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运用信息技术提升思品教学有效性探究
【作者】 王先龙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赛马镇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要改变传统思品说教模式,提高其教学有效性,运用信息技术无疑是其良好的选择。教学中,我们要用之激活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明理感悟,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教育 信息技术 运用 有效性 提升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大力推进,以多媒体为核心的信息技木在改变人们生活的同时,也给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信息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可以说,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带来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犹如一座架设在学生和教材之间的不可替代的桥梁,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在习惯了传传统教育方式的思品课中显得更为明显:多媒体技术以其丰富的表现形式,生动直观的图文界面以及强大的信息处理,赢得了广大品德教师的青睐。下面,我就以小学思品的教学,谈谈信息技术在提高教学实效性中的运用。
一、运用信息技术,激活教材内容
课程标准要求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但是那些距离学生生活遥远的、学生不能实际体验或者不便实际体验的教学内容,就需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去拉近距离,以生动的画面和具有震撼力的音效,将知识内容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具体形象地认识距离他们生活世界非常遥远的生活。这对丰富学生知识,发展学生能力和陶冶学生情操等方面,都是十分有好处的,也为学生发现和探索创造条件,从而产生对品德课的学习需求。例如,在教学《我们这样生活》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在短短的几分种内对原始人的生活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我们便可运用信息技术激活教材上的内容,让学生观看一些原始人活动的图片场景:原始人衣不遮体地在采摘野果;用火烤肉,用木棍、石器围猎;住的山洞和茅草屋。欣赏完后,让学生结合课前的资料调查,共同聊聊原始人的生存状态。学生评价原始人的生活适是这样的:原始人穿着兽皮或者树叶缝制成的衣服,这种衣服非常不好,穿在身上很不舒服,而且冬天容易着凉。他们生吃动物的肉,或者吃野果,容易生病,而且食物来原不充足;他们用木棍及石器那些简单的工具打猎或采摘,困难很大,而且经常有生命危险;他们住的房子是山洞或草房,山洞里黑暗而潮湿,住在里面很不舒服……最后,我们可让学生总体概括评价一下原始人的生活。学生都认为原始人的生存状态非常不好,生活过得异常艰辛,吃不好,睡不好,住不好,穿不好,每天都会面临许多生命威胁,每天都要为活下去而发愁……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之所以对原始人的生存状态有着如此深刻的理解与认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来自精心设计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课件的恰当应用,缩短了时空距离,使他们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的画面展示,拉近了学生对距离他们生活世界非常遥远的原始人生活,对原始人的生存状态有了非常直观的认识。
二、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明理感悟
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培养的内在统一是新课标的主要理念。学生通过课文事例、插图等感情材料,初步阅读、观察、分析和概括,明白课文讲的“是什么”、“为什么”的道理,从而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由于品德课教学内容说理性强、要领多,给小学生理解带来了一定难度。若采用一般的教学手段,往往容易变成说教课、灌输课,使得教学枯燥乏味,还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而多媒体的加盟,功态演示,使教材化静为动,有声有色,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得到再现和展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趣味化,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观的参与,从而产生由感性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例如,《红绿灯》一课的教学,新授前先放一段视频:十字路口,交通繁华之处,车水马龙,交通民警正在紧张、认真地工作,指挥疏通来往的行人与车辆,提高通行效率,确保交通安全,让学生生懂得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然后再放一段儿童交通事故录像片,让学生像小交警一样分析交通事故,谁违反了交通规则?后果怎样?从而使遵守交通规则意识在学生心中扎下根。在此基础上进行课堂教学,便水到渠成,效果极佳。
三、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思品学习和践行的主体。”要落实这一理念,就是要在教学中充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是学生主体意识中的一个核心成分,只有当学生有了强烈的参与意识,并主动的全身心地投入并参与教学活动中,学生才能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主体才有生机和活力。多媒体具有较强的人机交互能力。这种交互能力可以使学生充分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中来,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学从而成为学习主人。品德课的内容有许多是以地理、历史内容,这些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而许多地方学生没有去过,而历史离他们又更遥远,要让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感兴趣,那就要让学生有深刻地情感认识,有一种想亲身经历体验的欲望,那就需要突破时空的限制,制作人机交互的网络课件。例如,《56个民族是一家》一课应让学生多了解一些大家庭中生活着的那些民族?有些什么风俗习惯和历史上民族团结的故事,于是教师就要找一些关于民族风俗的资料,可以是各民族的服饰,或民族介绍,当然,更好的就是配上民族特色的优美音乐,做成一个非常简单的演示及网络型课件。这样就能使本来对民族风俗不了解的学生破解时空的限制,就可以通过虚拟的方式让他们到各民族去走一遍。这样,不仅体现了学生主体性,获得的信息更大,而且学习效果好,课堂活跃。
总之,信息技术在思品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大大提高了教学实效性。因此,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加强信息技术的运用,在备课时一定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做好充分的准备,恰到好处地运用信息技术。如果处理不当,就容易流于形式,不见实效,切不可画蛇添足,勉强为之。特别是我们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越来越紧密的今天,我们更要懂得如何克弊扬长,使其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侯瑞,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率探究[J].新课程学习,2012年。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教育 信息技术 运用 有效性 提升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大力推进,以多媒体为核心的信息技木在改变人们生活的同时,也给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信息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可以说,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带来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犹如一座架设在学生和教材之间的不可替代的桥梁,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在习惯了传传统教育方式的思品课中显得更为明显:多媒体技术以其丰富的表现形式,生动直观的图文界面以及强大的信息处理,赢得了广大品德教师的青睐。下面,我就以小学思品的教学,谈谈信息技术在提高教学实效性中的运用。
一、运用信息技术,激活教材内容
课程标准要求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但是那些距离学生生活遥远的、学生不能实际体验或者不便实际体验的教学内容,就需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去拉近距离,以生动的画面和具有震撼力的音效,将知识内容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具体形象地认识距离他们生活世界非常遥远的生活。这对丰富学生知识,发展学生能力和陶冶学生情操等方面,都是十分有好处的,也为学生发现和探索创造条件,从而产生对品德课的学习需求。例如,在教学《我们这样生活》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在短短的几分种内对原始人的生活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我们便可运用信息技术激活教材上的内容,让学生观看一些原始人活动的图片场景:原始人衣不遮体地在采摘野果;用火烤肉,用木棍、石器围猎;住的山洞和茅草屋。欣赏完后,让学生结合课前的资料调查,共同聊聊原始人的生存状态。学生评价原始人的生活适是这样的:原始人穿着兽皮或者树叶缝制成的衣服,这种衣服非常不好,穿在身上很不舒服,而且冬天容易着凉。他们生吃动物的肉,或者吃野果,容易生病,而且食物来原不充足;他们用木棍及石器那些简单的工具打猎或采摘,困难很大,而且经常有生命危险;他们住的房子是山洞或草房,山洞里黑暗而潮湿,住在里面很不舒服……最后,我们可让学生总体概括评价一下原始人的生活。学生都认为原始人的生存状态非常不好,生活过得异常艰辛,吃不好,睡不好,住不好,穿不好,每天都会面临许多生命威胁,每天都要为活下去而发愁……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之所以对原始人的生存状态有着如此深刻的理解与认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来自精心设计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课件的恰当应用,缩短了时空距离,使他们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的画面展示,拉近了学生对距离他们生活世界非常遥远的原始人生活,对原始人的生存状态有了非常直观的认识。
二、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明理感悟
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培养的内在统一是新课标的主要理念。学生通过课文事例、插图等感情材料,初步阅读、观察、分析和概括,明白课文讲的“是什么”、“为什么”的道理,从而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由于品德课教学内容说理性强、要领多,给小学生理解带来了一定难度。若采用一般的教学手段,往往容易变成说教课、灌输课,使得教学枯燥乏味,还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而多媒体的加盟,功态演示,使教材化静为动,有声有色,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得到再现和展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趣味化,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观的参与,从而产生由感性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例如,《红绿灯》一课的教学,新授前先放一段视频:十字路口,交通繁华之处,车水马龙,交通民警正在紧张、认真地工作,指挥疏通来往的行人与车辆,提高通行效率,确保交通安全,让学生生懂得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然后再放一段儿童交通事故录像片,让学生像小交警一样分析交通事故,谁违反了交通规则?后果怎样?从而使遵守交通规则意识在学生心中扎下根。在此基础上进行课堂教学,便水到渠成,效果极佳。
三、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思品学习和践行的主体。”要落实这一理念,就是要在教学中充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是学生主体意识中的一个核心成分,只有当学生有了强烈的参与意识,并主动的全身心地投入并参与教学活动中,学生才能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主体才有生机和活力。多媒体具有较强的人机交互能力。这种交互能力可以使学生充分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中来,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学从而成为学习主人。品德课的内容有许多是以地理、历史内容,这些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而许多地方学生没有去过,而历史离他们又更遥远,要让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感兴趣,那就要让学生有深刻地情感认识,有一种想亲身经历体验的欲望,那就需要突破时空的限制,制作人机交互的网络课件。例如,《56个民族是一家》一课应让学生多了解一些大家庭中生活着的那些民族?有些什么风俗习惯和历史上民族团结的故事,于是教师就要找一些关于民族风俗的资料,可以是各民族的服饰,或民族介绍,当然,更好的就是配上民族特色的优美音乐,做成一个非常简单的演示及网络型课件。这样就能使本来对民族风俗不了解的学生破解时空的限制,就可以通过虚拟的方式让他们到各民族去走一遍。这样,不仅体现了学生主体性,获得的信息更大,而且学习效果好,课堂活跃。
总之,信息技术在思品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大大提高了教学实效性。因此,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加强信息技术的运用,在备课时一定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做好充分的准备,恰到好处地运用信息技术。如果处理不当,就容易流于形式,不见实效,切不可画蛇添足,勉强为之。特别是我们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越来越紧密的今天,我们更要懂得如何克弊扬长,使其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侯瑞,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率探究[J].新课程学习,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