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数学实施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 范永红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民族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策略,需要我们创设生活情境,采撷生活实例,搭建生活实践,让学生在数学与生活的通道中感受、体验到数学的生活性和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互通”,从而在实用性的激励下获得生活数学教育。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生活化教学  实施
  数学源于生活,是研究生活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随着社会发展,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运用数学的能力,即数学的素养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运用数学知识服务生活实践的应用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就成为数学教学必不可少的培养内容了。新课标明确说到:“数学教育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一方面有意识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解决现实世界中问题;另一方面,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与数量和图形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用数学的方法予以解决。”在这个理念指引下,我们就必须实施生活化策略,着力培养学生应用意识,让数学真正回归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下面,我结合近几年的实践探索,谈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生活化策略。
  一、实施生活化策略,需要创设生活情境
  生活情境是打通数学与生活通道的有效方式,是体现生活化教学理念的最直接证明。实践中,我们看到,许多的数学知识学起来比较枯燥,较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原因就是脱离了生活的数学知识太抽象,太过于理论化。要让小学生学这样的数学,显然是引不起他们兴趣的。但是,如果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赋予生活情境,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大增。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结合学生身边的事例在自然生成的情境中引出数学知识,让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易懂。例如,在教学“加法的认识”一课时,我们就可在上课伊始让学生看书上的情境图,同时问:“你能模仿出她的动作吗?”因为这是小朋友在生活中经常玩耍的一个动作,所以小朋友争先恐后要上前模仿。这一活动安排,不仅让学生充分感知加法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又使学生产生学习加法的动机和需要,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参与学习奠定了情感支撑,为理解加法的含义奠定了兴趣基础。
  二、实施生活化策略,需要采撷生活实例
  虽然数学都是来源于生活的,但同一个知识点,则可以用很多生活现象来加作为载体或知识的包装。因此,在实施生活化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注重采撷,选取那些与教学内容尽可能相近的生活问题,同时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尽可能地能形象直观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生活化,这样就有利于缩短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既满足了学生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的需要,又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数学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尽可能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眼光看生活问题,用数学知识和头脑去想生活中的现象。不但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能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例如,在教学“方位”一课时,我们就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个生活问题:“你能用学过的表示位置的词语(前后、上下、左右)说说教室里物品的位置吗?”这一设计,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观察以及联系所学的知识正确地说出教室里物品的摆放情况。通过这一活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已有知识的体验,而且还培养了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实施生活化教学,需要引导生活实践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作为生活的一门工具,要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就需要我们在实施生活化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生活实践引导,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需要数学来解决问题。只有通过这样的切身体验,他们才会更加相信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这是我们口头讲解所达不到的效果。同时,通过数学实践,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才能有一个锻炼的机会和平台,才能真正学会解决生活问题。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常常是整合着各类信息而综合显现的。我们可以将其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接近实际情境的实践活动中去解决数学问题。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可以模拟超市购物这一生活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买卖东西”。通过识别商品,看标价,付钱,找钱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识别假币,懂得要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的道理,从而也掌握了一定的生活技能。又如,在教学“除法的认识”时,我们就可运用多媒体课件ppt创设情境:电子白板上呈现12根香蕉和2只猴子,让学生帮忙把香蕉平均分给2只猴子,孩子们借助小棒分一分,每只猴子分到6根香蕉。然后再增加1只猴子,平均分这些香蕉。最后增加成6只猴子平均分12根香蕉。这一过程,教师边指导学生操作,边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教师的引导与点拨,和学生的动手操作,学生理解了除法的意义,初步感受到了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爱学、会学、乐学。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要实施生活化教学策略,我们就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就要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时刻感觉到身边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这样的学习的劲头就会更加足,学习数学的目的性也就更加明确。有了这样的生活化意识才有生活化策略,只有我们从课堂教学入手,联系生活实际教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我们就一定能把枯燥的数学教得生动、有趣、易于理解。这样,也才能让学生学到更有意义的数学,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参考文献:
  [1]金建成,浅谈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实施生活化教学的途径[J].读写算,2014年。
  [2]姚金国,浅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施途径与方法[J].小学教学参考,2014年。
  [3]陆志英,浅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