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如何有效提高初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作者】 张广娟

【机构】 青海省三江源民族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作为语文教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语文教学中首要解决的问题,也是语文基础教育在初中阶段的主要任务。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只要解决好学生兴趣这一问题,才能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那么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呢,本文笔者就此问题进行阐述。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生学习;兴趣培养;
  曾有一位名人这样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化,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老师,是学好各门课程的起点和催化剂。有了兴趣,人才能产生不可遏止的求知欲望。“未见意趣,必不乐学。”没有了兴趣,也就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呢?
  一、全面提升自身素质,彰显教师魅力
  所谓“亲其师则信其道”。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文学修养和业务水平,要重视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注入新的血液和养分。教师的语言应该有春风化雨的作用。真挚热烈的情,是开启学生心智的钥匙。有了它,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喜爱和信赖,学生才能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诲,“爱屋及乌”地喜爱老师教授的知识。幽默风趣也是一种颇有魅力的艺术手法。富有幽默的教学可以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驱除疲劳,保持学习热情。此外,临场应变能力也是体现教师素质的一个方面。事实证明,学生尊敬和喜爱的是一专多能的老师。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适时培养自身能力,锐意进取,大胆创新。
  二、结合学生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推动人们获得知识和从事某种活动的精神力量。因而,老师只有理解和尊重学生,才能调动起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只有学生的积极性高了,才会有浓厚的兴趣学习语文。因此,老师要善于蹲下身来,睁大眼睛观察学生细微的变化,仔细聆听学生的真切感受,怀着一颗慈爱而宽容的心去引导、启迪他们,深入学学生中去。当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思维碰撞闪现火花时,则在倾听中努力感受和寻找,并给予及时的肯定、鼓励。,实践证明,教师若以满腔的热情帮助、诱导每一位学生,以真诚的态度和每一们学生交流,尊重理解他们,学生就会从内心里感受到老师的真诚,从而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效应。
  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学习的情感动力,是求知欲的源泉。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寻幽探胜。作为语文教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语文教学中首要解决的问题,也是语文基础教育在初中阶段的主要任务。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校有着重要的教学任务,许多教师在学生入学时及日常交流中经常对学生进行文化课学习重要意义的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基础知识和技能之间的关系。对此,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注意了解的内容和特点,并发掘文化课的彼此联系,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这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诚然,仅此一点学是不够的,还应让学生在语文知识的运用中亲身体会语文只是在生活的应用,使之感到学之有用,方能使学生学之有趣。因此,应让他们留心观察生活。结果证明:通过“学”、“选”、“评”、“做”一系列活动,学生不但对文化知识有了进一步掌握,而且直接感受到了语文知识的应用价值。这样,学生对语文学习也产生了较为浓厚的兴趣,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活跃课堂气氛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把学习中的“乐”提到如此地位,是有其根据的。应该怎样让学生成为学习语文的“乐之者”呢?首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造教学情景,在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环节上下功夫。“活跃”的表现形式最突出的特征即学生在教师指导启发下“思”和“言”的活跃,尤其是“言”的活跃。为此,备课时要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的差异,设计一些难易程度不一、详略要求有别的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分别要求。在课堂上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语文能力,把握机会及时进行激发和启示,创造条件为学生的“思”和“言”提供机会,使他们产生“言”的欲望,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的不断总结与创新过程中,传统的“填鸭式”教学逐渐被适合学生的兴趣教学所取代。学生头脑中的知识是在教师创建的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吸取进去的。因而创建良好的情景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上好语文课非常关键的一步。
  初中语文课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有纯语言文字方面的内容,有研究地理的文章,有探讨天文的课文,有介绍人物的传记,有数理化和计算机方面的科普知识,有历史事件和人物方面的内容等。教师要充分运用丰富的语文知识,旁证博引;运用教学语言合理生动、形象,贴切的比喻,从而能启发学生丰富的联想;恰当的设问,能让学生充满兴趣的思考。通过老师对课堂知识精心的设计,把学生引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满好奇心,处于时而惊讶,时而赞叹之中。所有这些必须是教师课前准备好的,工作只有做到胸有成竹,上课时才能恰如其分的合理教学内容运用。这样的情景营造,增强了学习语文的兴趣,为以后的深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巧妙运用对照比较的教学方法
  鲜明对比能引起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更有利于了解作品内容,还可以增强知识的牢固性。如教学《孔乙已》和《范进中举》两文后,教师可以就人物形象、思想意蕴、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比较鉴赏。两人物生活在不同时代,同处于贫困潦倒地位,同受封建科举毒害,一个叩开功名富贵大门,一个连半个秀才没捞到。孔乙已在被旁人嘲笑时,硬撑起读书人架子辩白,尽管饿得要死,也不肯脱去长衫子;范进被岳父无端辱骂,还唯唯连声,穷得揭不开锅,能在广众中寻人买鸡;孔乙己被人戏弄“当真识字么?”他显出不屑置辩神气;范进中举后,乡绅拜访、拉拢,他连称“幸得老先生门下”。这样多方面比较,学生便有了强烈探究兴趣,就能开拓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在教学语文其他方面的知识时,也可用此法。比如教学语序不同表达意义也不同时,可出示“比较‘屡战屡败’与‘屡败屡战’两词语的意思”,学生经过深入细致比较后.发现两词表意截然不同,他们便能从比较中知道语序不同词义不同的道理。
  五、有针对性的适时提问
  教师在课堂提问要难易适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过浅达不到锻炼的目的;过难又容易使学生茫然失措,产生畏难情绪。对于较难的问题教师可以请优生回答;而较容易的题目,则可以成绩稍差的学生回答。当学生在回答问题遇到困难时,教师应适时并恰到好处地启发指点。这样难易有别、因人而异地提问,使每一个学生都可能取得成功而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从而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全面了解自己的学生,分析学生的思维结构,运用学生思维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观点,注意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思维角度,鼓励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提出各种不同的见解。因人施教,使全体学生都有所得。
  六、采用激励机制,促使学生提高学习
  部分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是由于把失败归因于能力低下这种不可控制因素,因此会丧失信心,对学习冷漠,听任失败。长此以往会出现“习得性无助”现象。教师应帮助学生认清失败的积极归因,使之明白失败并非欠缺能力或运气不佳,而是由个人程度不够这种可控制因素导致的,这样才能使他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并会加倍努力学习。对部分底子薄的学生应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把基础提高,以取得较好成绩,让学生体会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乐趣,并从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和愉快的情感体验,学生尝到了学习的甜头自然也会对学习渐渐产生兴趣。将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认可和对待,承认学生在教师的权利范围内是有价值的。这样不仅教师对他的情感是真诚的,学生在教师的肯定与赞赏过程中认识到自身的价值,获得成就感,因而也就稳定了其学习兴趣。值得提一点的是教师对学生的表扬与鼓励必须有根有据,恰如其分,而无原则地泛滥表扬是起不到积极作用的。虽然激发语文学习兴趣并百朝夕之间便可达到的,但只要我们能正视学生的实际,从教育的特点出发,积极探索教学捷径,努力重视培养、激发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兴趣。那么透彻、迅捷、愉快地学习就不再是难事了。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中,依据教材内容、特点以及语文知识的方方面面,适时地采用不同方式提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他们自觉、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定能学好语文,提高语文成绩。
  参考文献:
  [1]王江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点随想[J];学苑教育;2011年14期
  [2]郭云青;浅谈如何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效率[J];成才之路;2011年06期
  [3]魏双兰;浅谈如何激发初中生学习语文的兴趣[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07期
  [4]胡曙光;培养探究思维能力,激发化学学习兴趣[J];考试周刊;2009年3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