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新课程下中老教师教学理念转变的有效策略
【作者】 杨雪蓉 盛兴甲
【机构】 甘肃省永昌县第七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摘 要:教师是课程改革的重要课程资源。课程改革对教师观念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 我们中老年教师在适应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尽快实现角色转换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极有价值的问题。
关键词: 新课程背景; 转变角色; 师生关系; 有效策略;
人才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建设优秀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没有教师的成长,就没有高品质的教育,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随着课程的改革,一些中老年教师由于长期受传统教学的影响,特别是教学理念与新课程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新课程的实施推进。下面就中老年教师教学理念、角色转换等问题谈些自己的看法与各位同仁商榷共享。
一、注重角色转换,转变学习方式
1.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教育的本体是生命,教育的行为时影响,教育的意义是改变生命。传统的教学,是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跟着教师走,学生只是被动的学习,没有自己的思考空间,个性受到压抑,在这种状态下学习,意志薄弱的学生很容易出现疲劳、厌学等负面情绪,更谈不上主动学习。然而,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的将全部知识传授给学生,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转变观念,以学生为主体,从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化为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上,使学生真正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真正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学生学习的"导游"。 因此,教师教法的多样化和探究性极其重要,把教育与学生的生命活动结合在一起,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让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丰富生命的内容,让富有特色的活动彰显生命特色,让生命在活动中丰富知识,提升能力,增长智慧,获得感悟,充满活力,茁壮成长,这就是新课程的教学要求。
2.由"教书匠"变为终身学习者和研究者。在新课程体系中,许多老教师都面临着一系列新问题、新困惑、新矛盾,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困惑、矛盾,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研究新的教学方法,教师应把研究重点放在对学生学情研究和学法研究上,注重专业发展,完善自己。同时,在重视学科知识的交叉,综合和渗透的新课程教学中,在知识日益更新的今天,教师尽量多学习,多吸收,转变观念、转变角色,把自己从知识的输出者转化为学习者,转化为和学生并肩的探究者,教师不但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先进的教育思想与理念,还需要具备跨学科的教学能力、学生项目研究的指导能力以及学生社团的组织与管理能力。如教师可以通过网络研修、参观学习、集体备课、校本教研、同行交流等多种办法来提高自己的专业发展能力,适应新课程教学,使自己与学生一起成长,只有这样,在教学中,教师才能用自己的优良人格去关心学生,指导学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从而更有效的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转变教学理念
一些中老年教师,由于年龄与生理特点,大多教学经验丰富,有着丰富的生活阅历和人格魅力,有着较强的责任心,但是,也存在思想保守,不太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缺乏激情等因素,因此,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1.尊重学生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师生之间要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要善于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这是让学生了解、喜爱老师的基础。因此,教师一定要明白自己是一个引路人,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上要帮助、点拨学生,在生活上要关心,爱护学生,注意听取每一位同学的意见,多表扬,多鼓励,与学生真诚相待,使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爱与温暖,从而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的智慧与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2.年龄与生活经历的差异,老师容易与学生之间产生心理上的距离。这就需要老师深入了解每名学生,了解每名学生的家庭情况、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心理变化、发展特点;了解他们的需要,走进学生的心灵。因此,这就需要老师课余时间多找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想法,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才能互相理解、互相认可、互相信任,从而感受到教师的平易近人,在学习、活动中产生共鸣。然后让他们换位思考,进而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架起师生情感的桥梁,从而在师生之间建立起亲密无间的关系。
3.防止和克服"用成绩衡量学生的一切的作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一些中老年教师,在注重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今天,仍以学生的成绩高低来简单的评价学生,这显然是不可取的。评价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新课程倡导 "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学生学习评价,将评价改革列为目标之一。新课改的评价强调从多个维度进行全方位的评价,从关注评价对象的外部行为转化到关注心理构建过程,重视对学生认知和情感过程的评价;从关注人的教育行为到关注人的和谐发展,把促进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作为评价的主要目标。因此,应该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从多方面考察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不要过分强调学习的结果,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使学生品尝学习的乐趣,树立他们学习的信心,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在班级和同学中的价值,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以激发兴趣为出发点,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古人云:"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因此,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关系到教学的成功与否,只有当学生对其所学内容产生兴趣,才会乐意去学,才会去积极思维,才会受教育于轻松愉快之中,这样才会提高教学质量。
1.兴趣是开启学生渴求知识的钥匙。兴趣是学生渴求获得知识的动力,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取决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能否保持和增长。为此,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开启并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措施。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人都有一种好奇心理,因此,在教学中巧妙地设置情景,才会激发学习兴趣。如可以通过讲故事、变魔术、做游戏、做实验、用电教课件模拟等多种办法创设真实的问题情景来吸引学生,取得 "以惊激趣、以趣生疑、以疑引思"的教学效果。
2.教学具有很强的逻辑性、计划性、目的性。在教学中,要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加强高效教学。
其一,要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精心做好课堂设计,分析和掌握内容和学情,并能抓住学生兴趣,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显形和隐性资源,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现背景,引导学生与知识进行生命对话,实现教学的目的。
其二、注重问题情境设计,让学生在体验的情境中经历探究、主动探究,让学生尽量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自我探索的价值和学习的乐趣,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如注重探究实验、设计一些原始问题、教学联系生活实际、进行一些小制作、小发明等,都可以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其三,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把基础讲解与实践锻炼相结合,选择合适的、创新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其四、将静态知识动态化、可操作化,抓准学科间知识融合的切入点,构建新的学科知识层次,充分利用自己的经验储备,注重拓展延伸,向课外、向其他学科、向生活延伸,以引导促进学生思维的全面发展。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科学家的生平事迹,进行一些简单的学具制造,调查了解学校所在地区的自然特色等,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启迪学生思维。
综上所述,一些中老年教师要想适应新课程教学,就必须要彻底转变教学理念,注重专业发展、角色转换,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是人与人的生命对话,是通过心灵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而进行的影响,课程改革就是教师和学生相互促进、不断成长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姜立利. 初中生师生关系与其人格,交往归因的相关研究.上海师范大学 2003年;
[2]江正军.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10;
[3]李晓莉.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中学生英语. 2017.02;
关键词: 新课程背景; 转变角色; 师生关系; 有效策略;
人才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建设优秀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没有教师的成长,就没有高品质的教育,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随着课程的改革,一些中老年教师由于长期受传统教学的影响,特别是教学理念与新课程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新课程的实施推进。下面就中老年教师教学理念、角色转换等问题谈些自己的看法与各位同仁商榷共享。
一、注重角色转换,转变学习方式
1.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教育的本体是生命,教育的行为时影响,教育的意义是改变生命。传统的教学,是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跟着教师走,学生只是被动的学习,没有自己的思考空间,个性受到压抑,在这种状态下学习,意志薄弱的学生很容易出现疲劳、厌学等负面情绪,更谈不上主动学习。然而,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的将全部知识传授给学生,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转变观念,以学生为主体,从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化为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上,使学生真正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真正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学生学习的"导游"。 因此,教师教法的多样化和探究性极其重要,把教育与学生的生命活动结合在一起,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让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丰富生命的内容,让富有特色的活动彰显生命特色,让生命在活动中丰富知识,提升能力,增长智慧,获得感悟,充满活力,茁壮成长,这就是新课程的教学要求。
2.由"教书匠"变为终身学习者和研究者。在新课程体系中,许多老教师都面临着一系列新问题、新困惑、新矛盾,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困惑、矛盾,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研究新的教学方法,教师应把研究重点放在对学生学情研究和学法研究上,注重专业发展,完善自己。同时,在重视学科知识的交叉,综合和渗透的新课程教学中,在知识日益更新的今天,教师尽量多学习,多吸收,转变观念、转变角色,把自己从知识的输出者转化为学习者,转化为和学生并肩的探究者,教师不但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先进的教育思想与理念,还需要具备跨学科的教学能力、学生项目研究的指导能力以及学生社团的组织与管理能力。如教师可以通过网络研修、参观学习、集体备课、校本教研、同行交流等多种办法来提高自己的专业发展能力,适应新课程教学,使自己与学生一起成长,只有这样,在教学中,教师才能用自己的优良人格去关心学生,指导学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从而更有效的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转变教学理念
一些中老年教师,由于年龄与生理特点,大多教学经验丰富,有着丰富的生活阅历和人格魅力,有着较强的责任心,但是,也存在思想保守,不太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缺乏激情等因素,因此,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1.尊重学生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师生之间要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要善于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这是让学生了解、喜爱老师的基础。因此,教师一定要明白自己是一个引路人,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上要帮助、点拨学生,在生活上要关心,爱护学生,注意听取每一位同学的意见,多表扬,多鼓励,与学生真诚相待,使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爱与温暖,从而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的智慧与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2.年龄与生活经历的差异,老师容易与学生之间产生心理上的距离。这就需要老师深入了解每名学生,了解每名学生的家庭情况、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心理变化、发展特点;了解他们的需要,走进学生的心灵。因此,这就需要老师课余时间多找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想法,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才能互相理解、互相认可、互相信任,从而感受到教师的平易近人,在学习、活动中产生共鸣。然后让他们换位思考,进而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架起师生情感的桥梁,从而在师生之间建立起亲密无间的关系。
3.防止和克服"用成绩衡量学生的一切的作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一些中老年教师,在注重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今天,仍以学生的成绩高低来简单的评价学生,这显然是不可取的。评价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新课程倡导 "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学生学习评价,将评价改革列为目标之一。新课改的评价强调从多个维度进行全方位的评价,从关注评价对象的外部行为转化到关注心理构建过程,重视对学生认知和情感过程的评价;从关注人的教育行为到关注人的和谐发展,把促进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作为评价的主要目标。因此,应该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从多方面考察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不要过分强调学习的结果,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使学生品尝学习的乐趣,树立他们学习的信心,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在班级和同学中的价值,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以激发兴趣为出发点,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古人云:"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因此,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关系到教学的成功与否,只有当学生对其所学内容产生兴趣,才会乐意去学,才会去积极思维,才会受教育于轻松愉快之中,这样才会提高教学质量。
1.兴趣是开启学生渴求知识的钥匙。兴趣是学生渴求获得知识的动力,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取决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能否保持和增长。为此,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开启并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措施。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人都有一种好奇心理,因此,在教学中巧妙地设置情景,才会激发学习兴趣。如可以通过讲故事、变魔术、做游戏、做实验、用电教课件模拟等多种办法创设真实的问题情景来吸引学生,取得 "以惊激趣、以趣生疑、以疑引思"的教学效果。
2.教学具有很强的逻辑性、计划性、目的性。在教学中,要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加强高效教学。
其一,要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精心做好课堂设计,分析和掌握内容和学情,并能抓住学生兴趣,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显形和隐性资源,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现背景,引导学生与知识进行生命对话,实现教学的目的。
其二、注重问题情境设计,让学生在体验的情境中经历探究、主动探究,让学生尽量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自我探索的价值和学习的乐趣,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如注重探究实验、设计一些原始问题、教学联系生活实际、进行一些小制作、小发明等,都可以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其三,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把基础讲解与实践锻炼相结合,选择合适的、创新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其四、将静态知识动态化、可操作化,抓准学科间知识融合的切入点,构建新的学科知识层次,充分利用自己的经验储备,注重拓展延伸,向课外、向其他学科、向生活延伸,以引导促进学生思维的全面发展。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科学家的生平事迹,进行一些简单的学具制造,调查了解学校所在地区的自然特色等,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启迪学生思维。
综上所述,一些中老年教师要想适应新课程教学,就必须要彻底转变教学理念,注重专业发展、角色转换,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是人与人的生命对话,是通过心灵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而进行的影响,课程改革就是教师和学生相互促进、不断成长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姜立利. 初中生师生关系与其人格,交往归因的相关研究.上海师范大学 2003年;
[2]江正军.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10;
[3]李晓莉.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中学生英语. 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