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小学生数学学习自信心的培养
【作者】 李小燕
【机构】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第三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数学学习的自信心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数学认知能力、数学实践能力等方面的信念,它影响着学生对数学学习任务的选择、接受和学习状态的准备;影响着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绪调节和坚持。自信心是一个学生走向成功的起点,也是能够学好的保证。小学是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自信心的重要阶段,数学课堂也是学生形成自信心的重要阵地。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呢?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自信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建立学生自信心的必备条件。实践也证明,当孩子在一个宽松愉悦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他们的自信心就较强,他们就有不怕失败的心理,有自由发挥、充分交流的机会,有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下产生的自信心是学生向新的目标新的成绩前进的动力,随着新成绩的取得,又会形成向更高目标进取的内驱力,从而形成发展进步的良性循环。所以,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如果学生遇到了困难,教师不应面露焦虑,应恰到好处地运用形态动作,以富有“会说话”的脸部表情和“信任”的眼神来激励学生深入思考,并可用“别急,慢慢想,一定能想出来”等关心的话语来鼓励他们。同时,也可以充分调动优秀生的力量来帮助学困生学习,学生之间的互相探讨不仅能基本完成教学任务,而且通过学生帮学生,避免了学困生辅导时的紧张情绪,有时会收到比老师辅导更理想的效果。通过创设这样的课堂氛围,从而帮助学生维持良好的情感体验,树立再创佳绩的信心,也帮助每个孩子获得成功奠定了基础,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信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学习水平参差不齐,所以要针对学生的个性,创设不同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使其创造性得到发展。不然单一模式会使学生感到倦怠,从而失去学习兴趣,降低学习成绩,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在教学中设计一些较简单的问题由学生完成,使教学目标循序渐进,实施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为每一个学生设计不同水平的数学题,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如,在学习了乘法计算之后,可以安排如下的活动:某文具店有若干种标明价格的文具,让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面对这样的题目,不同的学生会提出不同的问题,这样的设计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并让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体验和发展,也进一步表现了他们各自的创造力,同时,自信心在这里得到很好的培养。
三、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信
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人的自信心与他的成功成正比,成功越多,自信心越强;挫折越多,自信心越弱。针对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在教学时,应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地呈现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自信心也在不知不觉中建立起来了。例如,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时,“把9 个苹果平均放在2个盘子里,每盘几个,还余几个?”这时,可以采用实物演示,指名一个学生分苹果给其他两个同学,然后请全班说说分的方法和结果,从而得出结论。这样的呈现方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分苹果这一活动对学生来说非常简单,他们都愿意来表现自己,当他们在大家的鼓励下获得成功时,学习的自信心就更足了。
四、提供探索与交流的空间 ,培养学生的自信
很多孩子在最初对数学的新鲜和在老师的游戏活动等环节调动下产生的兴趣渐渐消失后,便开始面临数学学习的瓶颈——基本概念、公式、方法的理解和应用,有些孩子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去学习数学,虽然也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会妨碍以后的发展,同时也让数学学习变得枯燥无味,进而使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畏缩心理。现代课堂教学要求:有效的教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于模仿和记忆,应该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学习数学。在这些活动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都能够不同程度地培养和建立学生的自信心。《新课程标准》也指出:数学教学应该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给学生提供一个探索与交流的空间,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意识的强化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时,我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通过独立操作求出长方形的面积,再进行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展示,得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这样为学生提供了探索的空间,孩子们为自己能探讨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而自豪,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五、采用激励性的评价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信
学生判断能力较弱,老师心理投射是他们形成自我评价的主要来源,这在小学低年级尤其明显,学生需要从老师给予的肯定性评价中确立自信心。因此,对于所有学生在课堂中应该给予充分的尊重,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对于学生一丝一毫的进步,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这会比一味批评学生的错误好的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多采用激励性的语言进行评价,能够让每个学生有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那么每个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会畅所欲言,他们本身所潜在的能力能更好地发挥出来,他们的自信心也能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教师对学生的情感、笑容、肯定评价形成了期待效应。在孩子出现错误时,教师要正确、巧妙地加以利用,错误只有被理解、被认识后才能体现它的价值,也只有在这时候,失败才是成功之母。如,在课堂上遇到一些难解决的问题,我班大部分学生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欲言又止,往往这时我会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哪怕是错误的,只要有想法就说,对学生错误的回答也给予鼓励,让学生明白,许多正确的知识都是在众多错误中脱颖而出的,通过努力,我班大部分学生能大胆发言,自信心也不断建立起来。
六、体验成功,培养学生的自信
中国有句古话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心理学家的科学实验也证明了这一点:要达到一个目标,可以把大目标分解成多个容易实现的小目标,每前进一步,达到一个小目标,就会体验到成功的感受,这种感受将调动自己努力的去达到下一个小目标。其实,学习与马拉松比赛非常相似,在努力的过程中,里程标志对自己会是很大的激励。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不断看到努力的实际成果,那么他们就会产生成就感和自信心,就有勇气去挑战下一个目标。低起点、小步子、快反馈是帮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学习信心的重要方法。老师的评价和表扬要针对学生进步的大小,要重视学生点滴的进步,而不要仅仅以分数和名次作为标准,尤其不要贬低学生的智力和能力。
总之,老师不能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学生对学习数学的态度,情感与自信心。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寻找增强学生自信心的途径和方法,从而从小树立学生强大的自信心!这对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至关重要。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应充分结合《新课程标准》和儿童的自身特点,采用与之相适应的多种教学方法来优化数学课堂教学,从而真正建立学生的自信心。
一、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自信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建立学生自信心的必备条件。实践也证明,当孩子在一个宽松愉悦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他们的自信心就较强,他们就有不怕失败的心理,有自由发挥、充分交流的机会,有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下产生的自信心是学生向新的目标新的成绩前进的动力,随着新成绩的取得,又会形成向更高目标进取的内驱力,从而形成发展进步的良性循环。所以,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如果学生遇到了困难,教师不应面露焦虑,应恰到好处地运用形态动作,以富有“会说话”的脸部表情和“信任”的眼神来激励学生深入思考,并可用“别急,慢慢想,一定能想出来”等关心的话语来鼓励他们。同时,也可以充分调动优秀生的力量来帮助学困生学习,学生之间的互相探讨不仅能基本完成教学任务,而且通过学生帮学生,避免了学困生辅导时的紧张情绪,有时会收到比老师辅导更理想的效果。通过创设这样的课堂氛围,从而帮助学生维持良好的情感体验,树立再创佳绩的信心,也帮助每个孩子获得成功奠定了基础,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信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学习水平参差不齐,所以要针对学生的个性,创设不同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使其创造性得到发展。不然单一模式会使学生感到倦怠,从而失去学习兴趣,降低学习成绩,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在教学中设计一些较简单的问题由学生完成,使教学目标循序渐进,实施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为每一个学生设计不同水平的数学题,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如,在学习了乘法计算之后,可以安排如下的活动:某文具店有若干种标明价格的文具,让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面对这样的题目,不同的学生会提出不同的问题,这样的设计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并让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体验和发展,也进一步表现了他们各自的创造力,同时,自信心在这里得到很好的培养。
三、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信
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人的自信心与他的成功成正比,成功越多,自信心越强;挫折越多,自信心越弱。针对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在教学时,应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地呈现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自信心也在不知不觉中建立起来了。例如,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时,“把9 个苹果平均放在2个盘子里,每盘几个,还余几个?”这时,可以采用实物演示,指名一个学生分苹果给其他两个同学,然后请全班说说分的方法和结果,从而得出结论。这样的呈现方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分苹果这一活动对学生来说非常简单,他们都愿意来表现自己,当他们在大家的鼓励下获得成功时,学习的自信心就更足了。
四、提供探索与交流的空间 ,培养学生的自信
很多孩子在最初对数学的新鲜和在老师的游戏活动等环节调动下产生的兴趣渐渐消失后,便开始面临数学学习的瓶颈——基本概念、公式、方法的理解和应用,有些孩子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去学习数学,虽然也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会妨碍以后的发展,同时也让数学学习变得枯燥无味,进而使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畏缩心理。现代课堂教学要求:有效的教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于模仿和记忆,应该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学习数学。在这些活动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都能够不同程度地培养和建立学生的自信心。《新课程标准》也指出:数学教学应该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给学生提供一个探索与交流的空间,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意识的强化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时,我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通过独立操作求出长方形的面积,再进行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展示,得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这样为学生提供了探索的空间,孩子们为自己能探讨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而自豪,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五、采用激励性的评价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信
学生判断能力较弱,老师心理投射是他们形成自我评价的主要来源,这在小学低年级尤其明显,学生需要从老师给予的肯定性评价中确立自信心。因此,对于所有学生在课堂中应该给予充分的尊重,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对于学生一丝一毫的进步,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这会比一味批评学生的错误好的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多采用激励性的语言进行评价,能够让每个学生有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那么每个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会畅所欲言,他们本身所潜在的能力能更好地发挥出来,他们的自信心也能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教师对学生的情感、笑容、肯定评价形成了期待效应。在孩子出现错误时,教师要正确、巧妙地加以利用,错误只有被理解、被认识后才能体现它的价值,也只有在这时候,失败才是成功之母。如,在课堂上遇到一些难解决的问题,我班大部分学生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欲言又止,往往这时我会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哪怕是错误的,只要有想法就说,对学生错误的回答也给予鼓励,让学生明白,许多正确的知识都是在众多错误中脱颖而出的,通过努力,我班大部分学生能大胆发言,自信心也不断建立起来。
六、体验成功,培养学生的自信
中国有句古话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心理学家的科学实验也证明了这一点:要达到一个目标,可以把大目标分解成多个容易实现的小目标,每前进一步,达到一个小目标,就会体验到成功的感受,这种感受将调动自己努力的去达到下一个小目标。其实,学习与马拉松比赛非常相似,在努力的过程中,里程标志对自己会是很大的激励。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不断看到努力的实际成果,那么他们就会产生成就感和自信心,就有勇气去挑战下一个目标。低起点、小步子、快反馈是帮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学习信心的重要方法。老师的评价和表扬要针对学生进步的大小,要重视学生点滴的进步,而不要仅仅以分数和名次作为标准,尤其不要贬低学生的智力和能力。
总之,老师不能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学生对学习数学的态度,情感与自信心。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寻找增强学生自信心的途径和方法,从而从小树立学生强大的自信心!这对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至关重要。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应充分结合《新课程标准》和儿童的自身特点,采用与之相适应的多种教学方法来优化数学课堂教学,从而真正建立学生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