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语文预习习惯养成及方法指导——课题研究报告
【作者】 陈 露
【机构】 新建区竞晖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 本课题研究在《教育规划纲要》和我校“高效课堂教学实践探索”的指导下,结合小学生低段的学情及我校班额较大的实际情况,主要研究小学语文预习习惯养成及方法指导,本课题研究进行了为期三年的教学实践,旨在研究反思总结出小学生语文预习习惯培养的比较科学的一般预习方法和预习习惯,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课堂效率,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每学期四节实验课,运用调查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教育教研方法从不同课型(精读课、略读课)、不同课时(第一、第二课时),落实预习要求,通过预习习惯的养成及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课堂上显得更加自信、更有勇气,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摸索出一条学习的路径,积累一些自学的方法,从而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理念。
关键字:精读课文 略读课文 预习单设置
预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在课前的自学,课前预习就是自学之树的萌芽,而良好的预习习惯可使学生终生受益。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掌握基本的预习方法,然后逐步放手让学生学会自主、独立地阅读文本,尝试自主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阅读能力。本课题以高效课堂教学互动式过程为主线,教师参与教学活动处主导地位,在落实预习要求、问题精当引导、相机教授、目标检测为导向,完成预习要求。通过课题的研究本学期实现以下目标:
一、 学生侧
1、能够轻松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精读课文第一课时的预习任务;
2、能够运用自己已掌握的学习方法适当解决略读课文预习任务中的简单问题。
二、教师侧
1、拓展研究对略读课文研究不同学生层次的预习单;
2、通过学生对精读课文第二课时预习能力反馈及时调整预习单。
【课题实验收获】
1、精读课文第一课时:
①会标
根据课文的体裁,知晓如何标注自然段,诗歌类体裁知晓标注小节数。
②会圈
在课文中将生字词圈画出来,并通过字典、工具书等标注好拼音。
③会认
将课文中出现的“会认”、“会写”生字熟读,并运用“加一加”、“减一减”、熟字换偏旁、猜谜语等方式来识记生字。在实验课中,针对本节课中会认、会写的生字进行预习检查,这项工作放在预习环节落实后,课堂上几乎控制在5分钟内,学生就能层出不穷地将自己识记生字的好方法和大家分享,并激发其他学生共同识记,完成二次积累生字的学习过程。
④会读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流利。在日常教学中,尤其是全班齐读长文,易出现对课文不熟练、朗读声音拖拉、无节奏,导致朗读时间过长占用有效的课堂时间,使得老师不得不停下来对各别字音、句段的连贯分层读法予以重复指导的现象。通过预习朗读落实,在课堂上针对不同体裁的文本采用齐读、男女生接力读、自由朗读,在初识文本阶段的教学时间分配就大大地节省了很多,而且听课老师经常反映我班朗读很清爽、不拖拉。
⑤会概括
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例如以事情发展的顺序(起因、经过、结果)、时间发展顺序、空间发展顺序或以总分、总分总写作结构,以填空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完成课文主要内容或中心思想的概括归纳。例如:实验课第20课《一副名扬中外的画》从哪几方面描写再现张择端笔下的《清明上河图》一小段,设置预习作业:本文介绍了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一小段画面,通过( )、( )和( )的描写再现了汴梁都城热闹的画面。通过三年的培训,我班90%的学生已经初步养成了对精读课文第一课时预习的习惯,实际证明效果是很好的。学生不但学习语文积极性提高了,尤其是对识记生字词这块不再当做受罪的时间,由于在家已积极预习思考过,所以在课堂上形成了良好的互动,语文测试中的字词掌握题型的成绩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中等及以上学生字词题型平均分提高了1.16分,后进生平均分提高了5.91分。使学生明白,只要想识记,没有记不住的,同时成绩上去了,更有兴趣学,两方面互相促进,这种做法得到了学校领导的赞赏和学生的认可。
2、精读课文第二课时:
针对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等教学要求,精读课文第二课时预习抓住一个问题更深层次剖析课文,理清脉络。
①抓关键词理解。学生能自主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分解字义、换词理解、查工具书、辅导书理解词语的意思,例如实验课第29课《掌声》,我设置了如下问题:结合自身谈谈自己什么情况下得到过别人的掌声、得到掌声后的心情后,我问学生“你觉得掌声有什么特殊的意义?”欧阳铭希说“每个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遇到困难的人更需要掌声,掌声能给他力量。”丁厉说“掌声很神奇,能给人力量,身处逆境的人更加需要掌声。”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后,胡扬把这样一段话送给大家“掌声是一种语言,在我们申奥成功时,全世界的中国人都在鼓掌,这时掌声代表了庆祝;在我们观看演出时,但大幕缓缓拉开,掌声想起来,这时掌声代表谢意;当有人在舞台失败时,台下依然有掌声,这时掌声代表鼓励,同时还有鼓励的眼神。”面对这丰富而有哲理的回报,我顺势说道“看来掌声的不仅有神奇的魔力,还有不同的意义。今天我们学习的掌声到底有什么样的魔力又有什么含义呢?让我们共同走进故事吧!”看到孩子们大而放光的眼睛,我似乎感觉到孩子们主动探索的欲望。
②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联系插图理解、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例如实验课第13课《花钟》根据课后思考问题,设置预习作业: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学生就很容易在书中圈画出相应的句子,理解句子。
本学期的研究中对精读课文第二课时的预习设置一直处于探索调整中,其中对于体验作者思想感情,与作者平等对话,同时又要尊重孩子的独特感受,发表自己对课文的感想和质疑这一预习任务完成得不是太好,所以第二课时的预习要求难度一降再降。
3、略读课文:
略读课文学生自主学习的成分更重一些,也就是说“扶”的更少,“放”得更多。所以略读的课文预习重点解决课文前导读里的问题,抓一两个主要问题作为目标达成的抓手,再附以检测。本学期的研究中,由于班额较大、学生认知水平差异较大,后进生预习这块无法较好的完成此类课文的预习作业,对于这部分学生只能借鉴第一课时的预习要求完成相应任务。
总之,预习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一种人生智慧。真正有质量的预习不仅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使学生在自学能力、语言表达、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都得到提高,实践告诉我们,要想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就要抓住预习这一关键的环节,而且预习的方法要得当,要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并且持之以恒,这样才能有更大的进步,我将努力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让好的预习习惯陪伴学生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标准》
〔2〕杨伟《教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十条好习惯》吉林教育:综合,2009第9期
〔3〕《预习有助于培养自学能力》中国教育文摘
关键字:精读课文 略读课文 预习单设置
预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在课前的自学,课前预习就是自学之树的萌芽,而良好的预习习惯可使学生终生受益。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掌握基本的预习方法,然后逐步放手让学生学会自主、独立地阅读文本,尝试自主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阅读能力。本课题以高效课堂教学互动式过程为主线,教师参与教学活动处主导地位,在落实预习要求、问题精当引导、相机教授、目标检测为导向,完成预习要求。通过课题的研究本学期实现以下目标:
一、 学生侧
1、能够轻松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精读课文第一课时的预习任务;
2、能够运用自己已掌握的学习方法适当解决略读课文预习任务中的简单问题。
二、教师侧
1、拓展研究对略读课文研究不同学生层次的预习单;
2、通过学生对精读课文第二课时预习能力反馈及时调整预习单。
【课题实验收获】
1、精读课文第一课时:
①会标
根据课文的体裁,知晓如何标注自然段,诗歌类体裁知晓标注小节数。
②会圈
在课文中将生字词圈画出来,并通过字典、工具书等标注好拼音。
③会认
将课文中出现的“会认”、“会写”生字熟读,并运用“加一加”、“减一减”、熟字换偏旁、猜谜语等方式来识记生字。在实验课中,针对本节课中会认、会写的生字进行预习检查,这项工作放在预习环节落实后,课堂上几乎控制在5分钟内,学生就能层出不穷地将自己识记生字的好方法和大家分享,并激发其他学生共同识记,完成二次积累生字的学习过程。
④会读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流利。在日常教学中,尤其是全班齐读长文,易出现对课文不熟练、朗读声音拖拉、无节奏,导致朗读时间过长占用有效的课堂时间,使得老师不得不停下来对各别字音、句段的连贯分层读法予以重复指导的现象。通过预习朗读落实,在课堂上针对不同体裁的文本采用齐读、男女生接力读、自由朗读,在初识文本阶段的教学时间分配就大大地节省了很多,而且听课老师经常反映我班朗读很清爽、不拖拉。
⑤会概括
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例如以事情发展的顺序(起因、经过、结果)、时间发展顺序、空间发展顺序或以总分、总分总写作结构,以填空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完成课文主要内容或中心思想的概括归纳。例如:实验课第20课《一副名扬中外的画》从哪几方面描写再现张择端笔下的《清明上河图》一小段,设置预习作业:本文介绍了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一小段画面,通过( )、( )和( )的描写再现了汴梁都城热闹的画面。通过三年的培训,我班90%的学生已经初步养成了对精读课文第一课时预习的习惯,实际证明效果是很好的。学生不但学习语文积极性提高了,尤其是对识记生字词这块不再当做受罪的时间,由于在家已积极预习思考过,所以在课堂上形成了良好的互动,语文测试中的字词掌握题型的成绩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中等及以上学生字词题型平均分提高了1.16分,后进生平均分提高了5.91分。使学生明白,只要想识记,没有记不住的,同时成绩上去了,更有兴趣学,两方面互相促进,这种做法得到了学校领导的赞赏和学生的认可。
2、精读课文第二课时:
针对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等教学要求,精读课文第二课时预习抓住一个问题更深层次剖析课文,理清脉络。
①抓关键词理解。学生能自主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分解字义、换词理解、查工具书、辅导书理解词语的意思,例如实验课第29课《掌声》,我设置了如下问题:结合自身谈谈自己什么情况下得到过别人的掌声、得到掌声后的心情后,我问学生“你觉得掌声有什么特殊的意义?”欧阳铭希说“每个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遇到困难的人更需要掌声,掌声能给他力量。”丁厉说“掌声很神奇,能给人力量,身处逆境的人更加需要掌声。”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后,胡扬把这样一段话送给大家“掌声是一种语言,在我们申奥成功时,全世界的中国人都在鼓掌,这时掌声代表了庆祝;在我们观看演出时,但大幕缓缓拉开,掌声想起来,这时掌声代表谢意;当有人在舞台失败时,台下依然有掌声,这时掌声代表鼓励,同时还有鼓励的眼神。”面对这丰富而有哲理的回报,我顺势说道“看来掌声的不仅有神奇的魔力,还有不同的意义。今天我们学习的掌声到底有什么样的魔力又有什么含义呢?让我们共同走进故事吧!”看到孩子们大而放光的眼睛,我似乎感觉到孩子们主动探索的欲望。
②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联系插图理解、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例如实验课第13课《花钟》根据课后思考问题,设置预习作业: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学生就很容易在书中圈画出相应的句子,理解句子。
本学期的研究中对精读课文第二课时的预习设置一直处于探索调整中,其中对于体验作者思想感情,与作者平等对话,同时又要尊重孩子的独特感受,发表自己对课文的感想和质疑这一预习任务完成得不是太好,所以第二课时的预习要求难度一降再降。
3、略读课文:
略读课文学生自主学习的成分更重一些,也就是说“扶”的更少,“放”得更多。所以略读的课文预习重点解决课文前导读里的问题,抓一两个主要问题作为目标达成的抓手,再附以检测。本学期的研究中,由于班额较大、学生认知水平差异较大,后进生预习这块无法较好的完成此类课文的预习作业,对于这部分学生只能借鉴第一课时的预习要求完成相应任务。
总之,预习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一种人生智慧。真正有质量的预习不仅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使学生在自学能力、语言表达、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都得到提高,实践告诉我们,要想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就要抓住预习这一关键的环节,而且预习的方法要得当,要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并且持之以恒,这样才能有更大的进步,我将努力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让好的预习习惯陪伴学生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标准》
〔2〕杨伟《教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十条好习惯》吉林教育:综合,2009第9期
〔3〕《预习有助于培养自学能力》中国教育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