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作者】 龙玉婷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秀观初级中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需要我们落实到日常教学中去,注重趣味情境创设,引发学生创新思考、质疑问难、大胆想象,在激励中发展创新意识。
关键词:初中语文 创新意识 培养
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个人发展之根。随着社会竞争加剧,创新作为其核心力的重要要素,是赢得不败之地的重要筹码。而语文,作为奠基教育的重要平台,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不仅要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还要创新策略,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落实到日常教学中去。实践证明,只有当学生创新意识强了,他们才会更积极主动地去创新实践,为社会作出卓越贡献。因此,作为奠基的语文教育,我们必须想方设法进行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一、创设趣味情境,唤醒创新意识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到:“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一个人一旦对某一问题发生了兴趣,那么,他做出的努力会达到惊人的程度。”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也一样,我们必须培养其创新兴趣,有了兴趣,就有了强大动力,就会主动克服其中遇到的巨大困难。为此,我们要不断创设富有变化的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学习情境,才能推动其求知欲,发展其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形成为科技进步作贡献的兴趣和志向。创新意识不能只靠教师的讲述来启发,在课堂上要注意知行结合,营造兴趣氛围。精讲多练,激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能干巧干的动手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小发明、小创造。如在教学《死海不死》一课时,师生共同讨论死海不死的原因,从中进行科学的分析,然后要求学生在课后做一些有关的浮力试验,看看水中盐分增多后,浮力有何变化。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上展示试验的不同结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为寻求真理的浓厚兴趣,自然就会唤醒创新意识,促使潜在力量迸发。
二、鼓励质疑问难,培育创新意识
学起于思,创新源于一问。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告诉我们:“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也就是说,不论是问还是思,都是来自于对寻常事物产生的不同看法而形成的质疑。因此,质疑问难便成为创新的起点,也就是说,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所蕴含的创新教育素材,鼓励、启发、诱导学生多提问题,多质疑,因为提问是一个人从已知伸向末知的心理触角,是创新意识的具体体现。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一个人具有创造潜力的重要标志。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有仅要做到“传道、授业、解惑”,更要善于启发学生对一些问题从不同角度去进行思考、质疑,然后提出不同的见解和看法。比如语文教学中对课文思想内容的分析,就要启发引导学生各抒已见,敢于提出自已的见解,不要有什么标准答案。只要言之成理,自圆其说,有创新价值的,哪怕只是一点创新的火花,我们都应该给予肯定与表扬,以提高他们创新积极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培育他们创新意识。正如美国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所指出的那样:心里的安全和心理自由是促进创造性的两个条件。而这样的保护行为,自然也保护了学生创新心理。
三、诱导启发想象,发展创新意识
想象和创新,在某种角度来说是一致的,都是对头脑中已有表象的加工,而生成的新的表象的过程。想象作为思维活动的一种,它能够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而发散正是创新的基础,也是一切发现和发明的基石。因此,我们可以说培养学生想象力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的过程。我们知道,语文学科在培养学生想象力方面有着独特的学科优势,作为奠基的语文教学,自然应担当并落实到日常教学中。为此,我们要提供机会,精心选择一些发散点,来培养学生创造想象的能力。例如,对有些充满诗情画意的诗文的教学,我们就可让学生在读文的基础上充分展开想象,画一幅能够表达出诗意的图画。古诗的特点是诗中有画,一首诗往往就是一幅山水画,一幅田园风光图。因此,理解好诗句,就能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幅美妙的画面。然而,从文字到图象,需要思维的加工过程。不同的学生,对画面会有不同的表现手法和不同的构图布局。让学生通过表现自已脑海中诗的画面,谋求一种与众不同的理解。实践中,我们可引导学生边讨论、边思考:画什么,该怎么画?这样,学生在和谐、合作的气氛中自主学习,各抒已见,培养了学生创造性的思维。例如,在教学《天净沙.秋思》就可以这样操作,诱导启发学生想象,通过画画、讨论和交流,诱发学生不同的观点与画面,就能引发学生的进一步思考,能训练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四、运用赏识评价,激励创新意识
成功可以激励成功。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被肯定、被尊重、被赏识的需要,每个人仿佛都是为赏识而生存。因此,教师应采取激励的评价机制,做到赏识学生、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注意保护和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创新的主动性、积极性。在课堂上,学生勇于回答问题的行为是教师首先应给予以肯定的,至于回答的正确与否是第二位的,是可以经由学生集体讨论逐步澄清的。教师应更多多地关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态度和创新热情,特别要注意保护学生尤其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中做到不只是评价学生的做法正确与否,更要注意评价他们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交往状态,评价学生自身的发展水平及探索创新的过程。在评价方式上,要注意多种评价方式的结合,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励学生去创新,产生与众不同的想法和做法。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要能形成有利于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才能将学生将来成为创新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周旭,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方法初探[J].考试与评价,2016年。
[2]蒙福昌,浅淡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中学生导报,2013年。
[3]李东彬,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思考[J].学周刊,2016年。
关键词:初中语文 创新意识 培养
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个人发展之根。随着社会竞争加剧,创新作为其核心力的重要要素,是赢得不败之地的重要筹码。而语文,作为奠基教育的重要平台,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不仅要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还要创新策略,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落实到日常教学中去。实践证明,只有当学生创新意识强了,他们才会更积极主动地去创新实践,为社会作出卓越贡献。因此,作为奠基的语文教育,我们必须想方设法进行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一、创设趣味情境,唤醒创新意识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到:“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一个人一旦对某一问题发生了兴趣,那么,他做出的努力会达到惊人的程度。”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也一样,我们必须培养其创新兴趣,有了兴趣,就有了强大动力,就会主动克服其中遇到的巨大困难。为此,我们要不断创设富有变化的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学习情境,才能推动其求知欲,发展其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形成为科技进步作贡献的兴趣和志向。创新意识不能只靠教师的讲述来启发,在课堂上要注意知行结合,营造兴趣氛围。精讲多练,激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能干巧干的动手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小发明、小创造。如在教学《死海不死》一课时,师生共同讨论死海不死的原因,从中进行科学的分析,然后要求学生在课后做一些有关的浮力试验,看看水中盐分增多后,浮力有何变化。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上展示试验的不同结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为寻求真理的浓厚兴趣,自然就会唤醒创新意识,促使潜在力量迸发。
二、鼓励质疑问难,培育创新意识
学起于思,创新源于一问。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告诉我们:“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也就是说,不论是问还是思,都是来自于对寻常事物产生的不同看法而形成的质疑。因此,质疑问难便成为创新的起点,也就是说,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所蕴含的创新教育素材,鼓励、启发、诱导学生多提问题,多质疑,因为提问是一个人从已知伸向末知的心理触角,是创新意识的具体体现。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一个人具有创造潜力的重要标志。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有仅要做到“传道、授业、解惑”,更要善于启发学生对一些问题从不同角度去进行思考、质疑,然后提出不同的见解和看法。比如语文教学中对课文思想内容的分析,就要启发引导学生各抒已见,敢于提出自已的见解,不要有什么标准答案。只要言之成理,自圆其说,有创新价值的,哪怕只是一点创新的火花,我们都应该给予肯定与表扬,以提高他们创新积极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培育他们创新意识。正如美国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所指出的那样:心里的安全和心理自由是促进创造性的两个条件。而这样的保护行为,自然也保护了学生创新心理。
三、诱导启发想象,发展创新意识
想象和创新,在某种角度来说是一致的,都是对头脑中已有表象的加工,而生成的新的表象的过程。想象作为思维活动的一种,它能够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而发散正是创新的基础,也是一切发现和发明的基石。因此,我们可以说培养学生想象力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的过程。我们知道,语文学科在培养学生想象力方面有着独特的学科优势,作为奠基的语文教学,自然应担当并落实到日常教学中。为此,我们要提供机会,精心选择一些发散点,来培养学生创造想象的能力。例如,对有些充满诗情画意的诗文的教学,我们就可让学生在读文的基础上充分展开想象,画一幅能够表达出诗意的图画。古诗的特点是诗中有画,一首诗往往就是一幅山水画,一幅田园风光图。因此,理解好诗句,就能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幅美妙的画面。然而,从文字到图象,需要思维的加工过程。不同的学生,对画面会有不同的表现手法和不同的构图布局。让学生通过表现自已脑海中诗的画面,谋求一种与众不同的理解。实践中,我们可引导学生边讨论、边思考:画什么,该怎么画?这样,学生在和谐、合作的气氛中自主学习,各抒已见,培养了学生创造性的思维。例如,在教学《天净沙.秋思》就可以这样操作,诱导启发学生想象,通过画画、讨论和交流,诱发学生不同的观点与画面,就能引发学生的进一步思考,能训练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四、运用赏识评价,激励创新意识
成功可以激励成功。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被肯定、被尊重、被赏识的需要,每个人仿佛都是为赏识而生存。因此,教师应采取激励的评价机制,做到赏识学生、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注意保护和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创新的主动性、积极性。在课堂上,学生勇于回答问题的行为是教师首先应给予以肯定的,至于回答的正确与否是第二位的,是可以经由学生集体讨论逐步澄清的。教师应更多多地关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态度和创新热情,特别要注意保护学生尤其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中做到不只是评价学生的做法正确与否,更要注意评价他们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交往状态,评价学生自身的发展水平及探索创新的过程。在评价方式上,要注意多种评价方式的结合,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励学生去创新,产生与众不同的想法和做法。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要能形成有利于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才能将学生将来成为创新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周旭,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方法初探[J].考试与评价,2016年。
[2]蒙福昌,浅淡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中学生导报,2013年。
[3]李东彬,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思考[J].学周刊,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