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新时期德育景观社会的话语构建
【作者】 冷 翠
【机构】 山东省胶州市里岔海尔希望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居伊·恩斯特·德波(1931-1994),当代法国著名思想家、批评家,先锋实验电影大师。作为情境主义国际创始人,他的理论引发了激进的文化思潮,在法国五月革命中划出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在《景观社会》(《La SociétéduSpectacle》)一书中建构的景观理论仍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他开创性地提出了“景观”概念,认为当今社会已经由商品社会转变为景观社会,景观代替商品成为了社会生产的主要内容。德波建构了消费景观、媒介景观、霸权景观的理念,今天我们把“景观社会”的理论应用于教育,以德育为底座,以国际为视野,构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下的德育景观。
一、 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全球景观
我们面临一个全新的全球化时代。时代状况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教育培养新一代公民,来适应一个经济一体化、政治主体多极化、文化和价值观多元化及生态关联化的世界。全球教育就是国际教育界为应对全球化时代的挑战而开创的一种教育理念和实践。全球教育作为一种理念和实践在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国有四十多年的历程。美国全球教育从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上来看,有全球本位、国家本位和个体本位三种价值取向,体现出理论家、政府政策和教师之间在教育目标上的冲突与整合。美国全球教育反映出美国人对美国的世界主导地位的认同。在英国,公民教育的目标经历了从英国公民到欧洲公民到全球公民的发展。日本的全球教育以日本国为本位,以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际理解教育为重点内容,内容重心随着时代不断变迁。
新时期道德教育要有全球视野,全球教育是对传统的国家主义和世界主义的教育观念的超越。在国家主义的视野下,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实现个体的政治化和社会化,培养具有爱国主义和民族观念、现代权利义务和民主法治观念、具备基本公民道德的合格公民。世界主义理想下的世界公民超越本土、家乡和国家认同,以地球公民或世界公民自居。而全球教育则是对这两种传统的超越,主张培养具有全球化素质的国家公民。
二、 新时期教育话语构建——德育景观
在青少年的素质中思想政治素质极其重要,德育工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 在知识经济风起云涌、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网络文化铺天盖地袭来的新时期,德育工作既获得了发展的契机,同时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如何指导青少年在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方面尽快适应新的要求,如何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如何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武装和教育青少年等问题,这都是需要学校德育工作者认真思考和深入探索并加以研究的课题。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形势下,我们只有认识到青少年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充分体现青少年德育工作的时代性,准确把握青少年德育工作的规律性,大力增强青少年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采取新举措,努力使青少年德育工作适应环境和形势的新变化,从而开创青少年德育工作新局面,培养出符合国家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才兼备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我国德育建设的话语理念——全球理念与道德理念结合
进入21世纪以来,以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为重要分水岭,我国公民教育开始拓展视野,公民全球意识和全球化素质的培养开始浮出水面,道德教育也全面提上日程。德育教育理念在在我国教育政策和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中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和贯彻。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目标泛政治化、内容狭窄、方法单一、偏重理论灌输、局限于国家视野等弊端制约着全球意识和全球化素质的培养。另外,与中小学的德育课程之间的衔接不够紧密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全球教育的目标上来看,需要整合公民个体的多重身份认同,使个体在社区、国家和全球多层面上具备相应的认知、技能和价值观,以成功地扮演“多元身份的公民”的角色。在环境道德教育的内容上,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来看,主要有地球系统科学的教育、人口教育、环境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从社会道德教育来看,包括关于人类社会系统的教育、跨文化教育、和平教育等内容;从人与自身的关系来看,主要包括健康教育、消费教育、生命教育、信仰教育等内容。从全球教育的途径来看,除了专门的德育课程体系外,其他各门学科课程、跨学科和多学科的主题学习、实践活动也是渗透道德教育的重要渠道,良好的校园文化则是实施德育教育的文化基础。在方法方面,合作、交往和体验是道德教育的重要方法。
200年前,居伊·德波的景观社会如霓虹之弹惊醒了消费社会的盲流;200年后,我们用全球话语叠加德育话语构建我国道德教育的景观社会,力图为我国新时期教育体制改革和道德教育开展抛砖引玉。未来,道德教育的景观社会里必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一、 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全球景观
我们面临一个全新的全球化时代。时代状况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教育培养新一代公民,来适应一个经济一体化、政治主体多极化、文化和价值观多元化及生态关联化的世界。全球教育就是国际教育界为应对全球化时代的挑战而开创的一种教育理念和实践。全球教育作为一种理念和实践在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国有四十多年的历程。美国全球教育从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上来看,有全球本位、国家本位和个体本位三种价值取向,体现出理论家、政府政策和教师之间在教育目标上的冲突与整合。美国全球教育反映出美国人对美国的世界主导地位的认同。在英国,公民教育的目标经历了从英国公民到欧洲公民到全球公民的发展。日本的全球教育以日本国为本位,以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际理解教育为重点内容,内容重心随着时代不断变迁。
新时期道德教育要有全球视野,全球教育是对传统的国家主义和世界主义的教育观念的超越。在国家主义的视野下,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实现个体的政治化和社会化,培养具有爱国主义和民族观念、现代权利义务和民主法治观念、具备基本公民道德的合格公民。世界主义理想下的世界公民超越本土、家乡和国家认同,以地球公民或世界公民自居。而全球教育则是对这两种传统的超越,主张培养具有全球化素质的国家公民。
二、 新时期教育话语构建——德育景观
在青少年的素质中思想政治素质极其重要,德育工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 在知识经济风起云涌、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网络文化铺天盖地袭来的新时期,德育工作既获得了发展的契机,同时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如何指导青少年在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方面尽快适应新的要求,如何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如何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武装和教育青少年等问题,这都是需要学校德育工作者认真思考和深入探索并加以研究的课题。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形势下,我们只有认识到青少年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充分体现青少年德育工作的时代性,准确把握青少年德育工作的规律性,大力增强青少年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采取新举措,努力使青少年德育工作适应环境和形势的新变化,从而开创青少年德育工作新局面,培养出符合国家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才兼备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我国德育建设的话语理念——全球理念与道德理念结合
进入21世纪以来,以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为重要分水岭,我国公民教育开始拓展视野,公民全球意识和全球化素质的培养开始浮出水面,道德教育也全面提上日程。德育教育理念在在我国教育政策和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中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和贯彻。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目标泛政治化、内容狭窄、方法单一、偏重理论灌输、局限于国家视野等弊端制约着全球意识和全球化素质的培养。另外,与中小学的德育课程之间的衔接不够紧密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全球教育的目标上来看,需要整合公民个体的多重身份认同,使个体在社区、国家和全球多层面上具备相应的认知、技能和价值观,以成功地扮演“多元身份的公民”的角色。在环境道德教育的内容上,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来看,主要有地球系统科学的教育、人口教育、环境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从社会道德教育来看,包括关于人类社会系统的教育、跨文化教育、和平教育等内容;从人与自身的关系来看,主要包括健康教育、消费教育、生命教育、信仰教育等内容。从全球教育的途径来看,除了专门的德育课程体系外,其他各门学科课程、跨学科和多学科的主题学习、实践活动也是渗透道德教育的重要渠道,良好的校园文化则是实施德育教育的文化基础。在方法方面,合作、交往和体验是道德教育的重要方法。
200年前,居伊·德波的景观社会如霓虹之弹惊醒了消费社会的盲流;200年后,我们用全球话语叠加德育话语构建我国道德教育的景观社会,力图为我国新时期教育体制改革和道德教育开展抛砖引玉。未来,道德教育的景观社会里必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