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创设问题情境辅助数学教学
【作者】 王南平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高石初级中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问题情境是新课改倡导有效教学的重要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辅助教学,方法很多,我们可根据教学内容实际选择具体方法,但一定要注意其有效性,能让学生在动脑中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关键词:初中数学 问题情境 创设 辅助
“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是问题情境创设的重要方法,也是新课改倡导情境教学的重要策略。但问题情境不是问题与情境的简单相加,而是让学生在体验情境所营造的氛围中获得“问”的诱导与启发,进而主动思考或质疑,产生探究学习之欲望。初中数学作为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重要平台,运用问题情境辅助教学,更有积极意义。下面,我结合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谈谈问题情境在其中的应用。
一、运用趣味游戏创设问题情境
爱游戏是人之常情,初中学生也不例外,可以说,运用趣味游戏教学,把知识寓于其中,是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需求特征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之需,设置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来引导学生在“玩中学”,体验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从而在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获得发展智力、交际能力和情感的培养。我们知道,数学思维游戏能直接培养学生兴趣,即对游戏本身的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久而久之,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使他们养成对数学的钻劲和韧劲,最大程度地享受数学带来的乐趣。正是因为游戏的趣味性很强容易诱发学生内驱力,所以将一些数学问题改造为有趣的游戏,定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例如,在学习旋转一节时,笔者准备了一副扑克牌,从中选出1、3、5、7、9的梅花、红心、黑桃,然后把梅花、红心、黑桃的方向调向一致。让前排的学生从中任意抽取一张,与其他同学记住这张扑克是什么,然后笔者把那张扑克旋转180度放入。因为那张扑克经旋转后与其它扑克的方向不一致,笔者自然顺利地找到了。但是学生不知道其中的奥妙。经笔者边演边解释,学生知道了:原来教师是用数学的“旋转”“欺骗”了同学们。同学们一下子兴趣盎然,感觉到了数学知识是无处不在的,使他们获得了有效的学习数学途径。
二、运用实验操作创设问题情境
新课标强调数学学习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特点和心理特征,使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因此在数学课堂上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亲自操作实验,让学生从中经历知识的建构过程,体验感悟数学知识形成的乐趣,这样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创造能力,又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有效性。例如在学习“轴对称”的内容时,笔者先让学生把一张白纸对折,然后在纸上画出你所喜欢的图案,有的学生画的是三角形,有的学生画的是蝴蝶,有的学生画的是更美丽的图案……再用剪刀剪下来,让学生通过自己操作来体验轴对称。这样,同学们在理解概念时,不再是一片茫然,而是从折纸中建构起“轴”的现实模型。
三、运用生活实例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源于生活。新课标在其“教学建议”是中明确指出:“教学中应当努力创设源于学生生活的现实情境。好的“现实情境”,应当是学生熟悉的、简明的、有利于引向数学实质的、真实或合理的。”因此,我们应选择学生身边的、生活中的现实例子来进行创设教学情境,即生活实例情境,以此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实践也告诉我们,只有将数学和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才富有生命力。数学课堂上,教师设计恰当的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学生会倍感亲切,觉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打开思考的闸门,发掘创造的源泉。如创设问题情境:汽车站入口处常常会在墙上1.1m、1.4m处各标上一条红线,小朋友进站时,只要走到这里脚跟靠墙站立,看看身高有没有超过免票线,或者半票线,就可以决定这个孩子是否需要购买全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解决的依据和方法是什么,从而引入线段大小的比较的学习。
四、运用典故轶事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在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积攒了不故事,包括数学史及一些名人轶事,或一些要用数学知识解决的有趣的民间故事等等。历史上的数学典故有时反映了知识形成的过程,有时反映了知识点的本质。教学时,我们就可以运用这些的故事来创设问题情境,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了解数学史,提高数学素养。在数学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讲一段故事给学生听,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时,教师给学生边讲个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测量金字塔高度的故事,边用多媒体展示情境图片,学生都非常疑惑不解,教师因势利导引入相似三角形知识应用的学习,学完新课后,再一起回过头来思考泰勒斯是用什么方法原理测量金字塔高度。这样的一个持续的问题情境贯穿于整堂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设计问题的意识。
总之,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很多,无论创设什么样的情境,我们都应从学生生活现实出发,以激发学生好奇心、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为目标,而且要自然、合情合理,这样才能检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才不会感到枯燥、乏味,才能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大幅提高。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数学产生良好情感与态度,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最终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发展学生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吕桂侠,初中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几种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09年。
[2]王鑫,创设问题情境助推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浅析[J].试题与研究,2013年。
[3]李国富,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教学月刊,2006年。
关键词:初中数学 问题情境 创设 辅助
“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是问题情境创设的重要方法,也是新课改倡导情境教学的重要策略。但问题情境不是问题与情境的简单相加,而是让学生在体验情境所营造的氛围中获得“问”的诱导与启发,进而主动思考或质疑,产生探究学习之欲望。初中数学作为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重要平台,运用问题情境辅助教学,更有积极意义。下面,我结合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谈谈问题情境在其中的应用。
一、运用趣味游戏创设问题情境
爱游戏是人之常情,初中学生也不例外,可以说,运用趣味游戏教学,把知识寓于其中,是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需求特征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之需,设置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来引导学生在“玩中学”,体验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从而在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获得发展智力、交际能力和情感的培养。我们知道,数学思维游戏能直接培养学生兴趣,即对游戏本身的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久而久之,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使他们养成对数学的钻劲和韧劲,最大程度地享受数学带来的乐趣。正是因为游戏的趣味性很强容易诱发学生内驱力,所以将一些数学问题改造为有趣的游戏,定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例如,在学习旋转一节时,笔者准备了一副扑克牌,从中选出1、3、5、7、9的梅花、红心、黑桃,然后把梅花、红心、黑桃的方向调向一致。让前排的学生从中任意抽取一张,与其他同学记住这张扑克是什么,然后笔者把那张扑克旋转180度放入。因为那张扑克经旋转后与其它扑克的方向不一致,笔者自然顺利地找到了。但是学生不知道其中的奥妙。经笔者边演边解释,学生知道了:原来教师是用数学的“旋转”“欺骗”了同学们。同学们一下子兴趣盎然,感觉到了数学知识是无处不在的,使他们获得了有效的学习数学途径。
二、运用实验操作创设问题情境
新课标强调数学学习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特点和心理特征,使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因此在数学课堂上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亲自操作实验,让学生从中经历知识的建构过程,体验感悟数学知识形成的乐趣,这样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创造能力,又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有效性。例如在学习“轴对称”的内容时,笔者先让学生把一张白纸对折,然后在纸上画出你所喜欢的图案,有的学生画的是三角形,有的学生画的是蝴蝶,有的学生画的是更美丽的图案……再用剪刀剪下来,让学生通过自己操作来体验轴对称。这样,同学们在理解概念时,不再是一片茫然,而是从折纸中建构起“轴”的现实模型。
三、运用生活实例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源于生活。新课标在其“教学建议”是中明确指出:“教学中应当努力创设源于学生生活的现实情境。好的“现实情境”,应当是学生熟悉的、简明的、有利于引向数学实质的、真实或合理的。”因此,我们应选择学生身边的、生活中的现实例子来进行创设教学情境,即生活实例情境,以此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实践也告诉我们,只有将数学和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才富有生命力。数学课堂上,教师设计恰当的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学生会倍感亲切,觉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打开思考的闸门,发掘创造的源泉。如创设问题情境:汽车站入口处常常会在墙上1.1m、1.4m处各标上一条红线,小朋友进站时,只要走到这里脚跟靠墙站立,看看身高有没有超过免票线,或者半票线,就可以决定这个孩子是否需要购买全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解决的依据和方法是什么,从而引入线段大小的比较的学习。
四、运用典故轶事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在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积攒了不故事,包括数学史及一些名人轶事,或一些要用数学知识解决的有趣的民间故事等等。历史上的数学典故有时反映了知识形成的过程,有时反映了知识点的本质。教学时,我们就可以运用这些的故事来创设问题情境,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了解数学史,提高数学素养。在数学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讲一段故事给学生听,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时,教师给学生边讲个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测量金字塔高度的故事,边用多媒体展示情境图片,学生都非常疑惑不解,教师因势利导引入相似三角形知识应用的学习,学完新课后,再一起回过头来思考泰勒斯是用什么方法原理测量金字塔高度。这样的一个持续的问题情境贯穿于整堂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设计问题的意识。
总之,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很多,无论创设什么样的情境,我们都应从学生生活现实出发,以激发学生好奇心、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为目标,而且要自然、合情合理,这样才能检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才不会感到枯燥、乏味,才能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大幅提高。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数学产生良好情感与态度,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最终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发展学生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吕桂侠,初中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几种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09年。
[2]王鑫,创设问题情境助推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浅析[J].试题与研究,2013年。
[3]李国富,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教学月刊,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