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 王明星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秦溪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要让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出效益,我们必须在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运用技术外,还要选择好时机,使其更好与语文整合,与课堂教学整合,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 信息技术 运用
在科技走进课堂、促进教育改革的今天,以多媒体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将语文课堂引入了一种新的境界---信息技术辅助下的语文教学,与传统语文教学相比,显然在方式上、理论上都有了新的变化,可以说是对传统课堂的一次颠覆,改“灌输式”教学方法为探究式、互动式、开放式教学方法,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这些观念在当今教育界已深入人心。从实践来看,信息技术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辅助手段,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在平常的教育教学和教研中,我们发现,信息技术虽然与初中语文教学发生了整合,但还有很多不当之处,其效果也是差强人意。这不得不让我们审视其运用的合理性。下面,我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实践,谈谈可能进入的操作误区。
一、运用技术不很熟练
信息技术走进课堂,与学科教学整合虽有些时日,但在走访中,我们可以看到,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运用还是不很熟练,特别是一些中老年教师。这部分教师可能是现代教学手段意识不强,也可能是现代教学技术技能不够。如果是前者,教师就要有与时俱进的思想,要有给学生现代技术运用的表率思想;如果是后者,我们学校管理层就应搭建平台,加强培训,促进教师成长。一位合格的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学会信息技术软件的制作与运用等相关技术,能熟练地进行创作和运用。现在国培计划中的信息技术提升能力培训,可以说为我们教师提高该项能力搭建了良好的培训平台,我们作为奠基教育的语文教师,一定要认真参与,提高自身创新实践运用能力,为科学运用奠定能力基础。
二、运用时机不很恰当
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要讲究时机,既需要我们考虑什么时候该用,什么时候不该用的问题,以及如何用,其目的是什么的问题。这是我们科学运用之前必须应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虽然激趣了,但不是学习之趣。运用信息技术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这是无可争议的,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被课件的新颖性抢走了注意力,特别是课件中不当的声音、GIF动画元素,让学生兴趣游离了文本,产生了不是学习兴趣的兴趣。因此,在运用信息技术时,特别是在一篇具体的课文教学中,我们应清楚的认识到,运用哪种媒体、元素,其效果是不同的,应该如何选择、重组我们要精心考究。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富有创新意识,设计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适时运用录音、录像、幻灯片等信息技术材料,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使教学更生动、形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大大增大。但是,有时,不一定达到预期效果。譬如教学高尔基的《海燕》第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研中,部分教师上课开始就直接选用了PPT,而有的教师则先选用配音朗读,还有选用“海燕在大海上搏击长空”的朗读视频。笔者认为,《海燕》第一课时,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第一种选择虽然直观,但是没有听觉的刺激、感受,缺乏想象的空间,效果最差。
(二)运用时间需要把握。在一堂具体语文教学课中,什么时候运用信息技术,也是有讲究的。实践中,我们看到,个别把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电影来放,从课头到课尾,一键时搞定,显然是不科学的,甚至成为“机灌”课堂。因此,只有适时的、恰当的运用信息技术,才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繁为简,提高教学效率。譬如,就是《海燕》第一课时,上面三种,上课开始就选择了媒体,而有一位教师走上讲台,师生起立问好后,就用自己的朗诵开场,学生被他富有磁力的男中音,富有顿挫的语调,充满激情的朗诵所吸引了,接下来的当然是学生充满活力的朗读练习。教师在学生朗读练习时,才打开PPT,为后面教学准备。
(三)运用时长需要确定。在一堂具体语文课中,信息技术运用多少时间,也是有讲究的。在平常教学中,很多教师要么不用信息技术,要么就是整堂信息技术展示课。信息技术教学没有了应有的节奏,整堂课没有了学生的思维过程,更没有课堂生成过程等。初中语文教学,任然因该以文字为载体,以老师的引导、点拨为主,通过多朗读、多思维、多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信息技术教学仅仅是教学辅助的一个工具、一种手段,不能用信息技术教学取代常规教学,更不要追求信息技术教学形式。
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基础上,确定好“三维目标”,要针对所教学的内容进行分析,看利用那种教学手段更确切。虽然信息技术教学有很多优点,但教学中教师仍起主导作用,学生起主体作用,信息技术起辅助作用。为此,语文教师“拿来”网上的课件及其他资源时,要给它“瘦身”。如果是自己设计课件,就应该找准新知识与学生知识体系的“切入点”,只需考虑用来解决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只要利用信息技术特有的优势把教师感到难以讲清楚的问题讲清楚就可以了,不求面面俱到。
总之,只把科学设计,巧妙运用,才能彰显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巨大作用。我们要知道,其立足点是“辅助”,而不是替代,更不是赶时髦,摆花架子。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最忌“该用而不用,不该用而无目的、无计划地滥用”。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深入研究和恰当地设计、开发、运用信息技术资源,使之与其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充分体现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1]李会芬,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的现代教育手段分析[J].课外语文,2013年。
[2]晏玉荣,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3年。
[3]陈静,信息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
关键词:初中语文 信息技术 运用
在科技走进课堂、促进教育改革的今天,以多媒体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将语文课堂引入了一种新的境界---信息技术辅助下的语文教学,与传统语文教学相比,显然在方式上、理论上都有了新的变化,可以说是对传统课堂的一次颠覆,改“灌输式”教学方法为探究式、互动式、开放式教学方法,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这些观念在当今教育界已深入人心。从实践来看,信息技术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辅助手段,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在平常的教育教学和教研中,我们发现,信息技术虽然与初中语文教学发生了整合,但还有很多不当之处,其效果也是差强人意。这不得不让我们审视其运用的合理性。下面,我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实践,谈谈可能进入的操作误区。
一、运用技术不很熟练
信息技术走进课堂,与学科教学整合虽有些时日,但在走访中,我们可以看到,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运用还是不很熟练,特别是一些中老年教师。这部分教师可能是现代教学手段意识不强,也可能是现代教学技术技能不够。如果是前者,教师就要有与时俱进的思想,要有给学生现代技术运用的表率思想;如果是后者,我们学校管理层就应搭建平台,加强培训,促进教师成长。一位合格的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学会信息技术软件的制作与运用等相关技术,能熟练地进行创作和运用。现在国培计划中的信息技术提升能力培训,可以说为我们教师提高该项能力搭建了良好的培训平台,我们作为奠基教育的语文教师,一定要认真参与,提高自身创新实践运用能力,为科学运用奠定能力基础。
二、运用时机不很恰当
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要讲究时机,既需要我们考虑什么时候该用,什么时候不该用的问题,以及如何用,其目的是什么的问题。这是我们科学运用之前必须应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虽然激趣了,但不是学习之趣。运用信息技术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这是无可争议的,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被课件的新颖性抢走了注意力,特别是课件中不当的声音、GIF动画元素,让学生兴趣游离了文本,产生了不是学习兴趣的兴趣。因此,在运用信息技术时,特别是在一篇具体的课文教学中,我们应清楚的认识到,运用哪种媒体、元素,其效果是不同的,应该如何选择、重组我们要精心考究。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富有创新意识,设计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适时运用录音、录像、幻灯片等信息技术材料,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使教学更生动、形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大大增大。但是,有时,不一定达到预期效果。譬如教学高尔基的《海燕》第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研中,部分教师上课开始就直接选用了PPT,而有的教师则先选用配音朗读,还有选用“海燕在大海上搏击长空”的朗读视频。笔者认为,《海燕》第一课时,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第一种选择虽然直观,但是没有听觉的刺激、感受,缺乏想象的空间,效果最差。
(二)运用时间需要把握。在一堂具体语文教学课中,什么时候运用信息技术,也是有讲究的。实践中,我们看到,个别把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电影来放,从课头到课尾,一键时搞定,显然是不科学的,甚至成为“机灌”课堂。因此,只有适时的、恰当的运用信息技术,才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繁为简,提高教学效率。譬如,就是《海燕》第一课时,上面三种,上课开始就选择了媒体,而有一位教师走上讲台,师生起立问好后,就用自己的朗诵开场,学生被他富有磁力的男中音,富有顿挫的语调,充满激情的朗诵所吸引了,接下来的当然是学生充满活力的朗读练习。教师在学生朗读练习时,才打开PPT,为后面教学准备。
(三)运用时长需要确定。在一堂具体语文课中,信息技术运用多少时间,也是有讲究的。在平常教学中,很多教师要么不用信息技术,要么就是整堂信息技术展示课。信息技术教学没有了应有的节奏,整堂课没有了学生的思维过程,更没有课堂生成过程等。初中语文教学,任然因该以文字为载体,以老师的引导、点拨为主,通过多朗读、多思维、多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信息技术教学仅仅是教学辅助的一个工具、一种手段,不能用信息技术教学取代常规教学,更不要追求信息技术教学形式。
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基础上,确定好“三维目标”,要针对所教学的内容进行分析,看利用那种教学手段更确切。虽然信息技术教学有很多优点,但教学中教师仍起主导作用,学生起主体作用,信息技术起辅助作用。为此,语文教师“拿来”网上的课件及其他资源时,要给它“瘦身”。如果是自己设计课件,就应该找准新知识与学生知识体系的“切入点”,只需考虑用来解决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只要利用信息技术特有的优势把教师感到难以讲清楚的问题讲清楚就可以了,不求面面俱到。
总之,只把科学设计,巧妙运用,才能彰显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巨大作用。我们要知道,其立足点是“辅助”,而不是替代,更不是赶时髦,摆花架子。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最忌“该用而不用,不该用而无目的、无计划地滥用”。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深入研究和恰当地设计、开发、运用信息技术资源,使之与其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充分体现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1]李会芬,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的现代教育手段分析[J].课外语文,2013年。
[2]晏玉荣,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3年。
[3]陈静,信息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