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语文探究性学习能力

【作者】 谢金辉

【机构】 山东省诸城市舜王街道舜王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在当今这个信息化的时代,我们可以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发挥网络环境下信息化平台与数字化资源的巨大优势,引导学生从传统的以他主、被动为特征的学习方式转向现代的以自主、合作、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方式。
  一、从个别学习转向合作学习
  从学习的组织形式的角度着眼,传统的语文学习属于个别学习。然而,学会合作已经成为现代人的必备素质,合作学习也已成为当前教育的发展方向。在网络环境下,通过交互、监看、广播、发布等功能,可以构建一个师生、生生多维互动的合作空间。
  1、师生合作,教学相长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学习以自主学习为主,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实践,但放而有度,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样也是不容忽视的,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应给予适当的指导。上《太阳》一课时,有一学生应用电子举手向我发问:除了佝偻病,太阳还能协助治疗哪些疾病。我并未给他现成答案,鼓励他自主搜索相关信息。过了一会儿,他告知用关键词“太阳与疾病”后无所得。我提示他反其道而为之,键入关键词“太阳与健康”,不多时,他已将搜索到的相关信息发布在BBS上供大伙分享了。两次知道使学生不仅获取了信息,还明白了该如何获取信息。教师在合作中成为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在网络环境下的语文学习,学生不仅仅是被指导者,他们也能帮助教师。上《太阳》一课所用的学习网站最初是我根据教学目标制作而成的。课后,我针对学情就学法指导板块进行了调整,还将学生课后搜索到的相关新资料充实到学习网站之中,使这个学习网站的内容更丰富、完善。同时,在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让教师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这不足有的是相关知识上的,有的是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上的,学生不断地提升的需要鞭策着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
  教学相长,师生在合作学习中是“互利”的。
  2、生生合作,互助互补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学习通常按异质分组的原则编排学习小组,兼顾男女生比例、不同层次学习能力的学生比例。这样的分组有利于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互助、互补。
  在学习活动中,每一个学生都有双重身份,既是学习者,又是指导者。如果一学生有疑问,他可以BBS上发布,请求帮助。其他学生如有答案可以通过网络论坛帮助他解决困难。由于知识经验的差异,面对其他一个新问题,原先的发问者与指导者的角色就可能发生转换。他们互相帮助,完成学习任务。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面对一个学习课题,如果发挥各组员的长处,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课上我要求各小组完成对太阳其中一个特点的自述。小组成员通过协商各展所长,优势互补:善于电脑操作的建立WORD文档,下载文字、图片,进行页面修饰;善于语言表达的口头调整语序、人称、叙述;善于文字输入的动手进行“修改”;善于朗读的在展示文稿时代表小组做介绍。在“互补”中一份展示本组学习成果的文稿生成了。将各小组的文稿优化组合,实现组组之间生生合作,就完成了太阳的自述文稿。
  互助互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共同进步。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借助网络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不仅获得了必要的知识,培养了能力。而且学生在合作中学习着如何与他人交往、如何倾听、如何尊重他人、如何实践探究。
  二、从接受学习转向探究学习
  从知识获得的途径与方式的角度着眼,传统的语文学习属于接受学习。网络环境下,我们可以为学生创设良好情境,让他们去参与探究活动,达到三个维度的学习目标,提高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1、强调问题,全程关注
  接受学习强调结果,只关注学生学会了什么。探究学习的关注点不仅于此,更关注学生是怎样在问题的刺激下逐步展开学习活动的,在网络环境下教师更易关注学生的探究全程。
  以《太阳》一课为例。初读课文后学生们在BBS论坛上发布了许多疑问,涉及面很广。教师加以梳理,帮助学生选择适当的问题进行探究,从而创设了问题情境。导读课文时学生们在强烈的探究刺激下主动地参与语文实践活动,他们在网络环境下阅读文本、查看视频、倾听音频、搜索资料,探究问题答案。教师则对探究过程中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当学生们借助网络纷纷解决之前的问题时,他们的视野在不知不觉中拓宽了,于是新的疑惑又产生了:“文章为什么要以后羿射日的故事作为开头”、“太阳有多少岁了”……这些为后继学习奠定了基础。
  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产生新问题,网络环境下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者问题参与语文实践活动,又带着新问题走出课堂,问题始终牵引着学生的探究活动。
  2、强调实践,全面参与
  探究学习强调实践参与。网络环境为学生创设了信息化平台,拓宽了学生实践的时间与空间,有利于学生的知识建构与实践创作。
  网络环境下,学生较传统学习而言具有更多寻求信息、探究知识的兴趣与意识。在上《太阳》时,学生们围绕“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展开学习,他们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探究实践活动:动口说与读、动眼看与查、动耳听、动手操作、动脑思索,亲自体验,亲自操作,对信息进行检索、利用、提炼、加工,读懂课文。网络环境下的语文学习是不受时空限制的。因此这种探究活动也不会不可能仅仅止于下课铃声,学生们完全可以在课外借助网络继续自己对太阳的探究活动。
  就个体而言,在探究实践活动中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全面参与,有利于知识的记忆与保持;就整体而言,一人一机,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实践的机会,都拥有发展的可能。
  在网络环境下转变语文学习方式,并非要摒弃传统的一切学习方式,因为在接受学习、个别学习、他主学习中也有不少可取之处,这种转变只是要改变他主学习与自主学习、个别学习与合作学习、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在整个语文学习中所占的比重。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创造出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张扬个性,从而切实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与信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