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语文新课导入需多样化

【作者】 高 利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鸣钟乡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语文教学要注重导入的形式多样。实践告诉我们,只有新颖有趣的多样导入,才能有效调动学生激情参与。
  关键词:小学语文  新课导入  多样化
  常言说得好:“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导入作为新课教学的开始部分,时间虽短,只有两三分钟,但意义重大,担负着激趣、诱思,集中学生注意力等多种任务,是影响整个课堂是否能创建高效课堂的重要因素。但传统语文教学,由于受宣讲法影响太深,教师开课直奔主题便讲是其典型特征,导致很多学生还没“收心”就错过了新知学习机会。在全面践行新课改的今天,倡导导入方式多样化。而语文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其导入教学更应做到多样化,让学生在新颖有趣的多样导入中开启自觉参与学习模式,与教师构成有效双边互动中获得语文教育。下面,我以多年实践的小学语文教学,谈谈多样化的导入策略。
  一、采取趣味性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最好的老师就是善于激趣的老师。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很多教师都认识到了激趣导入在新课教学中的重要意义了。特别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教学任务并不大,我们要尽可能把激起做大做好,运用充满童趣的导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兴趣内驱下产生“我要学”的学习需求,进而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实践中,趣味性导入方式很多,都可以起到激趣,趣化课堂的作用。
  (一)谜语导入。爱游戏是人之常情,小学生列乐意。抓住这种特征,在上课伊始时,我们可先让学生猜谜语,再导入新课。如教学《落花生》一课时,先让学生猜一个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着个白胖子。”由谜底导入对“落花生”的学习,过渡自然,学生兴趣盎然;儿歌是小学生喜闻乐唱的一种艺术形式。课堂教学中有目的地引进一些儿歌,并加以诱导,可发展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如有位教师讲词语的正确搭配,开始时先念了一首儿歌:“小槐树,结樱桃,杨柳树上结辣椒;吹着鼓,打着号,抬着大车拉大轿;木头沉了底,石头水上漂,你说可笑不可笑?”随着儿歌的结束,孩子们放声大笑,笑声中,已初步体会到正确搭配词语的重要。接下去讲课,效果当然好了。
  (二)游戏导入。把知识寓于游戏中是学生最乐于接受的学习方式,因为这既满足了他们好玩好动需求,也能使之感受到语文学习乐趣。从现行教材来看,能用游戏导入的教学内容很多,但要收到最佳效果,还是需要我们教师细心琢磨,精心设计的。例如,在导入《天鹅、大虾和梭鱼》新课时,我们事先应准备好“天鹅”、“大虾”、“梭鱼”等头饰,把一张课桌放到教室前面,请三个学生戴上头饰,分别从不同的方向拖动桌子,看看是否能移动;再请他们从同一个方向拖动,再看看结果怎样。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悟出道理,这时才回归教材,就能水到渠成,导入新课了。
  二、采取介绍性导入
  介绍性导入,又叫直述式导入,简单经济,但效果常用,就显得俗套。不过偶尔使用,其效果也是不错的。其操作方法就是我们传统介绍作者的方式来导入新课。这种方式在小学阶段用的比较少,容易被认为直奔主题的做法。的确,采取介绍性导入来了解作者、时代背景也是语文教学的正确做法,也是可以作为课文解读的一种切入点,不过仅限于偶尔使用。实践中,我们可以从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入手,了解他的身世际遇,对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也是有帮助的。例如,在教学四《生命生命》时,我们先播放贝多芬的钢琴曲《命运》。然后问学生:“这是首什么曲子?你听了以后有什么感受?”学生发言,教师再总结:“贝多芬一生的遭遇可以说是十分的悲惨,可是他凭着惊人的精神和意志,紧紧扼住了命运的喉咙,而且创造了辉煌灿烂的艺术。在我们所了解的人中也有许多类似这样的人物,如张海迪等(学生回答),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生命 生命》的作者杏林子也与他们有着相似的命运,她从小病魔缠身,肉体和精神受到极大的折磨,但她没有因此放弃,反而更强烈地呼唤生命,她写的文章《生命 生命》将再次带给我们对生命对人生的震撼,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共同品味她的这篇文章《生命生命》,感悟作者的心灵。”
  三、设置悬念导入
  我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经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而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最好的方法就是设置悬念导入。古代说书人“且听下回分解”的掉人胃口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其奥妙就在于讲到最扣人心弦的时候,有意避而不讲,吸引听众非听完不能满足心愿这个要害处。说穿了,就是善于设置悬念,紧紧吸引听者的注意力。这种技巧运用于新课的导入之中,以悬念作为挑逗学生好奇心的触发点,也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一经造成这种欲望,学生刨根究底意识被激发,就会产生非弄个水落石出不可的强烈需求。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处于“愤悱”状态的学习,有不学不快的学习冲动。实践中,运用这种导入法,很适用于通讯报道、报告文学、小说、戏曲等课文。例如,我们在教学《惊弓之鸟》这一课时,就可采取悬念设置来导入:大家都知道,有了弓,有了箭,才能射鸟。可是古时候,有个叫更羸的人,只拉弓不射箭,就能把大雁射下来,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学习了《惊弓之鸟》以后就明白了。这样的导语无疑能促进学生急于去探求问题的答案,就能激起学生想弄个究竟的学习欲望。总的来说,设置的悬念导入要做到三个要求,才能更好地发挥导入效果,即“精”、“新”、“奇”,一下击中学生的兴奋点,能促使构成学习掌握知识的意图,能发人深思,留有无穷余味,达到引人入胜效果。
  当然,导入的方法还有很多,我们不可能一一列举。实践中,只要我们根据教学内容认真研究,就会有很多方法浮现于我们脑海。所谓导无定法,贵在得法就是这个道理。
  参考文献:
  [1]戴彩平,先声夺人 曲调先成——浅谈小学语文新课导入[J].散文百家,2012年。
  [2]杨卫梅,浅议小学语文的课堂导入方法[J].读写算,2014年。
  [3]高洁,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新课导入法[J].课外阅读旬刊,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