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对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思考
【作者】 梁国东
【机构】 四川省南部县第三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信息技术课进入高中课堂以来,其学科地位、学习内容、指导思想、课程性质,甚至学科名称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普及,信息收集、处理和发布能力已经成为新时代每个公民的必备知识和基本能力。然而,各地的信息技术教学实际情况千差万别,信息技术教学又没有既定方法,也没有相对固定的模式。下面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一些经验与体会。
1.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功能及目标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信息科学在各学科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这一崭新而有旺盛生命力的科学将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作为掌握这一学科唯一途径的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在培养学生素质、素养方面具有很大的的功能和特性。首先,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具有知识的综合性,能够将人文和科学学科集为一体。其次,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具有活动的综合性,实际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教学及辅导下,学生听教师讲课,看录像资料,在网络上查阅图书及各种信息,开展个体与小组相结合的学习活动等学习方式,能够实现师生间的双向交流。最后,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具有、评价的综合性,是种学习过程的评价,是集知识体、思维链、能力键与再生力(学会学习的能力)为一体的综合评价。不仅仅只是根据学生是否获知知识,还要看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学习状态,看学生的活跃度、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从而进行学生掌握课程知识的综合性评价。
2.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现状
信息技术作为未来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元素,在人们的生活生产中的作用也是越来越重要,人们对这个学科的关注程度在逐渐的提升。但是目前,高中的信息技术教育可以说是喜忧参半。由于信息技术不是高考学科,因此,学生、教师以及学校在主观意识上对于这门学科的重视程度就不够,在教学过程中也受到了这样或者那样的制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高中教学中信息技术课的地位偏低 一方面,受长期以来我国教学模式的影响,每个高中学生在步入高中阶段的学习以后,主要目标就是争取进入高等学校深造,这就使得没有纳入高考,不计入高考成绩的信息技术学科被老生和学生严重忽略了,在主观意识和行动上对于信息技术课不重视,而是将主要学习精力放在了所谓的高考主要学科上。另一方面,学校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教师的价值,没有认可为学科教师,限制信息技术的教学课时,这就使得在有限的课时和有限的教学内容里,完成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相当的困难。同时,大多数学校都空有现代化办学的“牌子”,学校微机室的开放时间微乎其微,微机室的利用价值非常低,这显然是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要求是不相符的。
2.2信息技术教材的内容不合理,学生认识存在误区
一方面,由于现有的高中信息技术教材都是从基础知识和计算机的基础应用讲起,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连贯性,在设计上存在问题,这种忽略了学生信息技术知识学习的模式就会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知识的重复学习产生厌恶情绪,这样就会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给教育效果带来严重的影响。另一方面,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认识程度不高,没有意识到自己信息技、术知识薄弱。由于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往往不是源于信息技术知识本身,而是对音乐、聊天、动画、网络游戏等娱乐性项目的非常的热衷,认为会聊天,会玩游戏,会上网就是自己学会了这门知识,这就导致了学生在这一学科知识上的空白。
2.3社会环境和家庭经济状况方面的原因
由于学生从小接触的环境不一样,有的人从小就开始使用计算机,并在基本操作方面非常的熟练,而有的学生则是在在进学校学生机房之后才是第一次见到真正的电脑,对于计算机的操作一点都不懂,这就导致了学生在同一个班级了出现了不同的层次,给老师以后的教学工作带来非常大的困难。同时,不同的学生在这一方面的学习兴趣也是不一样的,这种差异也导致了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水平参差不齐。
3.加快信息技术课教学改革步伐的措施
3.1提高高中信息技术的学科地位
作为普通高中的必修课程,信息技术课是高中教育阶段必不可少的教育课程设置。这就要求清除教师层面、学生层面以及社会方面的因素,在必要的时候将信息技术纳入会考、高考的范围,充分利用考试杠杆作用,提升学校、教师的重视程度以及学生自身的认识高度,督促他们正确对待信息技术知识,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增强信息技术学习效率,逐步确立并真正地落实信息技术教学在高中教育中应有的工具学科地位。
3.2设计内容合理的信息技术教材
计算机素质教育课程作为学生整个课程系统中的一个分支,不只是学科教学的补充、延伸和拓宽,还具有相对独立性、稳定性和灵活性。因此,设计一本好的教材是提高中学信息技术教育质量的必要途径。这就应该结合现实计算机知识的运用情况、计算机硬软件配置的实际情况、学生的知识智力状况等应该编写自己的《计算机素质课程教学内容和目标》,并严格规定信息技术的知识学习范围,体现知识的逻辑结构和明确的训练标准,做到活动内容有序有度,教学有章可循,有本可依,才能使课程有计划、有目的、系统的、顺利的开展。
3.3使用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知识 计算机技术作为现代化社会必不可少的先进性辅助工具,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具有超前意识,在进行学生计算机操作和计算机应用方面的教育时应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使用计算机的方法和要领的重要现实意义,并让其感受到掌握这一点,尽量让学生接触到代表电脑操作系统发展方向的最先进的操作环境,并经常性地将一些常用的、流行的、最新的应用软件或小程序的用途和综合运用方法介绍给学生,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展示和介绍他们使用某个软件的心得并同老师和同学们共享等等,这种类似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觉接受、学习、探究计算机知识。
4.结束语
总上所述,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信息科学在各学科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这一崭新而有旺盛生命力的科学将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并要给予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以充分的认识和重视。因此就要走出计算机教学过去的传统模式,对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进行改革,这样才能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教学效益,才能发展学生成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更好的培养出优秀的具有信息素质和创造素质的新型人才。
1.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功能及目标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信息科学在各学科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这一崭新而有旺盛生命力的科学将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作为掌握这一学科唯一途径的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在培养学生素质、素养方面具有很大的的功能和特性。首先,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具有知识的综合性,能够将人文和科学学科集为一体。其次,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具有活动的综合性,实际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教学及辅导下,学生听教师讲课,看录像资料,在网络上查阅图书及各种信息,开展个体与小组相结合的学习活动等学习方式,能够实现师生间的双向交流。最后,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具有、评价的综合性,是种学习过程的评价,是集知识体、思维链、能力键与再生力(学会学习的能力)为一体的综合评价。不仅仅只是根据学生是否获知知识,还要看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学习状态,看学生的活跃度、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从而进行学生掌握课程知识的综合性评价。
2.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现状
信息技术作为未来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元素,在人们的生活生产中的作用也是越来越重要,人们对这个学科的关注程度在逐渐的提升。但是目前,高中的信息技术教育可以说是喜忧参半。由于信息技术不是高考学科,因此,学生、教师以及学校在主观意识上对于这门学科的重视程度就不够,在教学过程中也受到了这样或者那样的制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高中教学中信息技术课的地位偏低 一方面,受长期以来我国教学模式的影响,每个高中学生在步入高中阶段的学习以后,主要目标就是争取进入高等学校深造,这就使得没有纳入高考,不计入高考成绩的信息技术学科被老生和学生严重忽略了,在主观意识和行动上对于信息技术课不重视,而是将主要学习精力放在了所谓的高考主要学科上。另一方面,学校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教师的价值,没有认可为学科教师,限制信息技术的教学课时,这就使得在有限的课时和有限的教学内容里,完成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相当的困难。同时,大多数学校都空有现代化办学的“牌子”,学校微机室的开放时间微乎其微,微机室的利用价值非常低,这显然是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要求是不相符的。
2.2信息技术教材的内容不合理,学生认识存在误区
一方面,由于现有的高中信息技术教材都是从基础知识和计算机的基础应用讲起,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连贯性,在设计上存在问题,这种忽略了学生信息技术知识学习的模式就会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知识的重复学习产生厌恶情绪,这样就会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给教育效果带来严重的影响。另一方面,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认识程度不高,没有意识到自己信息技、术知识薄弱。由于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往往不是源于信息技术知识本身,而是对音乐、聊天、动画、网络游戏等娱乐性项目的非常的热衷,认为会聊天,会玩游戏,会上网就是自己学会了这门知识,这就导致了学生在这一学科知识上的空白。
2.3社会环境和家庭经济状况方面的原因
由于学生从小接触的环境不一样,有的人从小就开始使用计算机,并在基本操作方面非常的熟练,而有的学生则是在在进学校学生机房之后才是第一次见到真正的电脑,对于计算机的操作一点都不懂,这就导致了学生在同一个班级了出现了不同的层次,给老师以后的教学工作带来非常大的困难。同时,不同的学生在这一方面的学习兴趣也是不一样的,这种差异也导致了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水平参差不齐。
3.加快信息技术课教学改革步伐的措施
3.1提高高中信息技术的学科地位
作为普通高中的必修课程,信息技术课是高中教育阶段必不可少的教育课程设置。这就要求清除教师层面、学生层面以及社会方面的因素,在必要的时候将信息技术纳入会考、高考的范围,充分利用考试杠杆作用,提升学校、教师的重视程度以及学生自身的认识高度,督促他们正确对待信息技术知识,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增强信息技术学习效率,逐步确立并真正地落实信息技术教学在高中教育中应有的工具学科地位。
3.2设计内容合理的信息技术教材
计算机素质教育课程作为学生整个课程系统中的一个分支,不只是学科教学的补充、延伸和拓宽,还具有相对独立性、稳定性和灵活性。因此,设计一本好的教材是提高中学信息技术教育质量的必要途径。这就应该结合现实计算机知识的运用情况、计算机硬软件配置的实际情况、学生的知识智力状况等应该编写自己的《计算机素质课程教学内容和目标》,并严格规定信息技术的知识学习范围,体现知识的逻辑结构和明确的训练标准,做到活动内容有序有度,教学有章可循,有本可依,才能使课程有计划、有目的、系统的、顺利的开展。
3.3使用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知识 计算机技术作为现代化社会必不可少的先进性辅助工具,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具有超前意识,在进行学生计算机操作和计算机应用方面的教育时应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使用计算机的方法和要领的重要现实意义,并让其感受到掌握这一点,尽量让学生接触到代表电脑操作系统发展方向的最先进的操作环境,并经常性地将一些常用的、流行的、最新的应用软件或小程序的用途和综合运用方法介绍给学生,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展示和介绍他们使用某个软件的心得并同老师和同学们共享等等,这种类似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觉接受、学习、探究计算机知识。
4.结束语
总上所述,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信息科学在各学科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这一崭新而有旺盛生命力的科学将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并要给予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以充分的认识和重视。因此就要走出计算机教学过去的传统模式,对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进行改革,这样才能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教学效益,才能发展学生成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更好的培养出优秀的具有信息素质和创造素质的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