多的练习机会,同时又便于教师及时检查。除了采用集体视算、听算之外,还改进了过去教师出几张卡片选几个同学口答的练习形式,要求学生制作1—20的数字卡片,并统一涂色要求。例如,教师出“9—6”的卡片,学生就纷纷举起黄色的“3”卡片作答,学生人人动脑动手,教师从卡片颜色上很容易检查。我们还要求学生根据黑板上出示的一些算式,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然后请找得又对又快的学生把数字卡片贴在相应算式上。这种练习形式很受学生欢迎,积极性很高,其效果也很好,值得我们长期进行。
除了训练平台,我们还可搭建竞争平台,因为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好胜、不甘落后、喜欢表扬的年龄特征。因此,开展竞赛也是促进学生口算能力的良好方法。常见的竞赛形式有:夺红旗、数学接力计算、抢答等。“夺红旗”比赛,就是将山画在黑板上,山上有3条路,每条路上有6道算式题,抽出18位“登山队员”,分成3组,每组一人算一道,最先完成且全对的一组为赢,可夺得一面小红旗。这样,让学生在“玩”中练,既能达到复习旧知提高计算能力的目的,又能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
四、在寻找规律中帮助学生发现巧算之策
口算能力强的人,不会能算、还会算。会算就是能发现计算题中蕴含的规律,利用规律就能达到巧算的目的。但很多教师没有注意这点,总让学生见题就算。这是不科学的,我们应要求学生口算之前,应多观察题目的特点,分析其形式。这过程虽然虽然耽搁了一点时间,但对于较为复杂的口算题,其效果是非常好的。因而练习一定要有针对性,有些运算有特定的口算规律,教师要引领学生深入钻研、巧妙运算,找出窍门,发现规律,提高口算技巧。如在日常计算中,11×11、75×75、64×36,这类似的能找到规律的题,教师不仅要留心,还要鼓励学生做一个有心人,睁大慧眼,发现窍门,提高巧算能力。要求学生灵活掌握所学知识,既可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提高计算的速度,又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推理的能力,发展数感,从而让学生体验到了口算的乐趣。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应高度重视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我们不仅要做好准备,还要想出更多策略,不能图快,一蹴而就,要精心设计、强化过程,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促进学生口算能力得到快速提升。
参考文献:
[1]马晓晴,小学低段口算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J].新课程,2013年。
[2]王丽娟,怎样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J].山东教育,2011年。
[3]王国才,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口算能力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