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有效语文教学的实践策略探寻

【作者】 王 敏

【机构】 四川省邻水县三古镇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有效的语文教学需要营造愉悦民主教学氛围,加强情感培养交流,培养学生语言理解能力,抓好语文课外活动等措施去加以落实。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有效教学  实践策略
  有效教学是我们语文教师的重要追求,是新课改推进的重要抓手。小学语文作为奠基教育的重要平台,在学校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学生学好其他学科的奠基平台。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追寻教学的有效就成为我们创新策略的终极目标。下面,我结合新课改和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谈谈实现有效教学的策略方法。
  一、营造愉悦民主的教学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经说到:“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是的,良好的氛围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给学生心理自由与安全的感觉。因此,有效的语文教学需要我们营造愉悦民主的教学氛围。落实到实践中,需要我们做好这几个方面:一是尊重、爱护学生。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林格伦在《课堂教育心理学》一书指出:“教育,正像其他的社会过程一样,它的成效依靠交往。”所以作为新课改实践中的我们,要一改过去高高在上的教风,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确实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多与学生交谈,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试着走进学生的心灵。课堂上,记住多使用一些礼貌而带有激励的话语,“如能把你读懂的地方告诉大家吗?”“你能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听吗?”“大家允许老师说说我的看法吗?”“请你来帮助他?”这样亲切的话语,无形中产生了一种感染学生的力量,使师生之间有一种亲和力。二是尊重差异,崇善个性,让孩子们言论自由,让课堂成为“百家争鸣”的场所,这样师生间形成民主教学氛围的有效方式。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被别人尊重的幸福,从而在自己的个性中也培养一些尊重别人的品质。
  二、注重教学过程中的情感交流
  教学是师生的情感对话。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上,“享受到热烈的、沸腾的、多彩多姿的精神生活”。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满怀热情,把倾注着教师真挚感情的课献给学生。这里所说的“倾注感隋”,并不是说把语文课上成是教师慷慨激昂的演讲课。这里所谈的感隋是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的理解。只有在一堂课中注入那涓涓的情感细流,让教师、学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彰显语文人文性魅力,此时学生的感情,人格也才会受到熏陶感染,情操得到陶冶。因此,有效的语文教学过程需要情感教育,这既是语文人文性的需要,也是披文入情、教学互动的需要。语文课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教给学生某种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者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他们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成为他们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只有激发学生心底的真挚情感,才会使学生逐渐脱离低级趣味,而产生高尚的情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觉追求真、善、美,树立远大的目标并为之奋斗。只有如此,小学语文课堂才能成为渗透真挚情感的沃土。
  三、培养学生语言理解能力
  书面语言理解能力,是语文教学目标的重要内容,新课标对此有着众多要求,不同学段有不同要求。可以说,培养学生学生书面语言理解能力是语文教学持之以恒的目标。落实到教学中,就是在学生认读基础上,引导学生对阅读信息进行消化、加工的能力,这种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核心,衡量阅读能力的强弱,最主要的是看理解能力如何。可以说,假如理解能力很低,就谈不上阅读能力,学生要理解词句的能力,文章的思想内容是通过词语来表现,表达意思、情感的最基本的语言单位。因此,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首先,要具备理解词句的能力,要正确地理解词句的本意,随着年级的升高,还要能理解某些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里的喻义、引申义、深层含义以及感情色彩。要抓住那些与文章中心有密切关系的重点词语,借助字、词典结合上下文或联系生活经验,准确理解它的意思和作用。能够通过理解词语把句子的意思读懂,对文章中能够突出中心的句子,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对表达思想情感有特殊作用的句子以及含义深刻的句子,能够抓得住,理解词语、句子的基础上,要能了解句与句、句与段、段与段、段与篇之间的关系。只有如此才能真切地了解文章讲了哪些具体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按怎样的顺序叙述的,进而抓住重点,领悟作者的写作目的,学习作者表达方法。理解文章表达方法的能力,对小学生来说,指能够理解一些初步的、简单的文章的表达方法,例如:怎样把内容写具体,怎样按一定的顺序写,怎样抓住事物的特点写,怎样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等。
  四、抓好语文课外活动
  常言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作为课堂教学延续的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不可分割的有效拓展,在大语文观实践的重要平台。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抓好、用好课外活动。其方法就是利用一切可以运用的机会,创设“语文化”的生活情境:竞选班干部,课前3分钟说话(评论班级生活,交流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开主题队会、班会,读书、看报、听广播,参加文艺、体育、科技等竞赛,参与集体生活、公益劳动、社会实践、参观旅游,甚至交友、谈心、记日记、写随笔……就这样,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让学生经常接触生活语文,体验到语文学习给生活带来的帮助和乐趣,使学习语文与生活运用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这都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好方法。
  总之,有效的语文教学既是我们的出发点,也是归宿。落实到教学中,我们要想方设法,创新策略,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学习与实践,从而在大量语文材料接触中形成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葛地秀,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识字教学策略的有效性[J].作文成功之路,2017年。
  [2]欧建招,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有效性探究[J].广西教育,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