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作者】 李 勇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思源实验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在全面践行新课标的今天,我们如何把新课标理念用之于物理实验教学,就成为我们基于新课标实践的重要内容。在实践中,明确实验目标,强化学生主体,打破实验分类界限,实施生活化物理教学等都是新课标的强烈要求。
关键词:初中物理 新课标 实验教学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有很多原理、规律都必须依靠实验来加以证明。也就是说,实验在其中扮演的作用,是双重的,一是原理、规律等观点的验证平台,二是作为课堂的一种知识,可担当着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在全面践行新课标的今天,其明确指出“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具体到实验教学,也作了具体要求,分别从“三维目标”中进行了详解。作为物理实践教学的我们,如何化新课标理念为具体实践,就成为是否科学合理落实新课标要求的重要探索。下面,我结合多年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谈谈基于新课标背景下的课堂教学。
一、转变实验教学观念,明确实验教学目标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物理学习的主体。”作为新课标背景下的实验教学,自然也应强调学生是主体的理念。要落实这种理念,我们就必须从传统“教师中心论”中转变观念,扮演新课标要求的“学习的引导者”、“活动的组织者”、“平等中的首席”等角色,实施以学为中心的教的服务于教学,通过多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激趣、诱思,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来,这样才能算是学生的主体性得以落实。与实验教学联系,就要做到不再以学习知识和技能为唯一目的。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兴趣和操作创新精神,训练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以及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养成实事求是的探索科学的态度。只有这样的实验教学,才是新课标所希望的教学,才能很好地落实新课标要求。
二、打破实验分类界限,引导学生乐于探究
实验分类方法很多,按不同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新课标在教学上分为了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并对这两种实验教学方式提出了具体建议。但同时又说到这种分类不是硬性的,教学中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这体现了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自由性。落实到实践中,就是要求我们要打破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可以把演示实验变为分组实验,也可反之。
实验操作本是一种动手能力的培养,没有反复地“在游泳中学游泳”的实践,是不可能获得这种能力的提升的。因此,实验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参与到动手操作中来,这既是体现学生是主体理念的需要,也是发展能力的必然要求。传统中我们说学生“纸上操作得一百,实际动手不及格”的现象,实际上就是对传统实验教学“教师做、学生看”模式的否定。这样不仅不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而且还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情况:迷信教师,教师说的一切都不质疑,抹杀学生的创新能力;怀疑实验结论的正确性,因为是教师独自做的实验,学生完全有理由相信这是一场魔术般的表演。鉴于此,我们应该摆脱教材编排的束缚,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来,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的机会。例如:摩擦起电和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这两个实验,现象很明显,也很有趣。但是,电荷看不见、摸不着,对初学者比较抽象,甚至他们对用不同的材料摩擦后可以出现两种不同的电荷这一事实,完全不能理解。如果能让学生自己准备或者选择器材来完成这些实验,既能让学生切身感受两种电荷的存在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还能提高学生探索科学的积极性。对创新精神的培养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充分挖掘实验资源,实施生活化物理教学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物理教学的根本理念。新课标明确指出:“让学生通过学习和探索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并能将其应用于实践,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础。”因此,作为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的实验教学,其内容我们不能仅局限于教材、实验室等现有设备,生活化实验资源也是教育资源的重要内容。随处可见的生活用品多可以成为实验器材。在我校组织的一次《压强》“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中,课堂上就出现了许多的生活用品,其中一位老师在碗底涂上墨汁,印在白纸上来说明受力面积就是互相挤压的两个物体的接触面积。这一小实验,器材简单、便于操作,留给学生的影响却非常深刻。还有一位老师利用一根锯条和一块磁铁演示了压力的方向是垂直于受压物体表面的,以及重物对斜面压力大小与倾斜程度的关系。还有些老师利用铁钉、气球、铅笔、河沙、砖块等常见的物体探究了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体现了挖掘了生活中的实验资源,还拓展了实验教学内容,实施了生活化实验教学,这对引导学生发现生活物理,以及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实用性起到了“引荐”作用。不仅如此,书上的小实验、小制作都是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能够完成的,这些实验都是我们实施生活化教学的一种良好平台,教学中,我们可加以引导,让学生发现更多的类似趣味现象。例如:制作小电动机、不倒翁、潜水艇模型、小电铃,纸锅烧开水等小实验,都很贴近生活,可操作性强,也有着极高的趣味性。不仅能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索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更能够对学过的知识起到加深巩固的作用,也能对以后运用物理知识反哺生活起到重要作用。
总之,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作为落实新课标的重要抓手,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我们一定要按新课标要求进行落实和创新教学,以此来达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发展探究创新精神的目的。时下的教育改革必须创新,我们的责任还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李呈宝,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学周刊,2015年。
[2]韩贤波,新课标背景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2年。
[3]杨晓宇,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
关键词:初中物理 新课标 实验教学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有很多原理、规律都必须依靠实验来加以证明。也就是说,实验在其中扮演的作用,是双重的,一是原理、规律等观点的验证平台,二是作为课堂的一种知识,可担当着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在全面践行新课标的今天,其明确指出“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具体到实验教学,也作了具体要求,分别从“三维目标”中进行了详解。作为物理实践教学的我们,如何化新课标理念为具体实践,就成为是否科学合理落实新课标要求的重要探索。下面,我结合多年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谈谈基于新课标背景下的课堂教学。
一、转变实验教学观念,明确实验教学目标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物理学习的主体。”作为新课标背景下的实验教学,自然也应强调学生是主体的理念。要落实这种理念,我们就必须从传统“教师中心论”中转变观念,扮演新课标要求的“学习的引导者”、“活动的组织者”、“平等中的首席”等角色,实施以学为中心的教的服务于教学,通过多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激趣、诱思,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来,这样才能算是学生的主体性得以落实。与实验教学联系,就要做到不再以学习知识和技能为唯一目的。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兴趣和操作创新精神,训练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以及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养成实事求是的探索科学的态度。只有这样的实验教学,才是新课标所希望的教学,才能很好地落实新课标要求。
二、打破实验分类界限,引导学生乐于探究
实验分类方法很多,按不同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新课标在教学上分为了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并对这两种实验教学方式提出了具体建议。但同时又说到这种分类不是硬性的,教学中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这体现了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自由性。落实到实践中,就是要求我们要打破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可以把演示实验变为分组实验,也可反之。
实验操作本是一种动手能力的培养,没有反复地“在游泳中学游泳”的实践,是不可能获得这种能力的提升的。因此,实验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参与到动手操作中来,这既是体现学生是主体理念的需要,也是发展能力的必然要求。传统中我们说学生“纸上操作得一百,实际动手不及格”的现象,实际上就是对传统实验教学“教师做、学生看”模式的否定。这样不仅不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而且还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情况:迷信教师,教师说的一切都不质疑,抹杀学生的创新能力;怀疑实验结论的正确性,因为是教师独自做的实验,学生完全有理由相信这是一场魔术般的表演。鉴于此,我们应该摆脱教材编排的束缚,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来,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的机会。例如:摩擦起电和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这两个实验,现象很明显,也很有趣。但是,电荷看不见、摸不着,对初学者比较抽象,甚至他们对用不同的材料摩擦后可以出现两种不同的电荷这一事实,完全不能理解。如果能让学生自己准备或者选择器材来完成这些实验,既能让学生切身感受两种电荷的存在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还能提高学生探索科学的积极性。对创新精神的培养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充分挖掘实验资源,实施生活化物理教学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物理教学的根本理念。新课标明确指出:“让学生通过学习和探索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并能将其应用于实践,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础。”因此,作为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的实验教学,其内容我们不能仅局限于教材、实验室等现有设备,生活化实验资源也是教育资源的重要内容。随处可见的生活用品多可以成为实验器材。在我校组织的一次《压强》“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中,课堂上就出现了许多的生活用品,其中一位老师在碗底涂上墨汁,印在白纸上来说明受力面积就是互相挤压的两个物体的接触面积。这一小实验,器材简单、便于操作,留给学生的影响却非常深刻。还有一位老师利用一根锯条和一块磁铁演示了压力的方向是垂直于受压物体表面的,以及重物对斜面压力大小与倾斜程度的关系。还有些老师利用铁钉、气球、铅笔、河沙、砖块等常见的物体探究了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体现了挖掘了生活中的实验资源,还拓展了实验教学内容,实施了生活化实验教学,这对引导学生发现生活物理,以及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实用性起到了“引荐”作用。不仅如此,书上的小实验、小制作都是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能够完成的,这些实验都是我们实施生活化教学的一种良好平台,教学中,我们可加以引导,让学生发现更多的类似趣味现象。例如:制作小电动机、不倒翁、潜水艇模型、小电铃,纸锅烧开水等小实验,都很贴近生活,可操作性强,也有着极高的趣味性。不仅能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索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更能够对学过的知识起到加深巩固的作用,也能对以后运用物理知识反哺生活起到重要作用。
总之,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作为落实新课标的重要抓手,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我们一定要按新课标要求进行落实和创新教学,以此来达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发展探究创新精神的目的。时下的教育改革必须创新,我们的责任还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李呈宝,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学周刊,2015年。
[2]韩贤波,新课标背景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2年。
[3]杨晓宇,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