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中职学生现状调查及分析

【作者】 赵 妍

【机构】 山东省青岛城阳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中职学校的学生与普通高中的学生相比,两者在学业状况、职业发展定位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因此作为中职学校的班主任,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发现每一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只有在全面、深入的了解和把握中职生特征的前提下,才能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教育策略。通过这次调查,得出了中职学生所具有的独特的心理特点分析如下几个方面。
  一、自卑心理比较明显,缺乏自信心
  目前,中职学校学生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这种心理主要源自以下几个方面:
  (一)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在我国的教育文化传统中,“学而优则仕”的观点一直盘踞在人们的脑海中,近年来还表现出“学而优则富”、“学而优则名”等特点。人们普遍认为,通过中职学校的学习似乎很难达到其中的目标,认为中职学校学生毕业后是当工人的,从事的是具体的技术活,当“官”或当老板的可能性比较小。因此,就读职业教育实属无奈的选择,是学业失败的象征。
  (二) 受招生制度等因素的影响
  我国的招生考试录取制度,则进一步佐证了人们的观念,客观上在中职学校的学生中形成了“低人一等”、“丢人现眼”等自卑心理,学生入学报到后总感到“灰溜溜的”、“自己都觉得自己不像大学生”,心情郁闷、压抑,失落感、挫折感十分强烈,心理上非常自卑,对自己缺乏应有的自信。经历了中考的筛选,进入到中职学校就读学生的成绩相对较差,学习基础相对薄弱,学业上的失败则进一步加重了学生的自卑心理。
  (三) 受职校生的生源状况的影响
  中职学校呈现出农村学生多、贫困生多等特征,对贫困生来说,既要为在艰苦的条件下完成学业而拼搏,同时又要与时时袭上心来的精神压力斗争;既要以微薄的经费应对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支出,又要面对各种歧视、非议、刁难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心理痛苦,如果不能很好的疏导与调节,极易产生自卑心理,导致自信心丧失。
  二、普遍拥有实用的学习观,实惠的择业观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这就决定了学生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大多数学生能将在校学习与未来就业挂起钩来,意识到今天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自己未来的工作。正因为这样,中职学校的学生更加喜欢上专业课,尤其是专业实践课,相反,对文化课则比较忽视,因为他们认为文化理论知识距离工作实际更加遥远。客观来讲,学生能把自己的学习与今后的工作联系起来,有利于学生的学业发展,但仅仅以是否“有用”作为学习的取舍标准,难免会影响到学生系统知识的构建,这种功利化的学习观会影响到学生今后工作的灵活性及广泛适应性,最终影响其职业发展的宽度和高度以及可持续发展。因此,中职学校的班主任应该注重提示引导学生避免那种极度注重短期性和功利性的学习观,提醒学生着眼于长远,放眼未来,全面发展,正确处理“专”与“宽”、“近”与“远”之间的关系。
  三、形象思维发展较快,技能水平较高
  职业教育教学最为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实践性。实验、实训、实习、课程设计及必要设计等实践性教学在整个教学计划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此,职校生一般能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操作技能,大都能完成本专业比较复杂的技能技术任务,毕业后能马上顶岗操作。与普通学校毕业的学生比较,职校生的技能技术水平相对更高,具有更强的适应职业实践的能力。
  四、学习动机存在多元化特征
  受我国传统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社会上鄙薄职业教育的现象依然大量存在,这就造成了学生对职业教育“望而却步”,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出于无奈才进入中职学校。而这样势必造成中职学校学生学习动机的主动与被动的分野。有关学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选取江苏省13所中等中职学校(包括中专、职高)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学习动机倾向呈明显分化的趋势。其中, 就业为主导性学习动机的占到了35.1%;以对口升学为主导性学习动机的占到了33.4%;以专业兴趣和提高自身素质为主导性学习动机的占到了18.9%;“父母意愿”和“别无选择”这两个学习动机各占到了6.3%。1由此可见,中职学校学生的学习动机呈现多元化的倾向。
  五、就业意识强,就业心理焦虑较重
  对多数职校生而言,入学的目的是为了学习理论知识、掌握实践技能,为今后能找到理想的工作而努力。为了能学以致用,找到理想的工作,大多数职校生非常关注就业信息,从而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职业,表现出较强的择业意识。虽说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技能型人才的短缺,对中职学校毕业生的需求量很大,很多专业的学生非常受社会的欢迎。但仍有部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不容乐观,学生就业心理焦虑现象较重。
  对此,班主任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应该深入细致,各方面工作都应该和学生的发展出路密切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科学合理的就业观念;加强就业指导,辩证的分析各自的优势和薄弱之处,教育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条件、兴趣特长和社会发展要求,恰当的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和发展道路,不盲目攀比,不随波逐流。
  六、情感成熟较早
  中职学校学生的情感成熟较早,情感的较早成熟,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在人际交往方面
  由于没有升学的压力,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更轻松的心态来面对学习生活中的人和事,喜欢与人交往,尤其喜欢与自己未来职业紧密相关的人群交往,在待人接物方面比普通学校的学生更为成熟和老练,与社会各阶层人员之间的情谊也得到了发展。
  (二) 在职业道德情感方面
  由于经常地进行实践训练与实习这样的活动,更早的接触到工作实践,因此,更容易对职业产生情感,从而养成一些优良的道德意志品质,如热爱劳动、能吃苦、不怕脏累、尊敬师傅、注意团结协作、遵守劳动纪律、珍惜集体荣誉、爱护劳动成果等,这表明他们的道德情感发展较快、较早。
  (三) 在恋爱观方面
  处于青春期的职校生,身心发展上的第二、第三性征得相继出现,男女的性别意识进一步增强,有了解异性的好奇与冲动,这是他们出现恋爱现象的基础。信息时代媒体力量的“催化剂”的作用、升学压力的解脱、学习行为的相对自主性、时间和精力的“过剩”、社会化程度的加深、学校的管理制度的相对宽松等,都是导致他们过早地、盲目地恋爱的因素。有的学校恋爱现象相当普遍,职校生不再因为某位同学恋爱而大惊小怪,相反,对没有恋爱对象的学生,他们反而“刮目相看”了。
  参考文献:
   1管梅娟.职业中专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M].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4,1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