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生数学素养培养的实践策略探寻
【作者】 刘素琼
【机构】 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代市镇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培养学生数学素养,是数学教学的根本任务。在实践中,我们要把这一任务依据目标要求和不同内容,细化日常教学中去,通过激趣、培养质疑思维、领会数学思想方法等途径加以落实。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数学素养 培养 实践策略
各个学科都有自身的培养任务。现目前我们常说的核心素养,是一个整体概念,落实到具体学科中就有较为具体的名称了。如何语文课程的核心素养,就是语文素养,当然,数学就是数学素养了。数学素养是什么,对于小学生,大抵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即具有适应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包括数学意识、数学思考、数学交流、数学应用以及数学人文精神等方面。数学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落实到日常教学中去,才能让学生获得扎实有效的素养培养。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非智力因素,是认知的积极倾向。属于情感中的因素,培养学生兴趣,不仅有利于催发学生学习动力,促使主体性发挥,还对学生以后学习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要培养学生数学素养,我们应加强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使之乐意学数学。实践中,我们可采取激励评价、动手操作、引入竞争机制、多媒体教学等方法去激发学生兴趣,使之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快乐。
二、创造生活情境,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数学品质
数学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对教材进行加工,有创造的设计教学过程。”数学教育是要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必须开放小教室,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中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吸收并引进与现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数学信息资料来处理教材,整理教材,重组教材内容。我们知道发现一个问题,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特别要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思考:这个情境存在怎样的数学问题,发现这些问题,并能提出问题,然后自主探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如在教学四年级下期的《找规律》一课时,课前,我们就可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最近几个周,有十个同学表现特别优秀。到底是谁呢?我要和他们握手。”于是,我走下讲台,和他们握手了10次手。“大家知道他们是谁了吗?”学生愕然,欲言又止。“你想说什么?”一个同学起立:“老师,你没跟10个同学握手啊!”“我明明握了10次呀!”“老师,你跟有些同学握了一次手,跟有些同学握了两次手,都握乱了。应该有顺序地每人握一次手。”问题在意料之中出来了!我顺水推舟,“看来要进行‘有序’排列啊!这节课我们就来寻找有序排列的规律。”接着出示三个木偶和三顶帽子,提出要求:每个木偶配一顶帽子,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学生愉快地开始了自主探究活动。这就是一个生活情境,在这过程中,学生敢于质疑活动中的方法,造成认知冲突,进而进到教学主题中去。
三、续编生活故事,让学生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思想、方法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按照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合理恰当地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打造出学生喜欢的熟悉的生活课堂。并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思考、续编、交流,加深对数学的理解,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交流素养。我们知道,数学素养的形成与语言是紧密联系的,正确的数学语言能更准确、清晰地反映一个人的思维过程,展示了思维能力的发展水平。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思想、观点,就可引导学生续编生活故事,发展数学素养。如学习一年级上册13-7退位减法时,让学生在桌子上摆1捆又3根小棒,然后让学生拿走7根小棒,他们用了不同的方法,均得出结果6。他们各自讲思考过程,有的讲:先一根一根拿,拿走3根不够时,打开1捆,接着拿4根,最后得6;有的讲:个位3不够减7,取一捆打开是10,用10-7=3,再把剩下的3合起来,3+3=6…… 学生在亲身感受下,能有条理地讲述“破十法”计算方法与过程,明确算理,发展了语言的表达能力。教学时,让学生边动手操作边出声思考是一条十分有效的训练学生学会表达自己思想观点的途径。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锻炼,从而帮助学生把抽象的语言具体化,形象化。
四、注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素养
弗赖登塔尔提出:“数学学习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与游泳、骑自行车一样,不经过亲身体验,仅仅从看书本、听讲解、观察他人的演示是学不会的。”教学中,我们提倡学生“做数学、用数学”,就是为学生提供进行数学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开展操作实验、猜想验证、合作探究、共享交流、尝试修正等一系列探索性数学活动,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在经历与体验中逐步形成数学观点、数学思想方法,形成理解数学知识的有效学习策略,促进数学素养的提高。
数学素养的形成与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涉及的问题很多,不仅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来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也可以结合其他的途径进行培养。我们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在践行新课标过程中,要把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作为有意识的教学活动,切实把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行为,使其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应用价值所在,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发展,学生将来发展奠基。
参考文献:
[1]丁美玲,浅谈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具体培养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6年。
[2]纪艳梅,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J].新课程,2017年。
[3]李斌成,浅谈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J].考试周刊,2017年。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数学素养 培养 实践策略
各个学科都有自身的培养任务。现目前我们常说的核心素养,是一个整体概念,落实到具体学科中就有较为具体的名称了。如何语文课程的核心素养,就是语文素养,当然,数学就是数学素养了。数学素养是什么,对于小学生,大抵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即具有适应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包括数学意识、数学思考、数学交流、数学应用以及数学人文精神等方面。数学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落实到日常教学中去,才能让学生获得扎实有效的素养培养。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非智力因素,是认知的积极倾向。属于情感中的因素,培养学生兴趣,不仅有利于催发学生学习动力,促使主体性发挥,还对学生以后学习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要培养学生数学素养,我们应加强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使之乐意学数学。实践中,我们可采取激励评价、动手操作、引入竞争机制、多媒体教学等方法去激发学生兴趣,使之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快乐。
二、创造生活情境,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数学品质
数学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对教材进行加工,有创造的设计教学过程。”数学教育是要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必须开放小教室,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中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吸收并引进与现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数学信息资料来处理教材,整理教材,重组教材内容。我们知道发现一个问题,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特别要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思考:这个情境存在怎样的数学问题,发现这些问题,并能提出问题,然后自主探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如在教学四年级下期的《找规律》一课时,课前,我们就可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最近几个周,有十个同学表现特别优秀。到底是谁呢?我要和他们握手。”于是,我走下讲台,和他们握手了10次手。“大家知道他们是谁了吗?”学生愕然,欲言又止。“你想说什么?”一个同学起立:“老师,你没跟10个同学握手啊!”“我明明握了10次呀!”“老师,你跟有些同学握了一次手,跟有些同学握了两次手,都握乱了。应该有顺序地每人握一次手。”问题在意料之中出来了!我顺水推舟,“看来要进行‘有序’排列啊!这节课我们就来寻找有序排列的规律。”接着出示三个木偶和三顶帽子,提出要求:每个木偶配一顶帽子,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学生愉快地开始了自主探究活动。这就是一个生活情境,在这过程中,学生敢于质疑活动中的方法,造成认知冲突,进而进到教学主题中去。
三、续编生活故事,让学生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思想、方法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按照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合理恰当地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打造出学生喜欢的熟悉的生活课堂。并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思考、续编、交流,加深对数学的理解,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交流素养。我们知道,数学素养的形成与语言是紧密联系的,正确的数学语言能更准确、清晰地反映一个人的思维过程,展示了思维能力的发展水平。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思想、观点,就可引导学生续编生活故事,发展数学素养。如学习一年级上册13-7退位减法时,让学生在桌子上摆1捆又3根小棒,然后让学生拿走7根小棒,他们用了不同的方法,均得出结果6。他们各自讲思考过程,有的讲:先一根一根拿,拿走3根不够时,打开1捆,接着拿4根,最后得6;有的讲:个位3不够减7,取一捆打开是10,用10-7=3,再把剩下的3合起来,3+3=6…… 学生在亲身感受下,能有条理地讲述“破十法”计算方法与过程,明确算理,发展了语言的表达能力。教学时,让学生边动手操作边出声思考是一条十分有效的训练学生学会表达自己思想观点的途径。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锻炼,从而帮助学生把抽象的语言具体化,形象化。
四、注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素养
弗赖登塔尔提出:“数学学习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与游泳、骑自行车一样,不经过亲身体验,仅仅从看书本、听讲解、观察他人的演示是学不会的。”教学中,我们提倡学生“做数学、用数学”,就是为学生提供进行数学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开展操作实验、猜想验证、合作探究、共享交流、尝试修正等一系列探索性数学活动,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在经历与体验中逐步形成数学观点、数学思想方法,形成理解数学知识的有效学习策略,促进数学素养的提高。
数学素养的形成与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涉及的问题很多,不仅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来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也可以结合其他的途径进行培养。我们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在践行新课标过程中,要把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作为有意识的教学活动,切实把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行为,使其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应用价值所在,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发展,学生将来发展奠基。
参考文献:
[1]丁美玲,浅谈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具体培养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6年。
[2]纪艳梅,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J].新课程,2017年。
[3]李斌成,浅谈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J].考试周刊,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