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语言铺就心灵的历程——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作者】 刘 琼

【机构】 四川省安岳县文化镇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人们常说:“文以载道”,小学语文教材其课文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字里行间无不蕴涵思想教育因素,体现语文教学中德育因素的渗透性。正是由于这种渗透性,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和德育教育有机的结合。这里的“五个结合”仅指在小学阶段,在语文的课堂上,结合课文的内容以及教学形式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五个结合”即结合知识,晓之以理;结合朗读,动之以情;结合人物,导之以行;结合鉴赏,提高审美;结合习作,升华思想。它区别于以往的“贴标签”又不同于过去的“穿衣戴帽”,宗旨是变生硬说教为潜移默化,变呆板为灵活,使学生在学到语文知识的同时,思想品德也受到陶冶。
  一、结合知识,晓之以理
  语文教学中应当把知识与思想教育点有机的结合起来,相互渗透,使学生在获得语文知识的同时,理性的受到启迪,懂是更多的道理,具体方法大体有以几种:
  1、直取。当课文的结合点很明显,可以直接利用。此方法适用于“显性教材”,这类教材思想性强、鲜明、突出。如《为人民服务》中写到“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这段话极其鲜明的阐述了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和伟大,这就是我们渗透德育的结合点。
  2、发掘。就是深层次剖析文章的思想性,找准结合点。这种方法用于“隐性教材,这类型教材思想内容潜隐性较强,不外露,不能直接利用文章的语句、层段作为结合点,须深入分析、细心寻找。如《一件小事》通过分析可知车夫是劳动人民的高尚品质,以此来教育学生,使学生受到热爱劳动人民,向劳动人民学习的教育。
  3、拓展。对思想性不太明显的文章,寻找结合点既不能直取,挖掘又不适合,那么对文章内容可适当引伸,找出结合点。如《东郭先生和狼》,表面上是写狼没良心,不知道报恩,要想吃恩人,只要拓展一下就知道,狼是指社会上那些狡诈、凶残而愚蠢的坏人;东郭先生是胆小怕事,不辨好坏的书呆子;农夫则是正义的聪明的好人。以此为结合点。对学生进行教育: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仁慈,必须善于斗争,才能取以胜利。
  二、结合阅读,动之以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感情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支柱,动之以情是渗透思想教育的有效方法。朗读是调动学生情感的最有效、最快速的方法。如《长城砖》全文主要讲长城砖开始认为最低下、最无能、最可怜的砖了,但后来有一块普通的长城砖被运到美国去展览,在美国见到的一切,找回了自信,认识到自己真正的价值。针对全文的内容,基调是先暗后激昂。读出美国大学教授的“激昂”宇航员的“神采飞扬”,小男孩的“兴奋”华侨夫妇的“热泪盈眶”以及后来长城砖的惊讶和深思的神情。通过的朗读,让学生逐渐体会到:作为每一个年青人都要树立起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这种靠朗读激发的情感体验是任何说教无法比拟的。
  当然,朗读要讲技巧和多样的形式。有的课文适合齐读,以壮气势;有的课文适合配乐轻读,发人深省,有的课文适合分角色朗读,利于表演。无论是哪种形式方法,只要能以读激情,以情动人就是成功的朗读。
  三、结合人物,导之以行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习惯模仿成人特别是英雄人物的一言一行,那么我们重要充分的评价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树立好榜样,自然能触发学生潜意识的学习英雄的激情。
  1、利用英雄人物献身的光辉形象,树立伟大的榜样。课文中描写英雄人物身的形象,词词动人心魄,句句铿锵有力。教师抓住英雄人物为祖国献身的动作、神态精神面貌来教育学生。
  2、利用英雄献身的豪言壮语,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如《刘胡兰》一课中“要杀要砍由你们,怕死不是共产党员!”这气壮山河的豪言壮语,充分地表现了共产党员为革命,不怕牺牲的高尚的价格美。
  3、利用英雄献身的革命思想,陶冶学生的情操,英雄坚强的意志,来自崇高的革命理想,他们信仰的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他们坚信一切反动派必亡,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
  另处,也不排除对丑恶人物的批判和唾弃,这样学生辩证的认识人物,达到导之向善的目的。如《狱中联欢》中有江姐等一批英雄人物,也不乏“猩猩类”的丑恶嘴脸,这一正一邪的对比,使好的更好,坏的更坏,真正达到认识人物,学习人物的目的。
  四、结合鉴赏,得高审美
  以美的形象,美的情操来感染学生,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净化心灵造就美的心灵,这也是强化语文教学德育功能的途径之一。确实,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因素是很丰富的,那么值得鉴赏的东西也特别多:汉字的美与书法美;语言美;插图美和印刷美。另外,还有意境美,形象美,结构美等。
  五、结合习作,升华思想
  习作旨在“练笔”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同时淡化文体,使习作有更大的空间自由发挥,再者是放缓坡度,低年级不提具体要求;中年级自由表达;高年级才全面达到作文要求。这样使学生更不受约束,写自己所想,充分抒发自己的情感。例如,这样一个习作:看看著名漫画君华君武画的一幅《假文盲》然后谈谈作者的用意何在?教师指导这类习作时,首先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漫画,即它是一种具有强烈讽刺性或幽默性的图画,画家从生活现象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来讽刺批评或表扬某些人和事,然后弄清图意,最后用道德的是非准衡量是对是错,加以阐述。
  我从批阅这次习作来看,发现了许多好想法,有的同学彻头彻尾的批评了些不遵守社会公德的“假文盲”有的同学甚至想道用法律手段对那些坏人加以严惩,有的同学极其深情为母女打抱不平,值得惊奇的是有个同学却不同情那位妇女,而且阐述道“自己应该与这些不守公德的人斗争,不能一味的退缩,怯懦……”可见学生已有自己的道德标准与思想认识,习作是最能展现他们才传华的地方。
  总之,没有语文,德育就像绿叶失去了枝干;没有德育,语文就像没有绿叶的枯树。正视语文和德育的关系 ,细心发掘德育工作和学科教学的最佳结合点,不仅能得到春风化雨的德育作用,还会更好地促进语文学科知识的学习,为语文学科知识的吸收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