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中学物理学习方法
【作者】 谢芬辉
【机构】 江西省宜春市宜春七中
【摘要】【关键词】
【正文】随着社会的发展,每个人需要愈来愈多的物理知识,因此在课堂上如何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效率已是十分迫切。在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人们逐步积累和形成了物理学中处理问题的方法,在物理教学中,我们一定要使学生逐步领会和掌握这些方法。下面笔者就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中,介绍几点需注意的问题及常用的处理问题的方法:
(1)明确目的,规范解题步骤。
每个同学都应明确,习题是一种为了掌握、巩固知识,形成技能而提供的一种有效的训练手段。解题时必须做到规范统一用物理符号,做到先分析物理过程,再列出必要的方程,最后联立方程求解,千万不可什么都设x,用数学代替物理,把物理数学化,也不要列一个等式,就代入数据解一下,从而造成解题步骤混乱,影响卷面的整洁,干扰思维深入,造成失分。
(2)注重一题多解,一题多议。
解一道题应充分发挥题目本身内涵的教育功能,不应把答案出来看作是解题的完成,恰恰相反,答案出来以后是自己总结回顾、提高自己整体把握能力的极好时机,不应错过。所以答案出来后,我们要回顾头来思考一下,看看自己是怎样解出来的,有什么经验和教训可以吸取,克服解题的盲目性,提高解题效益。
(3)注重分析推理的严密性。
解题象破案一样,分析推理要步步为营,要以最基本的知识、规律作为推理的依据,千万不能想当然。一般情况下可以从以下几种方法入手进行分析:
①从初始条件出发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根据题目所给的已知条件,根据力和运动关系,分析出物体的运动状况,然后根据动力学规律列方程求解;
例如,一个劈形物体M,各面均光滑,放在固定的斜面上,上表面水平,在上表面放一光滑的小球m,劈形物体从静止开始释放,则小球在碰到斜面前的运动轨迹是:
A、沿斜面向下的直线;B、无规则曲线;
C、竖直向下的直线;D、抛物线。
分析与解、劈形物体在斜面上从静止释放后,沿斜面加速下滑的过程中,在其光滑水平面的小球只受重力和支持力作用,在水平方向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因小球原来是静止的,故小球在水平方向上不会运动,只能在竖直方向上运动,因此小球在碰到斜面之前做竖直向下的直线运动。
②抓住临界状态进行分析
所谓临界状态是指在一种运动形式转变为另一种运动形式的过程中,存在的一种特殊状态,它既是前一种运动形式的结束,又是后一种运动的开始。因此抓住临界状态进行分析,容易抓住物理本质,便于物理过程的展开,使解题达到相应的深度。
(4)充分利用图形的教育功能。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对通过不同信道的知识的吸收比率是大不相同的:视觉83%、听觉11%、嗅觉3.5%、味觉1%、触觉1.5%。因而可以说, 大脑中储存着的知识中,极大多数是通过视觉和听觉获得的, 与视觉有关的“图形信息”占绝对高的比例,物理知识更是如此。因而当遇到物理问题时,若能提供一定量的物理图形,使之与大脑中储存的知识一致或相近时,就能使新旧知识处于“共振”状态,激活知识,思维被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到提高思维的敏捷性的作用。分析问题时穿插一些物理情景、受力分析图在充分激发新旧知识的基础上,有利于活跃思维,提高思维的有序化程度,合理、协调地利用图象和图景,可以促进各种知识之间的相互迁移,从而灵活地分析物理问题,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熟练掌握典型的物理情景及其模型,有利于思维的多向发散和聚合,升华为简洁、直观地思考问题,产生不同一般的思维解决方式,提高思维的独创性。
(5)重视解题后的反馈信息,做好“病历”记录工作。
习题的作用一方面是为了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为了检查自己所学的知识有没有漏洞,因而作业和单元练习中的错误就是知识和技能有漏洞的反映,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对作业中的错误,本人以为不但要改正,而且要把错的习题、错误的解法、错误的思维方法以及正确的思维方法记下来,以便以后利用饭后、就寝前等零星时间复习巩固,做到错过一次,不再错误,提高知识的准确度和解题的准确率。
明确了物理学习中需注意的事项后,我们要学会解决物理问题。问题解决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活动,它在人们的实际生活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解决问题。
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一般分为五步:第一步,确定问题;第二步,综合问题各种可能的状态;第三步,选择最佳问题解决方案;第四步,有效地监控问题解决的具体步骤;第五步,反馈与评价。
下面按物理问题解决的进程阐述一些物理问题解决方法。
(一) 审题方法
在解决一个问题之前,要先搞清楚这个问题的题意,也就是审题,这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审题对于解决问题很关键。
在审题时可以使用的方法有:
(1)重复的方法
重复也就是要多读几遍题目,这是常用的阅读理解方法。
(2)抓关键词句的方法
抓关键词句是一种获取信息的有效方法。
(3)运用图解的方法
物理解题过程中经常运用到图解法,它可以帮助思考和建立起清晰的物理图像,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 寻求思路,解答问题的方法
这是解题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可选用的方法有:
(1)自我鼓励的方法
实际教学当中,常有学生在面对一个题目时不知该用什么方法解答,此时若给其以鼓励,并稍加点拨或提醒,他们就会得出正确答案。
(2)知识准备的方法
有些物理问题可能涉及到多个物理过程,包含多个物理概念,需要运用多个物理规律。这样,解决起来一般会很费力气,需要学生有充足的知识准备。
(3)组织信息、选择正确解答的方法
问题的解答主要用到思维,在对题意理解了之后,接下来应该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将题目给出的条件充分组织析解。
下面简要介绍两种比较常用的启发式解题方法:
①手段——目的分析
将要达到的问题的目标状态或总目标分成若干子目标,通过实现一系列子目标,最终达到总目标,即解决问题。
②逆推法
逆推法是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往回走,倒退到起始状态的推理方法,也称为分析法。
(三)检验、总结、扩展的方法
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在解完一个物理题目后,一般会进行一些检验、总结和扩展,这也是这些学生作业和考试情况较好的原因之一,而学习较差的学生对此恰恰不太重视。
这个阶段一般是先检查验证解题的步骤和答案:看一看步骤是否符合逻辑——这其实就是看方法是否合理,思路是否清晰、严密;答案是否完整、合理、正确。
总之我们要不断地探索中学物理的学习方法,要让学生很乐于学习物理,善于解决物理问题。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应逐步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处理物理问题,真正做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1)明确目的,规范解题步骤。
每个同学都应明确,习题是一种为了掌握、巩固知识,形成技能而提供的一种有效的训练手段。解题时必须做到规范统一用物理符号,做到先分析物理过程,再列出必要的方程,最后联立方程求解,千万不可什么都设x,用数学代替物理,把物理数学化,也不要列一个等式,就代入数据解一下,从而造成解题步骤混乱,影响卷面的整洁,干扰思维深入,造成失分。
(2)注重一题多解,一题多议。
解一道题应充分发挥题目本身内涵的教育功能,不应把答案出来看作是解题的完成,恰恰相反,答案出来以后是自己总结回顾、提高自己整体把握能力的极好时机,不应错过。所以答案出来后,我们要回顾头来思考一下,看看自己是怎样解出来的,有什么经验和教训可以吸取,克服解题的盲目性,提高解题效益。
(3)注重分析推理的严密性。
解题象破案一样,分析推理要步步为营,要以最基本的知识、规律作为推理的依据,千万不能想当然。一般情况下可以从以下几种方法入手进行分析:
①从初始条件出发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根据题目所给的已知条件,根据力和运动关系,分析出物体的运动状况,然后根据动力学规律列方程求解;
例如,一个劈形物体M,各面均光滑,放在固定的斜面上,上表面水平,在上表面放一光滑的小球m,劈形物体从静止开始释放,则小球在碰到斜面前的运动轨迹是:
A、沿斜面向下的直线;B、无规则曲线;
C、竖直向下的直线;D、抛物线。
分析与解、劈形物体在斜面上从静止释放后,沿斜面加速下滑的过程中,在其光滑水平面的小球只受重力和支持力作用,在水平方向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因小球原来是静止的,故小球在水平方向上不会运动,只能在竖直方向上运动,因此小球在碰到斜面之前做竖直向下的直线运动。
②抓住临界状态进行分析
所谓临界状态是指在一种运动形式转变为另一种运动形式的过程中,存在的一种特殊状态,它既是前一种运动形式的结束,又是后一种运动的开始。因此抓住临界状态进行分析,容易抓住物理本质,便于物理过程的展开,使解题达到相应的深度。
(4)充分利用图形的教育功能。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对通过不同信道的知识的吸收比率是大不相同的:视觉83%、听觉11%、嗅觉3.5%、味觉1%、触觉1.5%。因而可以说, 大脑中储存着的知识中,极大多数是通过视觉和听觉获得的, 与视觉有关的“图形信息”占绝对高的比例,物理知识更是如此。因而当遇到物理问题时,若能提供一定量的物理图形,使之与大脑中储存的知识一致或相近时,就能使新旧知识处于“共振”状态,激活知识,思维被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到提高思维的敏捷性的作用。分析问题时穿插一些物理情景、受力分析图在充分激发新旧知识的基础上,有利于活跃思维,提高思维的有序化程度,合理、协调地利用图象和图景,可以促进各种知识之间的相互迁移,从而灵活地分析物理问题,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熟练掌握典型的物理情景及其模型,有利于思维的多向发散和聚合,升华为简洁、直观地思考问题,产生不同一般的思维解决方式,提高思维的独创性。
(5)重视解题后的反馈信息,做好“病历”记录工作。
习题的作用一方面是为了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为了检查自己所学的知识有没有漏洞,因而作业和单元练习中的错误就是知识和技能有漏洞的反映,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对作业中的错误,本人以为不但要改正,而且要把错的习题、错误的解法、错误的思维方法以及正确的思维方法记下来,以便以后利用饭后、就寝前等零星时间复习巩固,做到错过一次,不再错误,提高知识的准确度和解题的准确率。
明确了物理学习中需注意的事项后,我们要学会解决物理问题。问题解决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活动,它在人们的实际生活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解决问题。
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一般分为五步:第一步,确定问题;第二步,综合问题各种可能的状态;第三步,选择最佳问题解决方案;第四步,有效地监控问题解决的具体步骤;第五步,反馈与评价。
下面按物理问题解决的进程阐述一些物理问题解决方法。
(一) 审题方法
在解决一个问题之前,要先搞清楚这个问题的题意,也就是审题,这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审题对于解决问题很关键。
在审题时可以使用的方法有:
(1)重复的方法
重复也就是要多读几遍题目,这是常用的阅读理解方法。
(2)抓关键词句的方法
抓关键词句是一种获取信息的有效方法。
(3)运用图解的方法
物理解题过程中经常运用到图解法,它可以帮助思考和建立起清晰的物理图像,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 寻求思路,解答问题的方法
这是解题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可选用的方法有:
(1)自我鼓励的方法
实际教学当中,常有学生在面对一个题目时不知该用什么方法解答,此时若给其以鼓励,并稍加点拨或提醒,他们就会得出正确答案。
(2)知识准备的方法
有些物理问题可能涉及到多个物理过程,包含多个物理概念,需要运用多个物理规律。这样,解决起来一般会很费力气,需要学生有充足的知识准备。
(3)组织信息、选择正确解答的方法
问题的解答主要用到思维,在对题意理解了之后,接下来应该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将题目给出的条件充分组织析解。
下面简要介绍两种比较常用的启发式解题方法:
①手段——目的分析
将要达到的问题的目标状态或总目标分成若干子目标,通过实现一系列子目标,最终达到总目标,即解决问题。
②逆推法
逆推法是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往回走,倒退到起始状态的推理方法,也称为分析法。
(三)检验、总结、扩展的方法
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在解完一个物理题目后,一般会进行一些检验、总结和扩展,这也是这些学生作业和考试情况较好的原因之一,而学习较差的学生对此恰恰不太重视。
这个阶段一般是先检查验证解题的步骤和答案:看一看步骤是否符合逻辑——这其实就是看方法是否合理,思路是否清晰、严密;答案是否完整、合理、正确。
总之我们要不断地探索中学物理的学习方法,要让学生很乐于学习物理,善于解决物理问题。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应逐步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处理物理问题,真正做到举一反三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