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美术课堂趣味化教学研究
【作者】 吕蒙蒙
【机构】 济南市辅仁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简单的教授美术知识技能已经不能满足现在教育的发展,如何使美术教学变的生动有趣,从使学生真正的热爱艺术变的尤为重要。用故事把整节课的内容串联起来;让孩子自己去体验,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鼓励孩子用不同的材料进行美术创作。这些方法能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提高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唤醒孩子的艺术感知。同时能够给教师提供了一些方法技巧提高教学的效果。
关键字:趣味性;故事;体验;材料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美术课程要强调愉悦性,而趣味性的美术教学可以为学生营造快乐的氛围,愉悦的环境,可以激起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丰富的知识还可以让学生的学习与快乐愉悦并存。为了让我们的美术课堂变得有趣味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用故事把整节课的内容串联起来。
小学生年龄比较小,他们活泼可爱,对新鲜有趣的事物充满了兴趣。小学美术课要想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就应该从孩子心里特点出发,抓住孩子的心理,爱好,投其所好,同时又能利用他们的喜好引导到教师所教授的新知识,并且能让孩子对新学习的内容产生共振,从而更容易接受新学习的内容。故事作为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因而故事本身具有非常强的趣味性。在课的设计上用故事把整节课的内容串起来,能使整节课,变得的跌荡起伏,富有生趣,从而更容易抓住孩子的注意力,使整节课,变得更加生动。例如我在讲《主体与背景》这一节课的时候,我把整节课的内容用喜洋洋,美洋洋,懒洋洋拍照这个故事把课的内容串联起来,同时穿插整节课要讲的知识点,使一节简单的比较枯燥的造型课,变成了一节生动有趣的带有故事情节的美术课,同时孩子还更容易去接受老师讲的新内容,整节课孩子们听的津津有味,而且使他们在愉悦的体验中获得了丰富的知识。
二、让孩子自己去体验,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
虽然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动手能力可能比较弱,但是他们有非常强的自主性,渴望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因此当他们去独立完成一件事情的时候往往比较投入。而且小学生好奇心强,对所有的事物都充满了兴趣,对所有的东西都喜欢看一看,摸一摸,研究一下。因此美术课上让他们自己主动的去体验,去观察问题,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时候他们往往对学习充满了兴趣,学习从枯燥乏味的灌输变成了自主自愿的参与,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是主动的,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当让孩子去体验,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时课堂变得更有趣味性。在2016年山东省德育优质课讲《青铜器》一课时,教师让孩子去想想关于青铜器自己想了解什么,并通过自己去看看,摸摸发现青铜器上的纹样有什么特点,通过观察,研究,孩子自己发现了青铜器上纹样的特点和分类。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教师只起到了引导的作用,所以整个过程中孩子们学的特别有兴趣。
三、鼓励孩子用不同的材料进行美术 创作。
美术课有很多内容是设计课,需要动手操作,要动手操作就离不开材料,传统美术课堂往往以手绘为主,形式比较单调,课的内容比较枯燥,难以引起孩子的兴趣。而引导孩子用不同的材料,以不同的形式进行创作孩子往往会觉得比较新鲜。同时美术课作为一种手脑并用的课程,材料是进行美术创作的物质基础,每一种材料都有其不同特性和创造价值,卡纸的可塑性,毛线的柔软流畅性,石头的坚硬的特性等等,当这些东西被组合设计成有趣的美术作品时不仅培养了孩子的想象创作能力,并且培养了孩子的环保意识和主体意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人教版小学美术《点,线,面》一课是一节造型课,一般是用手绘的方法进行创作,所以显得比较枯燥,为了让这节课,变的生动有趣,我让孩子用豆子,扣子,各种各样的线进行粘贴,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不仅体会到如何去组织点线面,还锻炼了动手能力,让一节比较简单的枯燥的课,变得生动有趣。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实践证明,美术趣味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醒孩子的艺术感知,鼓舞孩子动手动脑的积极性。从而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并在活动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
作者简介:吕蒙蒙,职称:小教二级,学历:大学本科,学位:文学学士,性别:女.
关键字:趣味性;故事;体验;材料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美术课程要强调愉悦性,而趣味性的美术教学可以为学生营造快乐的氛围,愉悦的环境,可以激起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丰富的知识还可以让学生的学习与快乐愉悦并存。为了让我们的美术课堂变得有趣味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用故事把整节课的内容串联起来。
小学生年龄比较小,他们活泼可爱,对新鲜有趣的事物充满了兴趣。小学美术课要想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就应该从孩子心里特点出发,抓住孩子的心理,爱好,投其所好,同时又能利用他们的喜好引导到教师所教授的新知识,并且能让孩子对新学习的内容产生共振,从而更容易接受新学习的内容。故事作为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因而故事本身具有非常强的趣味性。在课的设计上用故事把整节课的内容串起来,能使整节课,变得的跌荡起伏,富有生趣,从而更容易抓住孩子的注意力,使整节课,变得更加生动。例如我在讲《主体与背景》这一节课的时候,我把整节课的内容用喜洋洋,美洋洋,懒洋洋拍照这个故事把课的内容串联起来,同时穿插整节课要讲的知识点,使一节简单的比较枯燥的造型课,变成了一节生动有趣的带有故事情节的美术课,同时孩子还更容易去接受老师讲的新内容,整节课孩子们听的津津有味,而且使他们在愉悦的体验中获得了丰富的知识。
二、让孩子自己去体验,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
虽然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动手能力可能比较弱,但是他们有非常强的自主性,渴望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因此当他们去独立完成一件事情的时候往往比较投入。而且小学生好奇心强,对所有的事物都充满了兴趣,对所有的东西都喜欢看一看,摸一摸,研究一下。因此美术课上让他们自己主动的去体验,去观察问题,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时候他们往往对学习充满了兴趣,学习从枯燥乏味的灌输变成了自主自愿的参与,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是主动的,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当让孩子去体验,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时课堂变得更有趣味性。在2016年山东省德育优质课讲《青铜器》一课时,教师让孩子去想想关于青铜器自己想了解什么,并通过自己去看看,摸摸发现青铜器上的纹样有什么特点,通过观察,研究,孩子自己发现了青铜器上纹样的特点和分类。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教师只起到了引导的作用,所以整个过程中孩子们学的特别有兴趣。
三、鼓励孩子用不同的材料进行美术 创作。
美术课有很多内容是设计课,需要动手操作,要动手操作就离不开材料,传统美术课堂往往以手绘为主,形式比较单调,课的内容比较枯燥,难以引起孩子的兴趣。而引导孩子用不同的材料,以不同的形式进行创作孩子往往会觉得比较新鲜。同时美术课作为一种手脑并用的课程,材料是进行美术创作的物质基础,每一种材料都有其不同特性和创造价值,卡纸的可塑性,毛线的柔软流畅性,石头的坚硬的特性等等,当这些东西被组合设计成有趣的美术作品时不仅培养了孩子的想象创作能力,并且培养了孩子的环保意识和主体意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人教版小学美术《点,线,面》一课是一节造型课,一般是用手绘的方法进行创作,所以显得比较枯燥,为了让这节课,变的生动有趣,我让孩子用豆子,扣子,各种各样的线进行粘贴,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不仅体会到如何去组织点线面,还锻炼了动手能力,让一节比较简单的枯燥的课,变得生动有趣。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实践证明,美术趣味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醒孩子的艺术感知,鼓舞孩子动手动脑的积极性。从而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并在活动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
作者简介:吕蒙蒙,职称:小教二级,学历:大学本科,学位:文学学士,性别: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