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议图示教学法在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素养中的运用
【作者】 余福荣
【机构】 福建省宁化城东中学
【摘要】【关键词】
摘 要: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界的一个热门话题。本文结合历史课堂教学实践,探讨了图示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特别是在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素养方面的运用。本文对于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素养有一定的启发与借鉴意义。
关键词:图示教学法;时序观念;空间观念
“图示法”是一种以图形为主要方式,用简明图案、符号、颜色和简练文字,示意知识本身的结构和系统,示意其表象和内在联系的方法,通过借助简单形象直观的图示来呈现某个历史事物或历史事件,揭示事物现象或本质特征,激发学生思维,使其更好地掌握知识。其实质是使科学知识形象化,抽象知识具体化,零碎知识系列化,复杂问题简明化,便于学生接受、学习。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的“知识与能力”目标明确提出“了解历史的时序,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考察,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中提出“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逐步学会运用时序与地域、原因与结果、动机与后果、延续与变迁、联系与综合等概念,对历史事实进行理解和判断”。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是使学生掌握史事发生、发展的具体时间和地理环境,使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够在时空框架下运作,按照历史时间顺序和地理因素,建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性,理解历史上的变迁、延续、发展。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科学地使用与时空有关的概念术语、古今地图、大事年表等阐述中国及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依据历史的纪年与时序建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性;从历史年表、历史地图中获取所需的信息;有意识地将重大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框架下进行考察。
一、利用图表构建时序观念
1.通过时间轴把握历史发展线索,构建历史时序,理解历史现象。
历史时间轴是依据时间顺序,将同一类型的时间及其相对应的历史事件、史事等以直观的形式呈现出来,从而形成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在教学中适当的增添相应的时间轴或时序线,可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理清历史发展脉络,掌握“时间、延续与转变”的概念。例如,学习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第3课的“罗马共和国的兴亡”一目时,多数学生不知道如何理解教材中的谚语材料“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指导学生制作罗马共和国发展进程大事记的年代尺,如下图:
通过该年代尺,学生对罗马共和国的发展时序一目了然,可以快速准确地计算出罗马的发展经历了两千多年,由此领悟“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谚语的真正含义是“成功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努力”
要突出较长时段历史的发展过程及其阶段特征时,教师可借助呈现时间轴的方式,以相关的历史史事或历史事件为节点,将较长时段历史的发展过程与具体史事或事件结合在一起。在学习八年级中国历史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时,学生可能对于某个重要的历史事件比较清楚,比如鸦片战争、洋务运动、中日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但若将它们置于历史长河中去,学生就会显得不知所措甚至是茫然的,不能很好的将历史事件与其相对应的历史位置对号入座,不能连成完整的线,因为现在使用的八年级上册教材是以专题进行的,从某种程度上打破了时空顺序,学生很难形成历史纵观,无法理清史实的先后顺序。在复习时展示出如下时序线轴:
通过时间轴,学生可以将较长时段的历史串联起来,辨别清楚各个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并且能认识到近代中国的抗争与探索是相辅相成、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因此可在每一专题教学时设置与本专题时段相对应的时间轴或时序线,并附有主要的历史史事,以帮助学生构建历史时序,掌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学生能够使用特定的时间、空间术语对较长时段的历史史事加以描述和概括,这是学生具备历史时空观的重要表现之一,学生只有对较长时段的历史有清晰的认识理解,才能将过程的眼光放宽,放大,以不断发展的眼光来认识、思考历史,进一步地理解历史上的变化与延续、统一与多样、局部与整体。
2.利用大事年表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进程
历史大事年表可以让学生明确时间概念,更加详实地理清学习学习内容的完整内在结构并构建知识网络,明晰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进而揭示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从而培养辩证的系统思维能力,为整体学习和把握打下时序基础。
如在学习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指导学生以表格的形式归纳整理二战进程的重大事件,使历史事件和历史时间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加强学生的历史时间观念,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形成较为系统的、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3.使用历史纪年表,构建通史意识
虽然初中历史教科书是采用了通史式的编排,但又以单元主题作为呈现方式。初中的历史教学对构建通史意识并未给予应有或足够的重视,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主要在历史发展的“点”上,没有建立起应有的对基本史实和历史发展脉络的梳理和了解。
在初中历史教学的各个阶段,有意识地展示历史发展的纪年表(如上图),可以帮助学生明确中国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的起始时间节点,理顺中国古代各个朝代的先后顺序,知道各个朝代的起迄时间,让学生在脑海中建构历史发展的时间轴,初步形成历史学习的通史意识。
二、使用图表构建空间观念
1.利用简笔画进行空间定位
简笔画是指以图形、图表、符号、数字和文字构成的图示方式,将历史知识及其概念体系、历史现象或本质特征揭示出来,以激发学生思维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有简洁明快、直观形象等特点。它可以清晰明了地把某些复杂难懂的历史事件、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生动活泼地阐释清楚 ,并揭示其内在本质 ,而且还以形象有趣的特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加强学生对重要知识的无意注意,强化学生记忆。如下五幅简笔示意图,在简化知识的同时又可以充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使用历史地图构建空间变化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精用历史地图。在同一幅地图中可以体现历史时空方面的变化,例如教师在呈现《清代疆域图》时,通过用不同的图例符号标示出清朝盛世时的国界及清末的国界,由此学生在同一幅地图中便能观察到不同时间空间方面所发生的变化了。另外多幅地图的依次顺序呈现更能够呈现历史时空的变化,同样教师在展示《清代疆域图》时还可以在较短的篇幅中依次顺序呈现从商周时期开始直至明清的疆域图,在遵循时序的基本脉络中学生能够比较直观地观察中国古代历朝历代疆域的变化,由此做到了以时间为轴,空间为纬,历史时空紧密的结合在了一起。
整合利用历史地图也可将时间跨度很大的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事物进行比较联系,透过历史地图,我们不仅仅只是直观形象的感受过去,还能将过去与现在相联,由过去来认识现在,由现在来反思回望过去。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是使学生掌握史事发生、发展的具体时间和地理环境,使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够在时空框架下运作,按照历史时间顺序和地理因素,建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性,理解历史上的变迁、延续、发展、进步等的意义,并对史事作出合理的解释,以实现历史学科时空素养的养成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1;
[2]李秉国.图示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学刊.1989(01);
[3]张成科.图示法在初三历史教学中的作用[J].甘肃教育.2007(20);
[4]邢军胜.“大事年表”在历史学习中的作用[OL].中小学教育网.2007-09-10;
[5]付丽华.在“过程与方法”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素养[J].中学历史教学.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