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中巧用知识结构图,提高课堂效率

【作者】 张丽梅

【机构】 福建省宁化第二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高考是通过情景来考查考生的潜能力,即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这四种能力都建立在高中所学理论知识基础之上的。本文结合自己的政治课堂,通过在高三一轮复习中巧用知识结构图,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网络,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本文对于高三政治一轮复习中提高复习效率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列标题;抓问题;抓主干;分模块;抓行为主体
  高三政治复习时间紧,内容多,任务重。一轮复习阶段要达成以下几个目标:一是巩固基础知识,二是纠正偏差或错误,三是培养基本能力。因此,对基础知识的把握、基本能力的提升要结合《考纲》规定的考点,以课本为依据,按照今年高考的热点问题,认真研究和确定每课的重点、主干知识,在此基础上明确主干知识内容与层次要求。对于重点、主干知识,要让学生全面理解,深刻记忆,熟练默写。为此,本人在长期的教学中采用知识结构图的教法来提升教学质量。希望学生“抓点、连线、织网,打通界限”,夯实基础知识,构建自己的学科知识体系,达到高考能力要求。如何在高三政治一轮复习中巧用知识结构图提高课堂效率呢?
  一、列标题
  大家不难发现,我们高中政治学科教材在编写上的一个特点是,每一课都有三级标题:课题、节题、框题。其中教材在框题下面还设有一级黑体字标题,我们称之为目题。这些不同级别、层次的标题本身就体现了教材知识的逻辑关系。如果说课是一个集合的话,那么节、框、目就是这个集合中的子集。也就是说,课包含了节,节包含了框,框又包含了目。作为学生要在每一课教学结束后,按照课题——节题——框题——目,形成教材的知识网络,及时进行总结,绘制出本课知识体系图,直观揭示单元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且要弄清每一个知识点在整课中的地位,弄清这一知识点在哪一课、哪一框。俗话说要成为群体,须有“左邻右舍”。因而,我们要在知识网络中掌握某一个知识点,而不能孤立地理解它。
  二、抓问题
  对于一个重要知识点的把握,决不能仅仅局限于一个个相关知识要素的记忆,而应该找出这一知识点相关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要求把各知识点按一定的内在联系串联起来,形成基本线索。弄清各知识点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和知识点之间的逻辑结构,达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通常可以通过抓住“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问题,从总体上构建这一知识点的逻辑框架。这就是以问题为中心建构学科知识体系。
  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是分散的、块状的,以教材线索来建构知识体系虽然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但是在解决具体的问题时常常显得无从下手,因为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必须要对原有的知识进行重新建构。在学生初步掌握了教材的知识内容之后,建构“以问题为中心的知识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有些问题如果单纯以教材线索来分析,学生容易因为知而不全的回答而影响得分。如果在学习中能帮助学生建构以问题为中心的基础知识体系,活化基础知识,相信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运用经济常识分析“公平问题”,这里涉及了经济常识的一系列知识。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以此问题来综合总结相关知识、构建相关知识体系。⑴经济生活中的公平是指什么?⑵为什么要我国重视公平问题?①社会主义的本质;②宏观调控的目标;③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发展;④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⑤和谐社会;⑶怎样促进公平?说明“怎样解决问题”,可以考虑根据材料中该问题出现原因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措施,可以从行为主体上分析“谁来解决”──政府、企业、劳动者(消费者),还可以进一步确定政府宏观调控使用什么手段,具体是什么做法等。政治学科的很多知识点都可以采用这一方法,如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政府的职能、认识的根本任务等等。
  当然,利用问题发散形成知识图表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刨根问底”法,即根据某个核心概念,不断深入地提出问题,形成问题群、解决问题。在反复和深入地思考中提高自己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
  三、抓主干
  高考绝大部分是考主干知识,所以,我们高三复习备考的重点要放在对学科主干知识的梳理上,既不能有知识盲点,又不能漫天撒网,应做到以干带枝,融会贯通。只有对主干知识的理解透彻了,对知识的应用才畅通无阻,从而达到恰当的使用资料,提取有效信息说明、解释和解决相关问题。着力把握核心知识,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把握知识重点,寻找知识的交叉点。这一点在综合考试复习中显得尤为重要,会出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对于《生活与哲学》的学习,必须根据各个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加以梳理,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从一般到具体(哲学——马克思哲学),再从马克思哲学的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历史观、价值观五个方面来把握,然后形成对哲学的整体印象,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融会贯通。使学生更重视挖掘知识,特别是主干知识的内在联系,必须在对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原理掌握的基础上,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打破章节界限,形成教材的知识网络,构建起科学的知识体系。然后在此基础上,形成学科内跨教材的知识渗透,把不同内容的政治知识融合起来。把一些看起来不相干的知识加以归类,并使之网络化、序列化和专题化,提高自己从变化中找不变,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又例如对《政治常识》第四课的学习,要重点把握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基本原则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四、分模快
  高中政治学科教材知识从其具体内容看可分以为四大模块: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在这四大块中,每一块又可以进一步细分。将教材分割成这样一些块面后,一方面要把握每一个块面内知识之间的联系,将其融为整体;另一方面又要注意不同块面之间的内在联系,以便在更广阔范围内建构知识体系。
  五、抓行为主体
  以政治生活为例:可以从四大主体出发掌握基础知识,提升分析、归纳等基本能力。
  (1)主权国家
  分析国家利益、国家性质、国家力量等因素,主权国家在处理国际关系问题上所采取的立场、政策和措施。
  结合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分析我国对国际关系问题的立场和举措。
  (2)国家机关(人大与一府两院)
  运用国家性质、国家职能以及国家机关组织和活动的原则等知识进行分析。
  (3)政党(中国共产党、民主党)
  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和领导方式、执政方式;
  党的性质、宗旨、执政理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党的自身建设。
  (4)公民
  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从法律关系上讲,表现为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它是一种和谐统一的关系;
  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公民的基本义务;
  公民的政治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总而言之,学生的能力只能通过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显现出来。因此,以“能力立意”的政治高考,不可能离开对学生的知识考查。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要做到准确、全面、灵活、系统;要突出主干知识,注意核心概念,做到“点成线,连成面,结成网”。要进行知识梳理,科学构建知识体系,形成条理清晰的“知识树”。
  纵观近年来的全国高考文综测试中的政治试题,尽管其背景千变万化,设问的角度层面纷繁,但通过对答案的仔细分析不难看出,这些题目大多是命题专家对相关基础知识的重新排列组合,试题的“基础性”特点十分显著。由此可见,考生要想取得文综测试的理想成绩,就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夯实基础知识,构建自己的学科知识体系,不是靠“死记硬背”,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达到高考能力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