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打造民族地区县级教师培训专家团队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 陈春海 胡聪元

【机构】 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教师进修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随着教师教育形式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要求的不断提高,众多民族地区县级教师进修学校,深陷“作用被淡化、业务被分化、功能被弱化、地位被边缘化”的困境。盐源县教师进修校紧扣教育发展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要求,以国培为示范引领、县级培训为主导,校本研修为基础,依托区域资源,充分挖掘本土教师资源,打造了一支集培训、示范、指导、辐射、引领为一体的本地教师培训专家团队,为民族地区县级教师培训工作提供了良好借鉴作用。
  关键词:民族地区  专家团队   打造
  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民族地区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在完成中小学教师学历补偿教育、教材教法培训和以中小学教师五项教学基本功(普通话、教学简笔画、三笔字、教具使用与制作和组织教育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全员培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提高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学历层次、教育教学能力和民族地区中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随着教师教育形式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要求的不断提高,教师培训工作转入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目标的继续教育新阶段,民族地区县级教师培训的方式基本上都是以“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开展培训。“请进来”主要是指从区域外请一些专家、名师到民族地区作一些报告、讲座,专家着重进行理论方面的传授;名师着重在他们自己熟悉的教育教学环境下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展示;“走出去”主要是选派一些骨干教师到区域外参加由区域外教师培训机构组织的培训活动,设置的培训内容“高、大、上”问题突出,实用性不高、缺少案例分析,理念过高,参训教师在平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实用性不大。参训教师培训时很“激动”, 在回家的途中开始“晃动”,回到学校就“不动”。如果追问他们为什么会这样,他们回答的主要理由都有这样一条:不符合我们的实际情况(环境、办学条件、生源基础、班级规模、评价体系)。在这样的背景下,众多民族地区县级教师进修学校,深陷“作用被淡化、业务被分化、功能被弱化、地位被边缘化”的困境,学校面临重大课题和严峻挑战。
  盐源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县,居住着汉、彝、蒙古、藏、回、傈僳等21个民族。近年来,盐源县教师进修学校在以国培为示范引领、县级培训为主导,校本研修为基础的三级教师专业成长模式推动下,紧扣当前教育发展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要求,顺应教师专业成长新期盼,依托区域资源,以打造本土教育专家团队为着力点,充分发挥“土专家”在县级教师培训、教育教学实践与教育科研中的主导与辐射作用。在解决培训脱离实际和培训者队伍资源能力不足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尝试,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认识与思考:以服务基础教育为宗旨,以专家团队引领为原则
  基于以下认识,盐源县教师进修学校提出了“依托区域资源,打造县级教师培训专家团队”的工作思路:
  (一)对教师教育形势的认识
  在很长时间内,我国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工作重点主要是教材教法培训和学历补偿教育,即通过教师的在职进修,让不具备合格学历或不胜任教学工作的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强化,补充培训达到合格学历,胜任教学工作。这种以书本知识为中心、以学历进修为中心、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教材教法培训和学历补偿教育,对解决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定社会问题,促进80年代中期以来的教育改革,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层次和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信息化社会”到来和终身学习理念的逐步普及,特别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教育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师队伍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转变观念,如何提高教学能力和课堂效率,如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因此,教师教育既不能停留在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单一模式上,也不能简单地采取脱产授课制的办法,更不能单纯地进行机械的讲解、灌输和操练,必须努力探索适合现阶段教师教育的内容、模式和方法。
  (二)对教师教育方向的把握
  我们认为工作方法是重要的,但是“方向”比“方法”更为重要。因为“方法”解决的只是局部的问题,而“方向”决定着整个工作的方方面面,“方法”往往局限于对具体问题的关注,“方向”则对整个工作的趋势有着明确的主导和指向作用。在新的形势下,教学设计与实施仍是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最需要的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教育新理论、教师专业化成长依然是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最渴望得到提高的知识能力。因此,民族地区教师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解决中小学校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解决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探索与实践中遇到的难题,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和专业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要完成这些任务,民族地区教师教育必须牢牢地把握住教师专业化发展这个根本方向,着眼于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素质提升和专业成长,并通过种种有效的方式促进教师的成长与进步,推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三)对教师教育内容的理解
  教师教育的内容归纳起来,不外乎“研”和“训”两方面,其实质是解决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和促进教育的专业发展。而教育工作的核心问题是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能力素质的提高。“研”,主要是指教研、科研,或者说教育科研;“训”着眼于教师的师德水平和能力素养。事实上,在教师成长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诸多的教育现象与问题,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观察、分析与研究,充分发挥区域内知名教师、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辐射引领作用,将会有效地解决这些诸多的教育现象与问题,提升教师的能力素养。  
  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解,近年来,盐源县教师进修学校提出了“专兼结合、分类指导、专家引领、骨干带动、搭建平台、全员参与”的工作思路,依托县域资源,着力打造由本土知名教师、学科骨干教师组成的县级教师培训专家团队,充分发挥专家团队在教育教学中的示范、辐射、指导和引领作用,有效开展中小学教师培训,增强培训实效,提高培训质量。
  二、探索与实践:以县级专家团队为依托,以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为重心 
      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大环境下,广大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普遍认识到自身在专业发展方面存在的不足,都非常希望自身的专业短板得到弥补。因此,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摆在每个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的面前,成为每个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当前最为迫切的需求。盐源县教师进修学校在如何增强民族地区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弥补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专业短板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较好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一) 认真遴选,确保县级教师培训专家团队质量
  为着力打造一支“能力强、用得上、干得好”的县级教师专家团队,在县教科局的大力支持下,县教师进修校采取由各学校教师自己申报和各学校推荐的方式,在全县3362名中小学教师中,申报推荐了141名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作为盐源县第一批培育和打造的预备本土教育专家团队库,并结合当前盐源县学科培训、信息技术提升工程培训、新教师岗前培训等项目的实际需求,针对性地拟定了67名预备人选,作为首批正式培育和打造对象。
  (二)提供平台,促进专家团队教师专业水平提升
  为使这批土专家尽快从理念更新、专业理论和实践能力等方面有一个更高层次的提升,充分发挥这批“土专家”的辐射引领作用,盐源县教师进修校十分重视对预备人选的培训与培养,有针对性地选派他们积极参加国培计划项目和远程网络培训,为其创造观摩、考察并与知名专家面对面交流和接受指导的机会,让他们近距离感受和领略知名专家们独特的人格魅力。在2016年凉山州教师培训中心专门为盐源县举办的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中,100名县级专家团队预备人选全部参加了培训。同时,盐源县教师进修学校还通过以培训主讲教师、专家评委、优质课展示等多种载体和形式,为他们提供多方位展示的平台。通过各种平台搭建,促进团队成员理论和专业水平的快速提升。
  (三)实践运用,促进团队成员集体作用有效发挥
  培育和打造本土专家团队,其根本目的在于彰显他们在教师培训、教育教学实践指导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发挥其辐射效应,促进和带动全县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2016年,盐源县教师进修校聘请和安排专家团队成员作为县级教师培训主讲和指导教师开展培训讲座达7场次,内容涵盖师德修养培训、中小学书法骨干教师培训、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新教师岗前培训等各类项目培训。在让专家团队成员参与中小学教师集中培训的同时,盐源县教师进修学校还组织他们在全县各中小学开展以“同课异构”为主要形式的送课下乡活动,专家团队成员轮流到各中小学校展示、交流各学科优质课。截止2016年10月底,“同课异构”献课68节,覆盖语文、数学、英语、化学、政治、音乐、体育等7个学科,参加听课的中小学教师达1000余人次。专家团队成员新颖独特的教学方式,灵活多样的教材处理,各有所长,各具特色,让听课教师耳目一新,视野得到拓展,对促进听课教师提高驾驭课堂、处理教材、设计教学流程、灵活处理课堂突发事件能力的提升,发挥了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受到听课教师们的一致好评。通过以“同课异构”为主要形式的送课下乡活动的开展,不仅献课教师之间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别人的优点,取长补短,同时听课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能在比较中吸取专家教师的教学经验,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升教育教学技能,迅速走上专业化成长道路。
  在开展送课下乡活动过程中,盐源县教师进修学校采取听课教师给授课教师打分、进修校教师评议的方式,在团队成员中优中选优,最终确定了一批理论水平高、教学能力强的教师,成为盐源县第一批县级教师培训专家团队成员,并由县教科局和县教师进修校联合给这批教师颁发盐源县专家级教师证书。在县教科局的关心和各学校的大人支持下, 这批“土专家”已成为盐源县教师专业成长和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领头雁”,在促进盐源县教育事业发展中,释放着生机与活力。
  (四)动态管理,充分调动团队成员履职积极性
        为充分调动教师培训专家团队成员履职积极性,盐源县教师进修校制定了《盐源县教师培训专家团队管理规定》,按照《盐源县教师培训专家团队管理规定》,每个学科建立一个教师培训专家团队,每个团队设组长1名,成员5—7人,全面负责全县该科教师的培训需求调查、培训方案制定、培训课程设置、培训学员辅导及培训组织管理。专家团队成员实行动态管理,三年一聘。聘任期间,每位成员必须认真履行诸如开展培训调研、制定培训方案、组织教师培训、进行专题讲学、网络在线释疑、批改学员作业、结对帮扶学员、评估培训效果、开展课题研究、创建名师工作室、指导学员跟岗实践等工作职责。明确规定:专家团队成员在职称聘任、评先晋职、绩效工资、外出培训等方面享有优先待遇,承担培训任务还将给予相应的报酬。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培训专家团队成员履职尽责的积极性。
  三、反思与展望:关于打造县级教师培训专家团队的思考
  实践证明,依托区域资源,打造一支集培训、示范、指导、辐射、引领为一体的本地教师培训专家团队,对整体推进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步伐,将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有了民族地区教师培训专家团队的引领,才会有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百花齐放。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县级教师培训专家团队的组建,解决了集中培训针对性不强,工学矛盾突出等问题,避免了培训与教学脱节,减少了培训成本。
  (二)县域内的“土专家”,他们在参与中小学教师培训过程中,立足实际,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用新的理念、专业理论和实践功底,影响和改造着区域内的教师,使教师培训工作更加“接地气”,更能满足教师的实际需求。
  (三)县域内的“土专家”不仅是当地教师教育的宝贵财富,而且还是当地教师教育培训极具生命力的人力资源。他们对于学校教师来说,最具说服力和示范性,他们所具有的教学经验、教学智慧、教学成果本土性强,亲和力高,共生性好。可以这样说,县级教师培训专家团队是当地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也许专家团队成员上一堂示范课,对教师的启示和影响胜过一个系统完整的专家学术报告,其原因是教师最关注教育教学实践知识,而“土专家”的教学实践为这些教师提供了最直接、最实用的借鉴。
   作者简介: 胡聪元:盐源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大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从事中小学教师培训与研究工作。
  陈春海:盐源县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大学本科学历,中专讲师,从事中小学教师培训与研究工作,曾先后在《中国民族教育》、《西部教育发展研究》刊物中,公开发表教师教育研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