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优化教学结构 魅力数学课堂
【作者】 任万里
【机构】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迎接镇黄添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课堂结构,是指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为完成教学任务所建立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方法的策略体系。合理的课堂教学结构有助于全面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优化的课堂教学更可以使教师在有限的时间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求我们每个数学老师必须优化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探究新知、巩固练习、课堂作业、作业反馈、课堂小结”等7个环节,正确处理好师生间的、生生间的辩证关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合理分配各环节的时间,让数学课堂魅力无限,教学效果不断提升。
一、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启迪心灵的窗户,点燃思想的火花,能发挥酝酿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的功效。数学情景创设关键是选准新知识的切入点,设计的问题要有梯度性,连贯性,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良好的情感体验。一般可以通过讲故事、列举生活事例、播放多媒体课件等方式创设数学课堂教学情境。这一环节都是与新课导入环节融合一起的,如单独实施时间宜控制在3分钟左右。
二、第二环节——导入新课,进入学习
新课导入,犹如乐曲的“引子”,戏剧的“序幕”,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任务。导入环节如果精心设计,整个教学过程就会收到先声夺人、一举成功的奇效,使学生尽快进入新课学习,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1、联系生活实际,导入新课知识。生活处处有数学,联系学生生活中熟悉或关心的事例来导入新课,能让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有利于学生学习新知。例如,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我在课前让学生调查常见商品的单价,上课时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到黑板上。老师讲:大家调查的这些价钱中“元”是货币单位,如果把“元”擦去,就得到一些数。这些数中哪些是我们学过的整数?剩下的每个数中间多了一个什么?(小圆点)像这样的数中间有一个小圆点的数叫小数。今天我们就“初步认识一下小数”。
2、设疑激思,愤而求解。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强调学生的学习要处于积极思考状态,教育才能顺利进行和获得成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使学生处于一种“愤”、“悱”的状态,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新知热情。 例如,教学《圆的周长》时,我先引导学生回忆长方形周长的意义,接着出示用铁丝做成的“圆”的教具,让学生说圆的周长是什么?怎样测量圆的周长?学生答案很多:有的说把圆放在直尺上滚动一周,有的说把铁丝剪断拉直量,有的说……我在肯定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后,问:“如果有一个很大的圆,无法直接在直尺上滚动怎么办?如果画在纸上的圆无法将其剪断或用线环绕又怎么办?”这样就很自然地导入了新课。
3、操作比较,探求本质。直观形象是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的基础。在教学时,老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经验,借助实物演示、实际操作及语言描述等感知形式,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例如,教学“商不变性质运用”一课中,余数问题是教学中的难点,学生较难掌握。我在教学时,先让学生应用商不变性质进行简便计算。接着引导学生发现矛盾。问:商是多少?余数是多少?学生肯定商是17,余数是1 后反问:余数真是1 吗?学生验证结论时,会发现验算结果得不到被除数3500。学生通过反复检查,确认计算和验算过程都“正确”。那么问题出在哪里?新旧知识间的矛盾出现了,激化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驱使他们去追寻解决问题的办法。
4、比较优劣,择优而学。通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同一道题,其中一种方法简单,一种方法复杂,自然会引导学生产生学习简易方法的积极性。例如,教学“整数连加简便运算”时,先在黑板上写一道题:2569+154+346,把全班学生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要求直接计算,另一部分要求应用加法运算定律来做,并请两位学生到黑板上演示。要求全班学生进行比较,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大家会发现右边的学生做得又对又快。然后揭示课题:应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运算简便。这一环节,一般掌握在2分钟左右。
三、第三环节——探究新知,自主合作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无论是在思想观念上,还是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课堂都发生了很多变化。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提供者和传授者,而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学生也不再是知识的接受者,而是数学知识的建构者。在学习方式上,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便成为教师和学生青睐的方式。当然,我在设计教学方案充分考虑了课堂高效益,做到以精练的语言精心讲授,做到“精”讲、多“练”。讲在点上,讲得简洁,减少废话,保证在最短时间内高效地完成新授任务。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学生才能有更大的发展。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时间分配一般在15分钟左右。
四、第四环节——巩固练习,掌握新知
巩固练习,它是在学生基本掌握本节课所学习新知识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判断、推理等,将有关的概念、法则等知识灵活应用,对于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灵活思维是十分有益的。教师要精心设计练习的内容,给学生创造积极思维的环境。练习时间一般在6分钟左右。
五、第五环节——课堂作业,自主完成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在新课程背景下的今天,我在教学中设计作业时,注重趣味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同时侧重引导学生在通过创造性的作业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达到巩固本堂所学知识,放飞学生思维和潜能的载体。作业量、作业难度要适当,让差生会做,好学生更熟练,培养学生独立做事的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时间分配一般在8分钟左右。
六、第六环节——作业反馈,及时订正
通过作业反馈,我们认可老师才会知道学生掌握新知的正确程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一般时间在4分钟左右。
七、第七环节——课堂小结,画龙点睛
我数学课堂教学中,都会在课堂结尾时利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文字、表格或图示将一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知识结构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学生理清所学数学知识的层次结构,掌握其外在的形式和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系列及一定的结构框架。时间一般在2分钟左右。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构优化的策略还有很多,我将在教学实践中继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理念,精心设计教学,力争让数学课堂教学结构最优化,不断提升教学质量,让小学数学课堂绽放魅力。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一、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启迪心灵的窗户,点燃思想的火花,能发挥酝酿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的功效。数学情景创设关键是选准新知识的切入点,设计的问题要有梯度性,连贯性,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良好的情感体验。一般可以通过讲故事、列举生活事例、播放多媒体课件等方式创设数学课堂教学情境。这一环节都是与新课导入环节融合一起的,如单独实施时间宜控制在3分钟左右。
二、第二环节——导入新课,进入学习
新课导入,犹如乐曲的“引子”,戏剧的“序幕”,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任务。导入环节如果精心设计,整个教学过程就会收到先声夺人、一举成功的奇效,使学生尽快进入新课学习,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1、联系生活实际,导入新课知识。生活处处有数学,联系学生生活中熟悉或关心的事例来导入新课,能让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有利于学生学习新知。例如,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我在课前让学生调查常见商品的单价,上课时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到黑板上。老师讲:大家调查的这些价钱中“元”是货币单位,如果把“元”擦去,就得到一些数。这些数中哪些是我们学过的整数?剩下的每个数中间多了一个什么?(小圆点)像这样的数中间有一个小圆点的数叫小数。今天我们就“初步认识一下小数”。
2、设疑激思,愤而求解。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强调学生的学习要处于积极思考状态,教育才能顺利进行和获得成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使学生处于一种“愤”、“悱”的状态,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新知热情。 例如,教学《圆的周长》时,我先引导学生回忆长方形周长的意义,接着出示用铁丝做成的“圆”的教具,让学生说圆的周长是什么?怎样测量圆的周长?学生答案很多:有的说把圆放在直尺上滚动一周,有的说把铁丝剪断拉直量,有的说……我在肯定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后,问:“如果有一个很大的圆,无法直接在直尺上滚动怎么办?如果画在纸上的圆无法将其剪断或用线环绕又怎么办?”这样就很自然地导入了新课。
3、操作比较,探求本质。直观形象是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的基础。在教学时,老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经验,借助实物演示、实际操作及语言描述等感知形式,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例如,教学“商不变性质运用”一课中,余数问题是教学中的难点,学生较难掌握。我在教学时,先让学生应用商不变性质进行简便计算。接着引导学生发现矛盾。问:商是多少?余数是多少?学生肯定商是17,余数是1 后反问:余数真是1 吗?学生验证结论时,会发现验算结果得不到被除数3500。学生通过反复检查,确认计算和验算过程都“正确”。那么问题出在哪里?新旧知识间的矛盾出现了,激化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驱使他们去追寻解决问题的办法。
4、比较优劣,择优而学。通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同一道题,其中一种方法简单,一种方法复杂,自然会引导学生产生学习简易方法的积极性。例如,教学“整数连加简便运算”时,先在黑板上写一道题:2569+154+346,把全班学生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要求直接计算,另一部分要求应用加法运算定律来做,并请两位学生到黑板上演示。要求全班学生进行比较,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大家会发现右边的学生做得又对又快。然后揭示课题:应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运算简便。这一环节,一般掌握在2分钟左右。
三、第三环节——探究新知,自主合作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无论是在思想观念上,还是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课堂都发生了很多变化。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提供者和传授者,而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学生也不再是知识的接受者,而是数学知识的建构者。在学习方式上,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便成为教师和学生青睐的方式。当然,我在设计教学方案充分考虑了课堂高效益,做到以精练的语言精心讲授,做到“精”讲、多“练”。讲在点上,讲得简洁,减少废话,保证在最短时间内高效地完成新授任务。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学生才能有更大的发展。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时间分配一般在15分钟左右。
四、第四环节——巩固练习,掌握新知
巩固练习,它是在学生基本掌握本节课所学习新知识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判断、推理等,将有关的概念、法则等知识灵活应用,对于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灵活思维是十分有益的。教师要精心设计练习的内容,给学生创造积极思维的环境。练习时间一般在6分钟左右。
五、第五环节——课堂作业,自主完成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在新课程背景下的今天,我在教学中设计作业时,注重趣味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同时侧重引导学生在通过创造性的作业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达到巩固本堂所学知识,放飞学生思维和潜能的载体。作业量、作业难度要适当,让差生会做,好学生更熟练,培养学生独立做事的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时间分配一般在8分钟左右。
六、第六环节——作业反馈,及时订正
通过作业反馈,我们认可老师才会知道学生掌握新知的正确程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一般时间在4分钟左右。
七、第七环节——课堂小结,画龙点睛
我数学课堂教学中,都会在课堂结尾时利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文字、表格或图示将一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知识结构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学生理清所学数学知识的层次结构,掌握其外在的形式和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系列及一定的结构框架。时间一般在2分钟左右。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构优化的策略还有很多,我将在教学实践中继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理念,精心设计教学,力争让数学课堂教学结构最优化,不断提升教学质量,让小学数学课堂绽放魅力。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