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探究性教学策略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作者】 赵 丽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东湖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探究性教学策略,就是要搭建平台,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兴趣激发和拥有方法的学习过程中获得良好语文素养和学习能力的双重培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 探究性教学策略 应用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句话在我们很多教师心目中都占据着重要地位,也在不自觉地践行着这样的教学行为。我们知道,传统教学背景下的学习,大多都是接受型学习方式,很多学生既没有的主动意识,也没有学的方法,“被灌”形成习惯。而作为奠基教学的语文学科,本应学生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但由于“应试”取向,导致学生应该获得的学习能力培养却被忽视了。在全面新课改的今天,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我们的语文教学,运用新课标理念,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知识,使他们在自动探究过程中真正掌握知识、思想和方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尽可能轻松的接受知识、更快的理解知识,并从中建立起科学的思维方式。
一、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兴趣
探究性教学既是一种教的理念,也是一种学的方法,其策略就是以教师的探究性教引导学生探究性学,发挥“导”的引领作用,让学生自主或以合作的方式去发现知识,经历知识的形成、内化等建构过程。在这过程中,学生主体性得以彰显,自主性得以调动。但这样的主体性和自主性,需要强烈的学习动机和较强的内驱动力。实践告诉我们,要达到这样效果,需要我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即探究性学习兴趣。因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这样话:“教学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就肯用全部的精力去做事情。”因此,在开展探究性教学前,我们应着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之在兴趣的驱使下成为“我要学”之人。为此,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创建多种激励机制等策略来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兴趣。但最好的方法就是把需要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内容用问题的形式来呈现,以问诱思,以问导学,其效果更明显。落实到实践中,我们教师就应结合新旧知识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一些激疑性、探究性、迁移性、发散性问题,造成“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完而未完,意味无穷”的教学境,更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和知欲,为探究性学习的开展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比如《藤野先生》一文,在布置预习时可设计这样的一些问题:⑴鲁迅本可成为一个著名的医学家,可他为何成了一个伟大的文学家?⑵你了解鲁迅的求学经历吗?⑶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这些问题可吸引学生走近文本,主动探究,在查找资料,合作交流,接近、了解作家作品的过程中不断地受到感染、受到教育,就会对藤野先生的高尚品格和鲁迅先生的爱国热情产生由衷的敬仰。这就激发了下一步深入探究的兴趣。
二、教给学生探究性学习方法
探究性教学在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兴趣后,我们就要教给学生探究性学习方法,让他们在探究性学习主题面前能有的放矢。我们知道,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有很多,我们教师要善于选择切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实际、行之有效的方法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我认为,以下几种探究方法比较切合初中学生实际。
(一)情境探究法。所谓情境探究法,就是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创设问题情境,或者把教学内容巧妙地转化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尽快走近文本、深入文本进行探究性学习,例如,在教学《陋室铭》这篇文章时,我们就可以围绕“陋室不陋”来设置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来探究作者的崇高品格。如果我们直接问学生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这样的问题对于探究性学习就是没有太大的帮助的,甚至还会阻碍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如果我们这样问,学生马上会由文中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总结出作者崇高品格。这样的探究性教自然收到了引领探究性学的目的。
(二)逆向探究法。逆向探究就是反方向探究,指从与现有知识或现成结论相反的方向来探究问题的本质。目的是提高学生知识接受的广度、强化学生思维的深度,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课,在课内学习结束时,可设计这样的问题:“假如鲁提辖不打死镇关西,他最终会上梁山吗?”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课外阅读《水浒传》,进行反向探究。我想,通过这种反向探究,学生对当时的黑暗现实、梁山起义的社会根源、鲁提辖性格的形成及小说“官逼民反”的主题会有较深刻的认识。
三、运用探究性教学策略应注意的问题
(一)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开展探究性教学,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重点。值得注意的是,语文课堂中的“探究”不同于科学家或高校的学术研究,它是一种学习方式,是一种学习过程,强调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它以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学习效果为目标。因此、对学生的探究不宜要求过高,其探究性学习中要组织学习讨论交流,分享学习成果,分解学习所惑,达到共内促进提高的目的。
(二)不能走极端,把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对立起来,更不能因开展探究性学习而抛弃接受性学习,应该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使其充分发挥各自的功能。在语文教学中,这两种学习方法都应是学生学习的良好方法,只是我们要根据内容而定。
总之,初中语文课堂中实施探究性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应多搭建平台让学生学习,它对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它能真正体现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要求,应该成为语文教师努力探究的方向。大量实施践行这种方法,不仅以促进学生主体性得以发挥,获得良好语文素养,还能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戴学玲,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初探[J].金色年华,2010年。
[2]赵丽彩,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性学习[J].学周刊,2015年。
[3]刘延萍,浅议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对策[J].文理导航,2012年。
关键词:初中语文 探究性教学策略 应用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句话在我们很多教师心目中都占据着重要地位,也在不自觉地践行着这样的教学行为。我们知道,传统教学背景下的学习,大多都是接受型学习方式,很多学生既没有的主动意识,也没有学的方法,“被灌”形成习惯。而作为奠基教学的语文学科,本应学生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但由于“应试”取向,导致学生应该获得的学习能力培养却被忽视了。在全面新课改的今天,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我们的语文教学,运用新课标理念,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知识,使他们在自动探究过程中真正掌握知识、思想和方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尽可能轻松的接受知识、更快的理解知识,并从中建立起科学的思维方式。
一、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兴趣
探究性教学既是一种教的理念,也是一种学的方法,其策略就是以教师的探究性教引导学生探究性学,发挥“导”的引领作用,让学生自主或以合作的方式去发现知识,经历知识的形成、内化等建构过程。在这过程中,学生主体性得以彰显,自主性得以调动。但这样的主体性和自主性,需要强烈的学习动机和较强的内驱动力。实践告诉我们,要达到这样效果,需要我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即探究性学习兴趣。因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这样话:“教学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就肯用全部的精力去做事情。”因此,在开展探究性教学前,我们应着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之在兴趣的驱使下成为“我要学”之人。为此,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创建多种激励机制等策略来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兴趣。但最好的方法就是把需要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内容用问题的形式来呈现,以问诱思,以问导学,其效果更明显。落实到实践中,我们教师就应结合新旧知识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一些激疑性、探究性、迁移性、发散性问题,造成“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完而未完,意味无穷”的教学境,更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和知欲,为探究性学习的开展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比如《藤野先生》一文,在布置预习时可设计这样的一些问题:⑴鲁迅本可成为一个著名的医学家,可他为何成了一个伟大的文学家?⑵你了解鲁迅的求学经历吗?⑶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这些问题可吸引学生走近文本,主动探究,在查找资料,合作交流,接近、了解作家作品的过程中不断地受到感染、受到教育,就会对藤野先生的高尚品格和鲁迅先生的爱国热情产生由衷的敬仰。这就激发了下一步深入探究的兴趣。
二、教给学生探究性学习方法
探究性教学在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兴趣后,我们就要教给学生探究性学习方法,让他们在探究性学习主题面前能有的放矢。我们知道,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有很多,我们教师要善于选择切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实际、行之有效的方法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我认为,以下几种探究方法比较切合初中学生实际。
(一)情境探究法。所谓情境探究法,就是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创设问题情境,或者把教学内容巧妙地转化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尽快走近文本、深入文本进行探究性学习,例如,在教学《陋室铭》这篇文章时,我们就可以围绕“陋室不陋”来设置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来探究作者的崇高品格。如果我们直接问学生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这样的问题对于探究性学习就是没有太大的帮助的,甚至还会阻碍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如果我们这样问,学生马上会由文中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总结出作者崇高品格。这样的探究性教自然收到了引领探究性学的目的。
(二)逆向探究法。逆向探究就是反方向探究,指从与现有知识或现成结论相反的方向来探究问题的本质。目的是提高学生知识接受的广度、强化学生思维的深度,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课,在课内学习结束时,可设计这样的问题:“假如鲁提辖不打死镇关西,他最终会上梁山吗?”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课外阅读《水浒传》,进行反向探究。我想,通过这种反向探究,学生对当时的黑暗现实、梁山起义的社会根源、鲁提辖性格的形成及小说“官逼民反”的主题会有较深刻的认识。
三、运用探究性教学策略应注意的问题
(一)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开展探究性教学,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重点。值得注意的是,语文课堂中的“探究”不同于科学家或高校的学术研究,它是一种学习方式,是一种学习过程,强调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它以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学习效果为目标。因此、对学生的探究不宜要求过高,其探究性学习中要组织学习讨论交流,分享学习成果,分解学习所惑,达到共内促进提高的目的。
(二)不能走极端,把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对立起来,更不能因开展探究性学习而抛弃接受性学习,应该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使其充分发挥各自的功能。在语文教学中,这两种学习方法都应是学生学习的良好方法,只是我们要根据内容而定。
总之,初中语文课堂中实施探究性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应多搭建平台让学生学习,它对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它能真正体现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要求,应该成为语文教师努力探究的方向。大量实施践行这种方法,不仅以促进学生主体性得以发挥,获得良好语文素养,还能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戴学玲,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初探[J].金色年华,2010年。
[2]赵丽彩,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性学习[J].学周刊,2015年。
[3]刘延萍,浅议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对策[J].文理导航,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