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网络社会的崛起——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网络应用

【作者】 冷传梅

【机构】 山东省胶州市第十五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1969年9月1日第一个电脑网络APARNET(奥普网络)上线,20世纪80年代国家科学基金会(NSF)也加入了网络设置,创造了另一个以科学交流为目的的网络称为CSNET。APARNET与CSNET构成了当今网络间连接的基础,也就是互联网你的骨干。进入21世纪,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变迭,与全球经济互动的新技术力量是信息技术范型,这个在70年代美国硅谷出现的信息技术革命,伴随着新科技的高生产力催动了网络社会的崛起,巨大的变革延伸到了教育业。
  我们可以看到信息社会两股红线的交汇:信息技术力量与教育文化进步,他们共同构成了新社会浮现的基本张力:一方面,以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处理、应用信息技能和能力的信息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课程已在全国全面展开;另一方面,2017年,《网络安全法》、《互联网信息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条令纷纷出台,高强度、严手段的的网络环境整治把营造健康、安全、有效的上网环境纳入了互联网管理整体规划。
  从上文的分析可见,网络社会的崛起已然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和潮流,网络与教育的融合更是日渐显现,信息技术教育恰恰处于这两条主干道交合的十字路口,而这个十字路口的主要行人则为千禧一代的互联网原住民,指引他们的前进自然需要网络与技术结合的新应用:
  首先,教学内容的内容先进,形式新颖,由浅入深。具体的说,就是在概念、理论、方法、技术的介绍上,努力做到科学、规范,特别是对概念和原理的解释力求准确并具有启发性。在内容的安排上,尽可能做到全面、系统,注意授课内容整体结构和各部分之间的内在关系。在授课的语言上,简单易懂,力戒繁琐、啰嗦和言之无物的套话、空话。
  其次,教学过程的工具有效利用以及网络信息的借助。在对各种方法、技术、特别是操作过程、具体方式进行介绍时,尽可能详细并结合大量实例进行说明。信息技术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过程中的实际应用和自主探究往往占据很大的比重。诸如PS、AI、AE、FLASH等软件的学习,只有在实际的图片处理操作和动画制作应用等中切切实实的感受到了软件制作的成果以及操作的实践中才会有实际效果。
  最后,教学方向的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方面,注意学习方法的系统性。在信息技术的教育时,每一个教育者都应该始终记住一点:我们学习所介绍的各种原理、原则、方法、程序、技术等都只是一种对理想状态的描述,在社会教学的具体实践中,我们所面对的是或多或少与这种理想状态不同的现实社会。因此,没有固定不变的真理,最根本的还是学生的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网络社会的信息技术教育还有一些问题:2016年,CNNIC最新发布的《2015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显示,中国青少年网民规模达到2.87亿;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网络游戏类型偏好上差异明显;中学生更偏重休闲、轻松,且具有一定社交性的游戏;同时,网络不良信息对青少年道德体系的建设产生了不良影响,网络信息垃圾泛滥、匿名心理导致青少年不道德行为、网络沉溺等都是初中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网络社会中的信息技术教育,不能忽视的是互联网道德建设:一、建设科学化、层次化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德育体系。不同的思想道德层次,不同的时域,针对一方面可以把网络道德教育的教学内容与实践相结合,强化教育内容中的实践环节,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二、信息安全知识能力的培养在于日常生活中的习惯。培养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和网络道德文化,国外的信息技术教育有一个“三不原则”——不浏览不良网页信息、不沉迷网络游戏、不利用网络技术做不好的事情。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培养负责任的新网民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三、利用新技术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建立微信群或 QQ 群主动与学生展开交流对话,换位思考,真正融入青少年群体,与学生打成一片。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文娱活动吸引青少年关注、主动参与、自我教育。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全球互联网社区的形成,一切信息海量资源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轻松获取,信息和知识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唾手可得;这也是最坏的时代。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他们往往由于年龄和社会群体的限制,对于网络有着强大的好奇心和信任度,同时缺乏对于信息的辨别能力,无论是好的信息还是坏的信息,对于他们都有着强大的吸引力。信息技术就像一个潘多拉魔盒,魔盒已然打开,既可以造福社会造就无可比拟的生产力,也可以如核弹爆炸产生无可挽回的破坏力,一切尽在使用者手中。信息技术的教育者是信息技术新一代的引路人和把关者,网络社会时代的信息技术教育我们能做的不仅仅是干巴巴的知识灌输,对于新时代互联网接班人的培养,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全球同此凉热。
  鱼沉水底,鳟鱼逆流而上,然而他需要懂得乘势;鹰击长空,鹫鸣鸟瞰,为的是回应地面上的具体细微动向。接受我们教育的一代是信息社会的“原住民”一代,我们民族需要控制自己的命运,我们的学生就需要认识到全球系统中这个已经来临的新社会,网络时代的信息技术教育值得我们思考的还有很多,探索,前行,我们还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