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数学要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
【作者】 罗 红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辉景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说,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这样说,绝不能认为教学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会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知识培养 思维方式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要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其基本条件之一就是要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一切教学措施最终都必须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来体现。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要靠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去实现。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学生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主动去认识它、研究它,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进行思维呢?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而且要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如通过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可使学生学会多种思考方法;通过解答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耐心细致、自觉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特别是那些需要经过周密思考,反复研究才能解决的问题,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克服困难的精神。下面结合数学教学实践,谈谈在小学生数学思维品质培养上的一些探索。
一、利用学生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好奇心是对新异事物进行探索的一种心里倾向,是创造思维的内部动力,是个体遇到新奇事物或处在新的外界条件下所产生的注意、操作、提问的心理倾向。是个体学习的内在动机之一、个体寻求知识的动力,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当这种好奇心转化为求知欲时就可产生积极的思维。有助于点燃思维的火花。例如:进行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一节教学时,首先让每个学生都用纸片剪好一个三角形,量出每个内角的度数并标好,然后让学生报出一个三角形任意两个内角的度数,教师就能回答出另外一个内角的度数。学生开始有些怀疑,但当教师的回答准确无误时,学生十分好奇,老师怎么这么快就能知道第三个内角的度数呢?课堂很活跃,学生都被吸引住了,开始产生要探索问题的迫切愿望。
二、精心设计问题,点燃思维火花。
问题设计的如果没有一定的梯度而是过分的简单就不容易抓住学生的思维,学生会感到“没意思”而不积极思考,丧失听课的激情。因此要尽可能的减少“对不对?”、“是吗?”的习惯性的口头语,当然有时作为一种对学生接受程度的反馈和了解还是可以的。古人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往往是由疑问引起的。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是引起学生思考的重要方法,通过提问使学生思维有明确的方向,在思维活动中分析解决问题,培养思维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精心设计问题,以提问的形式把问题引发出来,使学生迅速进入紧张的思维状态。例如:在教学求最小公倍数后向学生提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里,为什么要至少包含它们公有的质因数,还要包含各自独有的质因数。这是这部分教材的难点,也是学生理解算法的关键。面对这一问题,许多同学不禁会想:“是啊,到底为什么呢?”急于寻求原因,思维积极地活跃起来,这个问题就成了大家思考的目标。
三、注意沟通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在教学实践中,注意沟通知识联系、形成知识网络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重要条件,因此每学完一部分知识,都要安排和上好复习课和综合练习课,以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使知识系统化、深刻化,从不同角度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使新旧知识逐步形成紧密的锁链,形成知识网络。如分数的意义与除法和比有着密切的联系。分数的基本性质与比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性质有许多相似之处。教师在讲完比的基本性质后,就可以把这些知识沟通起来,加以练习,使学生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四、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学习计算方法、掌握解题方法一样,也必须通过练习。而且思维与解题过程是密切联系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有效的办法是通过解题的练习来实现的。因此设计好练习题就成为能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一环。一般地说,课本中都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有助于发展学生练习题。但是不一定都能满足教学的需要,而且由于班级的情况不同,课本中的练习题也很难做到完全适应各种情况的需要。因此教学中往往要根据具体情况做一些调整或补充,在课堂练习中努力创造活跃思维的条件。因为材料是训练思维能力的必要条件,能引起学生去思考,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给学生创造灵活解题的情境,教给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引导正确的思维方向,使学生逐步形成从多方面、多角度的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数学的创造思维能力。
总之,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只是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有利的条件,还需要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并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如果不注意这一点,教材没有有意识地加以编排,教法违背激发学生思考的原则,不仅不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相反地还有可能逐步养成学生死记硬背的不良习惯。人们的思维与语言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心理学认为,借助语言人们把获得的感觉、知觉、表象加以概括,形成概念、判断,进行推理。通过语言表达还有助于调节自己的思维活动,使之逐步完善。在数学教学中,要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就要引导学生去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而教师要了解学生这些思维活动的情况,也需要让学生用语言表达出来,然后对学生思维的过程给予肯定或纠正。有经验的教师总是注意让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计算过程和解题思路,结果学生思维能力有较快的提高。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为了使学生都有用语言表达他们思维的训练机会,可以把指名发言、集体讨论和同桌两人对讲等不同方式结合起来。教师还应有意识有计划地注意帮助差生,鼓励差生发言,推动他们积极思维,以便促使他们的数学成绩和思维能力都取得较大的进步。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知识培养 思维方式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要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其基本条件之一就是要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一切教学措施最终都必须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来体现。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要靠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去实现。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学生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主动去认识它、研究它,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进行思维呢?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而且要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如通过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可使学生学会多种思考方法;通过解答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耐心细致、自觉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特别是那些需要经过周密思考,反复研究才能解决的问题,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克服困难的精神。下面结合数学教学实践,谈谈在小学生数学思维品质培养上的一些探索。
一、利用学生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好奇心是对新异事物进行探索的一种心里倾向,是创造思维的内部动力,是个体遇到新奇事物或处在新的外界条件下所产生的注意、操作、提问的心理倾向。是个体学习的内在动机之一、个体寻求知识的动力,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当这种好奇心转化为求知欲时就可产生积极的思维。有助于点燃思维的火花。例如:进行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一节教学时,首先让每个学生都用纸片剪好一个三角形,量出每个内角的度数并标好,然后让学生报出一个三角形任意两个内角的度数,教师就能回答出另外一个内角的度数。学生开始有些怀疑,但当教师的回答准确无误时,学生十分好奇,老师怎么这么快就能知道第三个内角的度数呢?课堂很活跃,学生都被吸引住了,开始产生要探索问题的迫切愿望。
二、精心设计问题,点燃思维火花。
问题设计的如果没有一定的梯度而是过分的简单就不容易抓住学生的思维,学生会感到“没意思”而不积极思考,丧失听课的激情。因此要尽可能的减少“对不对?”、“是吗?”的习惯性的口头语,当然有时作为一种对学生接受程度的反馈和了解还是可以的。古人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往往是由疑问引起的。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是引起学生思考的重要方法,通过提问使学生思维有明确的方向,在思维活动中分析解决问题,培养思维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精心设计问题,以提问的形式把问题引发出来,使学生迅速进入紧张的思维状态。例如:在教学求最小公倍数后向学生提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里,为什么要至少包含它们公有的质因数,还要包含各自独有的质因数。这是这部分教材的难点,也是学生理解算法的关键。面对这一问题,许多同学不禁会想:“是啊,到底为什么呢?”急于寻求原因,思维积极地活跃起来,这个问题就成了大家思考的目标。
三、注意沟通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在教学实践中,注意沟通知识联系、形成知识网络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重要条件,因此每学完一部分知识,都要安排和上好复习课和综合练习课,以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使知识系统化、深刻化,从不同角度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使新旧知识逐步形成紧密的锁链,形成知识网络。如分数的意义与除法和比有着密切的联系。分数的基本性质与比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性质有许多相似之处。教师在讲完比的基本性质后,就可以把这些知识沟通起来,加以练习,使学生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四、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学习计算方法、掌握解题方法一样,也必须通过练习。而且思维与解题过程是密切联系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有效的办法是通过解题的练习来实现的。因此设计好练习题就成为能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一环。一般地说,课本中都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有助于发展学生练习题。但是不一定都能满足教学的需要,而且由于班级的情况不同,课本中的练习题也很难做到完全适应各种情况的需要。因此教学中往往要根据具体情况做一些调整或补充,在课堂练习中努力创造活跃思维的条件。因为材料是训练思维能力的必要条件,能引起学生去思考,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给学生创造灵活解题的情境,教给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引导正确的思维方向,使学生逐步形成从多方面、多角度的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数学的创造思维能力。
总之,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只是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有利的条件,还需要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并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如果不注意这一点,教材没有有意识地加以编排,教法违背激发学生思考的原则,不仅不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相反地还有可能逐步养成学生死记硬背的不良习惯。人们的思维与语言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心理学认为,借助语言人们把获得的感觉、知觉、表象加以概括,形成概念、判断,进行推理。通过语言表达还有助于调节自己的思维活动,使之逐步完善。在数学教学中,要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就要引导学生去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而教师要了解学生这些思维活动的情况,也需要让学生用语言表达出来,然后对学生思维的过程给予肯定或纠正。有经验的教师总是注意让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计算过程和解题思路,结果学生思维能力有较快的提高。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为了使学生都有用语言表达他们思维的训练机会,可以把指名发言、集体讨论和同桌两人对讲等不同方式结合起来。教师还应有意识有计划地注意帮助差生,鼓励差生发言,推动他们积极思维,以便促使他们的数学成绩和思维能力都取得较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