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语文教学应重视学生问题意识培养

【作者】 刘 艳

【机构】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龙台镇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创新源于敢于发问。在越来越强调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今天,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小学语文作为奠基教育平台,自然应加强学生问题意识培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  问题意识  培养  重视
  问题意识是学生质疑意识的起点,是学生能问、善问的体现。古人说得好:“学贵有疑”,“学则生疑”。现行研究认为,疑是思之源,而思则是智之本。因此,作为奠基的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自然就少不了问题意识的培养。这不仅是培养学生质疑思维的需要,也是落实新课标学生是学习主体的要求。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要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南宋教育家朱熹告诉我们,学生无疑需教有疑。的确,现行很多学生没有主动质疑的意识和习惯,他们要质疑还需要我们教师引导。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这是因为疑问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从而获处不断发展的机会。落实到实践教学中,我们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呢?下面,我结合小学语文新课改实践,谈谈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实践策略。
  一、营造良好提问氛围,让学生敢于发问
  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干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安全的课堂气氛师生之间建立亲密融洽的关系,努力创造健康的、生动活泼的良好的课堂气氛。”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意识和问题意识,就要我们以信任为前提,大力营造民主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环境影响上,自由安全,不受氛围制约而放飞想象、驰骋思维,敢于“问我所问”。多年实践告诉我,让学生在这种愉悦、宽松、平等、合作的课堂氛围中学习,不仅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比较顺畅,学生提问积极性比较高涨,而且问的质量也较好,有效性高,能问到点子上。那么作为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必须注意:态度亲切、温和,语言真诚、宽容。无论学生所问的问题多么肤浅,多么异想天开,都不能嘲笑,一定要杜绝从语言和行动上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要注意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增强学生主动参与的自信心,捕捉学生智慧的火花与灵感,推动学生不断发现和提出新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主体性的目的。
  二、引导学生如何抓提问点
  引导学生抓提问点,就是教学生从哪些地方质疑,才能提出有质量的问题来,才能把问提到点子上。实践中,我们可引导学生从这几个地方着手。
  (一)从课题中质疑,提出问题。课题,又叫文眼,是课文内容的高度浓缩点。让学生从课题中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不仅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勇气和能力,还能养成爱提问题的良好习惯,成为激活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如在出示了《打赌》这一课题后,学生会提出“谁和谁打赌?”“打赌的原因是什么?”“打赌的过程怎样?”“打赌的结果是怎样的呢?”由于这些问题来源于学生的需要,适合他们的认知水平,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更为积极主动地探索。
  (二)从主要内容中质疑,提出问题。学习一篇文章,通常要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规律。所谓整体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因此,可以让学生从主要内容入手提出问题。如学习《壮丽的青春》一课时,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欧阳海担负收容任务,山谷山势险要,马惊了,驮着钢铁炮架上了火车道轨,欧阳海把马推出了轨道,舍身救列车的经过,赞扬了欧阳海舍己救人的精神。在学生初步了解主要内容之后,可以从主要内容入手,学生会提出“欧阳海是怎样把马推出了铁轨,舍身救列车的?”如果是写景的文章,可以引导学生提问“这个地方的景色有什么特点?从哪里能读出来?”
  (三)从中心句中质疑,提出问题。中心句是集中反映文章中心思想的词句、段落,围绕中心句提问,可以从一点突破,提纲挈领全文,保证阅读教学的整体性。如《一定要争气》这篇课文围绕“一定要争气”写了两件事:一是童第周上中学时的事;二是童第周在比利时留学时的事。为此,在教学中,学生抓住“一定要争气”这个中心句提出问题:“课文围绕‘一定要争气’写了哪两件事?在这两件事中,童第周分别是为谁争气的?争气的结果怎样?”这样,学生从文章的中心思想入手,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既能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又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授予学生提问方法,引导学生如何表述提问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也就是说不会提问意味着不会创造。因此,作为教师应该积极创设探究的氛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勇于质疑,善于质疑。当学生产生疑问时,对于小学生,他们往往还会遇到表述方面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教给学生一定的方法。实践中,我们应言传身教的基础上,要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先去思考问题、提问题,要积极为学生搭设“爬高”的梯子。比如,当学生学习《果敢的判断》一课时,我注意引导学生针对课文中的矛盾的地方“果敢”与“考虑再三”提出问题。学生经过思考提出:在什么情况下“考虑再三”?都考虑了一些什么?怎么从考虑再三中看出小泽征尔的“果敢”?经过这样引导,学生不仅能提问,而且还能准确地表述提问,问得清,让受问的有正确的思维方向。
  需要指出的是,在倡导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发展创新思维的今天,我们鼓励学生提问,但要把握一个“度”,落实一个“准”上,做到提出的问题宜精不宜多,宜简不宜繁,该问的时候才问,该问的地方才问,问就要问到“点子”上,问就要问得恰倒好处。为此,我们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深入挖掘教材的语言因素,引导学生选准提问点,形成问题系列,力求使问题具有层次性、系统性、启发性,真正达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洪江,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J].现代阅读,2012年。
  [2]莫文献,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
  [3]孙春成,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教学策略[J].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