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用温暖融化学困生心灵的坚冰

【作者】 李清云

【机构】 广东梅州市梅县区程江镇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学困生又叫问题学生,一般称差生,通常是指那些思想上不求上进,思想品德水平较低,行为习惯较差,学习不努力,学习成绩不好,因而未能达到学校的基本要求,缺点、问题较多的学生。虽然后进学生在班上所占的比例较小,但其活动能量大,影响面广,危害性大。
  关键词:   学困生特点   形成原因   转化方法  
  要形成一个学风好、班风好、纪律严明、团结向上的班集体,作为班级管理的主要成员——班主任,千万不能因为学困生学习不好或表现不好而放弃对他们的培养与转化。本人结合二十几年的德育工作实践,就此谈谈转化学困生工作方面的点滴体会。
  一、学困生表现特点
  (一)思想品德不高。这类学生没有理想,学习没有目标,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的自私自利,个人主义严重,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自己与他人,甚至与父母的关系,缺乏最基本的责任感、义务感;有的不懂得尊老爱幼,缺乏爱心;有的同学甚至对道德、法纪愚昧无知,表现为称霸的英雄观、自由观、低级下流的乐趣观。
  (二)行为习惯不良。这些学生意志薄弱,自控能力差;有的在生活上自由散漫,纪律观念不强;有的劳动观念淡漠,劳动习惯差;有的懒惰、贪玩,经常迟到或早退甚至旷课;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有的同学学会抽烟,甚至有烟瘾;有的酗酒、盗窃,打架闹事;有的常出没于网吧;有的和街头流氓整天混在一起,甚至违法乱纪。
  (三)学习成绩不佳。学困生最普遍的特点就是对学习没有兴趣,他们当中有的智力较差,理解力不强;有的反应迟钝;有的缺乏自信心,自卑感强,甚至“破罐子破摔”;有的学习无目标,态度不端正,无心读书,导致学习成绩极差,更加落后。
  (四)逆反心理较强。在疑惧和防御心理的作用下,学困生常常把自己处于周围人的对立面,时常感到不被人理解,受到不公平待遇。因此,对老师的管理和批评教育有较强的逆反心理。
  (五)矛盾心理突出。在学困生的表现特点中,学习成绩不佳是其最普遍的表现特点;行为习惯不良和逆反心理较强是其主要的表现特点。由于没有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从而导致对学习毫无兴趣,以至于学习成绩不佳,成为了老师经常说教的对象,同学也瞧不起的人,家长经常惩罚的对象。老师的说教、同学的排斥、家长的惩罚,更加重了他的逆反心理,与老师、家长对着干。长此以往,他们就不再追求学业,而是采取消极的手段,严重影响班级风貌,以致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二、学困生形成原因
  (一)学校教育失误导致学困生
  1、错误的教育观念在影响学困生。由于绝大多数学校灌输的是应试教育思想,学习成绩当然被视为评价学生“能否出息”的首要标准。整个教育气氛、教育观念就停留在这么一个“唯学至尊”的水平阶段,很多认为“升学无望”的学生当然要自暴自弃,越学越后进。
  2、教育方法失当“逼”出学困生。老师错误的教育方法包括:随意批评,不分场合;肆意挖苦,不留自尊;驱出课堂,不准听课;只知训斥,不讲说服;状告家长,转嫁教育;强制调班,发难校长;弃之不管,任其东西。上述方法直接带来的后果是师生的对立,把站在学困生边缘的学生“逼”进了学困生的群体。
  3、班主任工作失误导致出学困生。(1)偏爱少数“尖子”生,致使学困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大减,越来越后进。(2)无视友谊与“小团体”界限,把本不后进的学生推到学困生一边。
     (二)家庭教育失误,家庭环境不利导致学困生
     有些家庭由于经济条件较好,对子女实行无原则的溺爱,使子女不懂得尊重他人,唯我独尊,一旦犯了错误还能得到家人的袒护;有的家庭父母过分强调自己工作忙,忽视了对子女的教育,可谓只养不教,对子女的学习、思想情况甚少了解;有的家庭父母文化素养低,行为不检,家庭不和睦,动不动便对子女打骂、惩罚,造成子女抵触对抗;有的家庭在教育子女时多用物质刺激,金钱引诱,极少关心子女的成长,发现子女出现问题,把责任推卸给学校,甚至不愿意与学校配合教育。
     (三)个体心理的障碍导致学困生
  从心理素质看,学困生的独立性意向迅速发展与认识能力低下不适应的矛盾,使其易感情冲动,产生一些片面的错误的认识。从思想水平看,学困生社会经验贫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差。随着市场经济的日臻完善,人们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竞争意识越来越激烈,人际交往日益纷纭复杂。学生直接或间接受社会、家庭、学校压力的影响,心理产生一定的障碍,如情绪的反常、注意力的分散、“惧怕感”的缺乏、性格的偏执等,行为越轨,心态乖戾,时常采取过激行为。
  三、学困生转化方法
   (一)一视同仁,摘掉“有色”眼镜
  有位教育家说:“一旦我们人为地把学生贴上三六九等的标签,会给他们心理上造成极大的挫折感。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和上进心。这种影响不是暂时可以消除的,很可能会使他带着失败者的心态去面对将来的生活。”有的教师对学困生总是存在或多或少的偏见,如发生了什么坏事,首先断定就是学困生做的。这种歧视性的做法,后果是严重的。他们的心理特点决定了我们必须用爱心精心呵护,绝不能歧视他们,必须把有色眼镜摘下来。
  (二)用爱播洒智慧,用爱感化心灵;用爱铸造人格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罗素说过:“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是智慧还是品格都得不到充分或自由的发展。”学困生因为成绩差,普遍存在自卑感,心理敏感而脆弱,更需要教师的厚爱和偏爱。而来自老师的关心、信任和激励,就是他们的阳光。因为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真挚的爱,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能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温暖,才能点燃学生追求上进、成为优秀生的希望之火。如我们班上小雄同学,因为他的家庭条件不好,学习成绩也不好,所以他在全班同学面前感到很自卑,总是独来独往,但他有一个优点——热爱劳动,每天早上来到教室第一件事,就是帮老师抹讲台,然后提回一小桶水,放在教室里供大家洗手用。放学后还主动关好门窗,为此,我特意开了一个主题班会,表扬了小雄这种无私的、默默为他人付出的爱心之举和集体责任感,并号召大家向他学习。自此以后,我惊奇地发现,小雄变得自信了,爱学习了,成绩不断上升,期末考试还考出全班第五名的好成绩。教育实践告诉我,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师爱可以融化心灵的(下转第70页)(上接第75页)坚冰,可以使浪子回头。当学生体验到老师对他们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 “亲其师而信其道”。
  (三)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长善而救其失”是教育教学的一个总策略。它适用于督促每一个学生,更适用于转化学困生。肯定、表扬学困生的优点往往能唤起学困生的自信心、成才心,它是学困生前行的内驱力。如果把握得好,学困生身上偶尔迸发出的一个亮点就可能会成为学困生改过自新的一个转折点。如去年我接的501班,整体学习成绩差,纪律差,对学习兴趣不大,是学校有名的乱班,特别是“捣蛋王”小林,经常惹事生非,打架,学习成绩较差,但他身材高大,打足球也特别厉害,在校级足球比赛活动中,我特意让他担任班级足球队长,在他的认真指导下,在全班同学士气高涨的呐喊助威下,在班科任的鼓励和期盼中,我班荣获冠军。经过这次足球比赛,我发现这群娃身上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有不服输的拼搏精神,为此我开展了一次“勤奋成就未来,自信创造奇迹”的主题班会,特意让小林带头发言,谈谈如何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这样,他体会到集体的荣誉和老师给予的温暖后,思想转变很大,积极参加各项有益活动,学习成绩也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有了明显提高,在期末考试中,全班的学习成绩获得了全级12个班当中第二名。
  (四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转化学困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是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见成效的,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需要多个方面的努力。有时候,虽初见成效,但转化工作稍一放松,就容易出现反弹现象。之所以很多“学困生”一直是学困生,关键就在于转化工作没有坚持下来。回顾一下,哪一个学困生老师没做工作、关心他、帮助他呢?可以说都做了不少工作,都试图进行了转化。那为什么年年转化始终有呢?我认为,大多是因为我们在转化的过程中知难而退了。要想真正转化学困生,老师就必须具有中国人民“八年抗战”的心理准备,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热一阵、冷一阵,浅尝辄止,要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精神。
  “玉不琢,不成器”。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的教育过程,我们要摒弃对学困生的偏见,多给他们一份爱,时常给他们一张笑脸,让他感受到老师的温暖。用更多的关怀与爱,去融化他们心灵的坚冰,点燃心中自尊和进取的火花!
  参考文献:
  1、《小学优秀教育论文集》   2010年
  2、《小学班主任手册》 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