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 蒲莜荣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实验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新世纪的中国,经济体制的全面变革带来了社会道德的深刻变化。面对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等诸多社会要素的多元化趋势,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面对人民精神文化需要的不断增长,中央提出“依法治国,以德治国”方略,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其目的旨在发展先进文化,建立良好的社会道德体系,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学校是实施《纲要》的重要阵地,承担着德育启蒙、认知水平的提升以及学生良好思想境界的建构指导、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等,其质量和水平关系全社会的道德风尚、文明素养的发展趋势和优良程度。
学校及广大教育工作者理性地认识在新形势下德育的新特征和呈现的新问题,孜孜求索德育工作的新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观念上,基本形成了“五育并举、德育为先”的共识,强调“立德”胜于“立才”,将“学会做人”作为重要的培养目标予以重视;在内容上,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旋律,降低重心,着力于“养成教育”,全面关注每一位孩子人格的塑造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在德育途径上,建立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整合协调各种德育力量,实行“思品课建立德育认知、学科课程激发道德情感、实践与活动中强化德育行为”的学校德育模式,基本形成了“德育无小事,事事育人;德育无闲人,人人育人;德育无场所,处处育人”大德育格局;在德育方式上,批评式、训导式、说教式等传统作法已被多数教师摒弃,重视师生的平等对话、遵循教育规律,倡导“科学育人,情感育人,智慧育人”。学校德育发展趋势良好,充满生机与活力,学生的文明素养、道德水平普遍增强和提高,为社会的全面进步作出了贡献。
反思道德教育,我们深切感受到德育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摆在全社会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德育课题还很多,仍需我们的重视、不懈努力和创造性的劳动。
一、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体现
虽然小学教学方法一直在进行改革,但是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课堂中,教师还是处于高高在上的地位,教师通常都是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空洞死板地给学生进行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中缺乏系统性的研究,不能掌握相关的规律,小学品德还是停留在课堂上,作为学生的一项任务去完成,对小学生的积极性有不好的影响。
2.教材和生活缺乏联系
很多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总是按照教材的顺序,一点一点地给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内容,学生学习的知识只是停留在教材中。而教材为了适应所有学生的要求,选择的材料都是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的,并不能针对学生的个体有所体现,所以学生只是学到了表面上的理论知识,并不能进行生活实际的联系。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将教材和生活区分得太明显,不给学生表现自我经历的机会,让学生很难投入到思想品德教学中去,失去了教学的意义。
3.没有使用典型的价值案例
思想品德课本知识含量毕竟是少数,学生在学习教材的时候,通常只能是使用有限的案例进行生活联想,并不能掌握最新的动态消息。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也缺乏最新知识的引进,在现实生活中代表性的案例没有给学生介绍,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没有体现,学生的思想出现偏差也不能及时进行纠正,导致了学生判断是非的能力并不能快速提高。
二、加强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策略
1.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师要转变教学的思想,认识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体现,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要改变原来的教学思路,将课堂更多的留给学生,做好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主动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掌握学生的思维习惯,制定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策略。
2.教材要和生活紧密联系
思想品德选择的课程都是和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所以教师要善于使用这些机会,更加贴近生活。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给学生讲述教材之外和生活紧密相关的知识,让学生能够在教材的基础上,拓展知识面,丰富教学的内容,领会生活的本质。例如在进行农村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便利的条件,让学生去农村感受农村生活的环境,他们的生活并不是原来那样艰苦,他们在享受着宽松的生活环境,新鲜的空气,每个人的脸上都是满足的笑容。这样接地气的教学活动才会让学生更加喜欢思想品德的教学。
3.进行多种课堂活动
小学生的注意力比较分散,很容易被其他的事物吸引注意力。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尽量采用多种活动,提高学生的精力,让学生投入的进行思想品德的学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思想品德相关的视频动画,让学生充满了观看的兴趣。教师还可以使用多媒体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能够在安静的环境中舒适温馨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从而提高思想品德的素质。对于很多经典的案例,教师只是使用一张嘴很难表达清楚,不如使用多媒体播放制作好的动画,让学生更加直观的进行学习。
4.重视学生自身的体验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小学生的社会经验少,更是对教师的反应非常敏感。所以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善于用实际行动感化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榜样作用下进行学习。教师要重视学生自己情感的体验,让学生在思想品德学习之后,真正的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价值。
5.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操
思想品德教学的最终目的,还是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所以教师在进行思想品德教学的时候,要注重学生个人素质的培养,针对学生的个性进行符合实际情况的交流,让学生的个体能够得到尊重。教师要对学生的个性和行为方式有一定的了解,从而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对于性格活泼的学生,教师就要培养学生的耐性,让学生能够安静下来。对于沉默寡言的学生,教师就要组织他们融入社会团体中。
三、总结
小学思想品德是重要的教学学科,教师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提高自身的素质,做一个高素质的小学生,为以后的生活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校及广大教育工作者理性地认识在新形势下德育的新特征和呈现的新问题,孜孜求索德育工作的新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观念上,基本形成了“五育并举、德育为先”的共识,强调“立德”胜于“立才”,将“学会做人”作为重要的培养目标予以重视;在内容上,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旋律,降低重心,着力于“养成教育”,全面关注每一位孩子人格的塑造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在德育途径上,建立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整合协调各种德育力量,实行“思品课建立德育认知、学科课程激发道德情感、实践与活动中强化德育行为”的学校德育模式,基本形成了“德育无小事,事事育人;德育无闲人,人人育人;德育无场所,处处育人”大德育格局;在德育方式上,批评式、训导式、说教式等传统作法已被多数教师摒弃,重视师生的平等对话、遵循教育规律,倡导“科学育人,情感育人,智慧育人”。学校德育发展趋势良好,充满生机与活力,学生的文明素养、道德水平普遍增强和提高,为社会的全面进步作出了贡献。
反思道德教育,我们深切感受到德育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摆在全社会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德育课题还很多,仍需我们的重视、不懈努力和创造性的劳动。
一、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体现
虽然小学教学方法一直在进行改革,但是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课堂中,教师还是处于高高在上的地位,教师通常都是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空洞死板地给学生进行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中缺乏系统性的研究,不能掌握相关的规律,小学品德还是停留在课堂上,作为学生的一项任务去完成,对小学生的积极性有不好的影响。
2.教材和生活缺乏联系
很多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总是按照教材的顺序,一点一点地给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内容,学生学习的知识只是停留在教材中。而教材为了适应所有学生的要求,选择的材料都是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的,并不能针对学生的个体有所体现,所以学生只是学到了表面上的理论知识,并不能进行生活实际的联系。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将教材和生活区分得太明显,不给学生表现自我经历的机会,让学生很难投入到思想品德教学中去,失去了教学的意义。
3.没有使用典型的价值案例
思想品德课本知识含量毕竟是少数,学生在学习教材的时候,通常只能是使用有限的案例进行生活联想,并不能掌握最新的动态消息。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也缺乏最新知识的引进,在现实生活中代表性的案例没有给学生介绍,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没有体现,学生的思想出现偏差也不能及时进行纠正,导致了学生判断是非的能力并不能快速提高。
二、加强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策略
1.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师要转变教学的思想,认识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体现,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要改变原来的教学思路,将课堂更多的留给学生,做好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主动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掌握学生的思维习惯,制定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策略。
2.教材要和生活紧密联系
思想品德选择的课程都是和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所以教师要善于使用这些机会,更加贴近生活。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给学生讲述教材之外和生活紧密相关的知识,让学生能够在教材的基础上,拓展知识面,丰富教学的内容,领会生活的本质。例如在进行农村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便利的条件,让学生去农村感受农村生活的环境,他们的生活并不是原来那样艰苦,他们在享受着宽松的生活环境,新鲜的空气,每个人的脸上都是满足的笑容。这样接地气的教学活动才会让学生更加喜欢思想品德的教学。
3.进行多种课堂活动
小学生的注意力比较分散,很容易被其他的事物吸引注意力。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尽量采用多种活动,提高学生的精力,让学生投入的进行思想品德的学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思想品德相关的视频动画,让学生充满了观看的兴趣。教师还可以使用多媒体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能够在安静的环境中舒适温馨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从而提高思想品德的素质。对于很多经典的案例,教师只是使用一张嘴很难表达清楚,不如使用多媒体播放制作好的动画,让学生更加直观的进行学习。
4.重视学生自身的体验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小学生的社会经验少,更是对教师的反应非常敏感。所以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善于用实际行动感化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榜样作用下进行学习。教师要重视学生自己情感的体验,让学生在思想品德学习之后,真正的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价值。
5.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操
思想品德教学的最终目的,还是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所以教师在进行思想品德教学的时候,要注重学生个人素质的培养,针对学生的个性进行符合实际情况的交流,让学生的个体能够得到尊重。教师要对学生的个性和行为方式有一定的了解,从而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对于性格活泼的学生,教师就要培养学生的耐性,让学生能够安静下来。对于沉默寡言的学生,教师就要组织他们融入社会团体中。
三、总结
小学思想品德是重要的教学学科,教师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提高自身的素质,做一个高素质的小学生,为以后的生活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