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小学语文词语教学

【作者】 李晓丽

【机构】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第一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小学语文词语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不仅是学生阅读课文的基础,更是教师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应该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词语教学;学习方法;自主识字
  一、 透析当前词语教学低效现象
  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说过:“不管是阅读还是写作文,首要的是字和词。”但当前的词语教学,却是“想说爱你不容易”。
  (一)浮光掠影,词语教学程序化
  有些词语课堂教学,常常出现这样的场景:词语出示,让学生大声朗读;再让孩子说说注意字形该怎么写哪些音如何读接着读词语或用它来造句。到这里,老师的词语教学就结束。类似的字词教学成了一种程序、形式,孩子们一知半解的多,印象不够深,必然让阅读理解变得不易。
  (二)肢解解词,词语教学空洞化
  有的语文老师问孩子:“哪个来讲讲这个词语的含义?”孩子们照本宣科,拿着《词语手册》上的解释清清楚楚地读一遍。就这样,每个词语读一遍,解释就算学好了。其实,词语的背后还有着很丰富的蕴意、色彩和感情,这类仅为解词而解词的教学方式,可能只让学生的词语学习变为单一、僵化,学生们对词语的理解是空洞的、含糊的,而词语的意味、意蕴、意义都没有得到应有的挖掘,就更别说对词语的积累和运用了。
  (三)忽略运用,词语教学功利化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注重词语的音形义教学,忽略了词语的运用,运用意识淡薄,致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发展。
  字和词的教学是我们语文教学中的基础,不可以忽视。所以,词语的教学不应该是语文教学工作的装饰,语文教师的职责就是带领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李海林语),和学生一起在“汉语中出生入死”(王尧语)。
  那么,究竟如何优化词语教学的策略才能让我们的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心甘情愿地在“汉语中出生入死”呢?
  二、探索优化词语教学的策略
  (一)创造语境,词语教学从支离变为整体
  词语和词语、句子和词语之间是紧密联系的,如果肢解了相互之间的联系,那就是忽略了“整体完美的效应”。词语的学习,务必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反复琢磨,从而用自己的思维去体会、感受词语的温度,缩短自己与文本之间的生疏关系,身临其境。
  1.走进情境,理解含义。
  学生学习词语,不能只停留在“理解”的层面上,更重要的目标是能结合课文内容,创设“语言”环境,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内化,在语言运用中活化。
  片段:《风筝》(第五册)
  师:(出示)我们精心地做着……精心地做是怎样做的
  生:认真地做、细心地做、用心地做……
  师:说得真好,如果让你精心地做一只风筝,你想做一只怎样的风筝呢?
  生:我想做一只“老鹰”风筝,因为我不会飞,想让风筝飞到天上去瞧一瞧。
  生:我想造一个赛车,加上风筝的翅膀,因为我爱赛车。
  师:如果让它飞上天空,天空肯定会变得更美!
  生:我想做一只“奥特曼”风筝,因为他本领很高。
  ……
  师:同学们的想法和愿望真美好。这就是课文中所说——“憧憬”(出示词卡),请你带着你的向往读一读吧!
  生:充满感情地朗读。
  “憧憬”一词的教学,孩子们的回答使我感到惊叹。他们用最朴实、最真诚的语言倾诉了心底美好而真实的想法和愿望!通过学生的想象说话不仅让学生在快乐的畅谈中自然而然地理解了“憧憬”,也让学生体验了做风筝的快乐。
  2.结合生活,丰富内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和句子,并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应关注现实生活与的词语内在联系,好好利用学生固有的生活常识,激活他们思维中和词语相关的一些表象,将词语含义逐渐内化为他们真切的感受。
  教学《秋天的雨》片段:
  1.投影展示秋天的美景,让学生带着美好的情感默读第二自然段,并圈出表示颜色的词。
  2.看看还有其他颜色没有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
  3.秋雨中,大地上有这样多数也数不清的颜色,看看文中用哪个词语形容?
  4.大家回忆生活中看到的“五彩缤纷”的画面,用它说一句话。
  5.诵读、品味描写“五彩缤纷”的几个句子。
  “五彩缤纷”是课文中的关键词。教学中,我围绕“五彩缤纷”,紧密连接,结合下文中的另外描写颜色的词语,水到渠成地解读了“五彩缤纷”的含义。接着让学生用“五彩缤纷”说话,以调动起学生自己的生活体验,唤起相似的记忆,打上学生各自鲜明的个性烙印,丰富词语的内涵。
  (二)咀嚼品味,词语教学从解词走向悟“意”
  1.品读涵咏,点染词语亮度。
  特级教师王崧舟在《二泉映月》一课中的词语教学,将描写二泉映月风景的优美词语作为一个整体呈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读整组词语,鼓励学生调动生活经验,用自己的语言对词语进行情景表述,汉字的形象性被发挥得无以复加。在反反复复的品读涵咏,想象感悟中,学生读到的不仅仅是一个词,而是一幅优美的画,一首婉转的诗。在这样的教学情景里,词语的亮度被充分点染了。当学生沉浸在这美词、美景之中时,教师却话锋一转“这样的美景对阿炳来说却意味着什么?”从而把教学推向深层。词语教学给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做了好的铺垫。
  2.聚积矛盾,开掘词语的深度。
  《桥》这篇课文,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揪”“推”来展开教学。
  ……
  师:老汉这一“揪”,意味着什么老汉犹豫了吗?为什么揪他从他的言行里你看到一个怎样的老汉?
  师:其实,老汉也是凡人,也是血肉之躯,他真的就无视这份亲情吗?你从哪个词中感受到的?
  生:推。
  师:老汉的“揪”和“推”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内心世界呢?
  ……
  教学中,学生在氛围与情境中对“揪”“推”的理解更深刻了,读懂了身负“父亲”和“党员”两种角色的老人,内心的挣扎、矛盾、痛苦、坚毅。到此,孩子们的视野不再仅停留在文字上了,自然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渐渐地,与作者的视野对实现了融合、对接,实现了精神与语言的共生同构。如此的词语教学,如此的语文课堂,就是有了冲突与融合,充满了思维的张力,丰厚了情感的体验。
  总之,只能将词语教学生动、有效化,语文教学才能看见实效,显现其独有的魅力,语文教学的步伐才能走得更充实,更沉稳!
  参考文献:
  [1]王崧舟.王崧舟教学思想与经典课堂[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9.
  [2]巢宗祺.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