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究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运用的现存误区

【作者】 曹玉龙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西板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多媒体具有传统手段不可比拟的优势,其前提是在科学合理运用的基础上,任何形式的多用,乱用都是减效而增效。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精心设计,使之与语文教学完美整合。
  关键词:小学语文  多媒体  运用  现存误区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大力推进,以及“班班通”工程的全面落实,以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被广泛地运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中,为语文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同时也使传统教育观念、思想和方法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因为运用多媒体教学能丰富语文课堂教学,拓宽学生的课外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然而,在为精彩纷呈的多媒体课堂喝彩之余,我们也必须看到在多媒体教学中,已出现了一些值得我们深思的误区。许多老师把多媒体当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唯一法宝,一味地求多、求新,甚至本末倒置,过分追求多媒体课堂教学的大容量,使得多媒体成为新的灌输工具,课堂上热闹有余而整体教学效果不佳。下面,我主要从语文课堂中多媒体辅助教学方面,谈谈多媒体使用上的误区。
  一、呈现过于直接,有限制学生思维之嫌
  语文不同于其它学科,“语文”顾名思义就是语言文字,语言是语文的灵魂,语言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远大于直观事物的想象空间,我们在语言的依托下通过想象感悟文采,体会意境,它是以学习语言文字为目的,不是因图象而形象,而是因语言而形象,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感受、品味语言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生凭借各自的知识、经验、情感、直觉、灵性,通过自己的想象来感悟文本的过程。如果只是简单地用多媒体以生动形象的画面把本来应该在学生头脑中的想象直接呈现出来,一味地以画面、声音替代文本阅读,将直接导致学生对文字的解读能力的弱化,降低了学生造成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的缺失。
  二、预设过于全面,有课堂流程程序化之嫌
  很多教师上课所用的课件,都是事选预设了的,并且是对语文课堂整个注重,包括细节都是预设其中,教学时,只须点击鼠标,按流程走就可以了。这种程序化教学流程的方式,是没有把“动态资源”考虑进去而导致的结果。我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就是说语文教学有规律可循,但语文教学的内容和教学过程又处在不断变化中,教学过程出现了不可预测性和不可控制性。文本内容的理解,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也会因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经验而发生改变,甚至在课堂教学时可能因为某个学生的发问,需要教师及时调动或改变策略,引入有关的知识讲解,或者是学生的问题激发了教师的灵感,让教师有更好的发挥,这种课堂上机动灵活掌握的情况是常有的事。但多媒体教学却缺乏这种灵活性。多媒体课件是教师按自己对教材内容的预设制作出来的。课件一旦制成,它演示的内容和演示的过程就被定型了,教师只能按照精心设计好的那些“滴水不漏”、“分秒不差”的“课件”步步为营、势如破竹地实施,又哪容得了学生做主?一旦出现问题,教师都会手忙脚乱。所以,有效的多媒体运用,应该只在关键处、重难处或思维拐脚处,而不是全盘运用。
  三、不求实效,有为用而用之嫌
  多媒体教学与学科教学结缘之后,一堂堂竞教课、公开课无不采用这种形式,学校及有关部门也热火朝天地推出多媒体课件比赛,这些似乎都在告诉我们一个不争的事实,如今的教学不采用多媒体就落伍了。于是有些教师抱着“不怕胡用只怕不用的心理,强拉硬扯,将多媒体拖进课堂。造成语文课堂上出现了一轰而上把“好看”当作最高标准的现象,只要界面好看就万事大吉,真正的课堂实效倒被放在了一边。例如,有位教师在教学《斑羚飞渡》时,将《丹顶鹤的故事》一曲引入了课堂。尽管《丹顶鹤的故事》与《斑羚飞渡》都涉及关爱生命这一相同的主题,但《斑羚飞渡》重在表现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而奏响的一曲悲壮感人的生命赞歌;而一曲《丹顶鹤的故事》则表现了一位大学生为了挽救动物的生命的献身精神,细细比较,两者相去甚远。这种出于狭隘的功利主义,以多媒体手段的运用来迎合某些已走入形式主义泥淖的评课标准,拉郎配式的硬用,只能使课堂徒增无效信息,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成了教学的干扰源,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结果学生上课看得眼花缭乱,下课晕头转向,不知这节课要学什么。
  四、课件过于花哨,有喧宾夺主之嫌
  传统的语文教学,已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有限的教育信息无法满足学生多方面的学习需求,更不能唤醒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等。多媒体应用于语文教学能有效地缩短教学时间,充实教学内容,增大课堂容量,让学生愉快接受学习,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正是因为如此,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才越来越广泛。但在实际教学中如过多地追求这些新技术、新技巧,将会产生不良效应。我们要知道,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超越传统媒体的局限,变抽象为形象,化繁为简,更好地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建构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实现教学的最优化。可我们有一些老师制作课件,,盲目追求视听刺激,课件画面背景复杂,文字大小、颜色选择不当;按钮奇形怪状,指向性不明;还有的课件中设计有活动的或翻转的图标,如光盘形图标、flash小动漫,它对理解无任何帮助,但它在转动时,很吸引学生,往往每隔几秒就无意识地看上一眼,分散注意力,并且使用大量的动画和音响,是一种典型的干扰。这些“花哨”、“好玩”的课件,画蛇添足、喧宾夺主,违背了学生在认识事物时在一定时间内只能接受其主要信息的认知规律,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冲淡了学生对学习重点、难点的关注,收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海凤,浅议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误区及策略[J].成才之路,2011年。
  [2]金楠,语文多媒体教学中的误区[J].语文,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