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数学实现有效教学的策略探寻

【作者】 王 君

【机构】 四川省简阳市禾丰镇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小学数学要实现有效教学,我们就必须多措并举,创新教学方法,运用多种策略,特别是能调动学生主体性的策略去加以实现。
  关键词:小学数学  有效教学  实现  实践策略
  有效教学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策略,更是一种目标。在新课改全面推进的今天,我们想方设法,创新策略,其目的就是要实现有效教学,通过提高教学效果,来达成新课标“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宏伟目标。而传统数学教学,把目标定位于“教以应试”上,重视学生解题技巧和得分能力的培养,导致数学应有教化功能得不到发挥,学生没有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这是传统数学教学长期处于高耗低效的重要原因。下面,我结合多年的小学数学新课改,谈谈实现有效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激发主体学习兴趣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要落实这一主体理念,就必须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动力源,而这种动力源,其主要的就是学习兴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告诉我们:“教学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就肯用全部的精力去做事情。”因此,在“以学彰教”的新课改实践中,我们必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之在兴趣的内驱下成为自觉学习者。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的教是客体,是外部因素;学生的学是主体,是主要因素。而在实际英语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没有真正把学生当成学习主体,最能反映这种观点的一句话是:“我讲过多少遍,你怎么还不会。”其中的“讲过多少遍”指的是教师一遍又一遍地讲过,似乎任务已完成,那么“你怎么还学不会呢?”这是把学生当成语言知识被动接受者的典型表现。重要的是,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为表达服务,做到语音形式和语言意义相结合。教师要创造一种积极气氛,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在参与中提高兴趣,获取知识,这才能让学生成为主体,自觉学习,并把学习当成一种快乐追求。
  二、创设数学故事情境
  爱听故事是人之常情,小学生更甚之。而创设故事情境,更具有激趣性,更能让学生自觉参与到学习中来。我们知道,可用于数学课堂中的故事很多,包括数学史及一些数学名人轶事,或一些要用数学知识解决的有趣的民间故事等等。历史上的数学典故有时反映了知识形成的过程,有时反映了知识点的本质,用这样的故事来创设问题的情境,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了解数学史,提高数学素养。因此,在数学课堂上创设数学故事情境,不仅很必要,而且很有实践意义。教学时,我们可根据教学内容讲一段故事给学生听,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学习“小数的基本认识”时,我们给学生边讲小数点由来的故事,并配合多媒体展示情境图片,在适当时,配有声音:“小数点,我来了!”学生在多种感官刺激下,兴趣大增,自觉就参与到学习中来了。
  三、适时开展口算比赛
  培养学生口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教学中适时开展口算比赛,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口算积极性,还能活跃课堂,提高学生参与度。因此,适时开展口算比赛,不仅有必要,而且意义重大,特别是在中低段的数学教学。因此,我们可每个周进行一次至二冷饮口算比赛活动,检验学生口算成功。口算比赛时,我都是发一张只写有序号的空白答题纸,要求学生根据看到、听到的口算题,在对应的序号写出答案,比赛题目综合所学过的口算题目,又根据难易程度和要求高低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单步计算题,如加减法、表内乘除法等,每题1分,考察学生口算基础能力和听算仔细程度;第二层次为两步计算,每题2分,要求将中间计算结果暂存,待计算出最后结果后再写出答案,对学生的口算要求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第三层次为连续口算,每题5分,如青蛙过河式的连续计算,要求学生每次记住计算结果与下一个出现的数进行运算,结束时,书写出最后结果。这个比赛,既起到基础练习作用,又让学生经历了连续口算的挑战过程,每次比赛均能让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比赛后,对得分高的同学颁发“口算小能手”奖状,对有进步的学生颁发进步奖,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口算训练效果。
  四、授予学生预习方法                                                     
  授予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必备之事。要实现有效教学,就必须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因为教学是师生的互动对话,有效的教学源于师生多维互动。因此,授予学生学习方法,提高他们学习能力就显得相当重要。我们知道,能力需要平台反复练习才能形成和提高,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平台就是自主学习实践,预习便是最能实现这个目标的最好平台。实践证明,如果学生没有良好的预习,没有充分的感性认识,是不能顺利进入课堂新知学习思考角色的。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预习,特别是自主预习。但学生预习不是天生就有方法和能力的,这需要教师授予预习方法,并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预习环节的学习,引导学生预习时要因人因内容而异,预习知识要指点到位。不同性格的学生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在引导学生搜集资料时也要从不同的角度引入;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选取不同的预习方法。
  五、多给动手动脑机会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如果不亲自动手动脑,就不会获得生动的发展。诗人陆游曾说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数学学习也是如此,不仅有“数学是思维的体操”的说法,更有“切断了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的现实意义。因此,数学教学,我们应搭建平台,多给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我们知道,小学数学由于大多是计算,无论是问题解决还是一般计算题,都离不开要动手计算,这样的过程,如果我们只是让学生单纯在多媒体中看播放的幻灯片,效果可能就不太理想。如果给学生适当的时间亲自去思考运算,这样,学生对数学知识及计算过程的理解与动手解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当然,小学数学教学要实现有效教学,还有很多方法。但无论哪种方法,我们都必须调动学生这一主体参与,才能有效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因为,教学是双边活动,是师生共同完成的事。只有把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了,有效教学的目标也就实现了。
  参考文献:
  [1]钱露,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实施策略之我见[J].新课程,2015年。
  [2]石菊仙,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1年。
  [3]苑国忠,试论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