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浓浓父子情 悠悠感人心——《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作者】 王 琼
【机构】 湖北省秭归县实验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教材简说】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在美国的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的传奇故事。
【训练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父与子的了不起。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表达人物思想品质的方法,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父与子的了不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伟大的父爱,儿子与父亲之间的相互信任,体会到爱与信任是可以创造奇迹的。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寻找儿子的经过,感受父亲的伟大。
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
1、有一年,美国洛杉矶发生了大地震,30万人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在这场大地震中,一对父子上演了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这节课,我们一起去认识 "地震中的父与子",齐读课题。
2、通过预习,谁来说说:课文中是怎样评价这对父子的?
课件:这对了不起的父子,经过这场巨大的灾难,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3、自由朗读这段话,质疑。
(二)学习父亲的了不起
过渡: 父子之情,感人至深,让我们先走近这位了不起的父亲,去感受那份温暖人心的父爱。
课件:
自学提示:
自由朗读课文2-11段,抓住描写父亲动作、外貌、语言的词句,用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想象、圈点批注的方法用心感悟 "父亲的了不起"。
预设1、(语言描写) 课文第4----10段。
①父亲说这三句话时的心情分别是怎样的?联系上下文思考体会。(引导学生体会三种心情:乞求(语速慢、语气急切)----着急(语气强烈、语速稍快)----失望(语速慢、低沉))
②指导朗读。
③师生合作读。
当有些人走过来劝说父亲,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恳求地问--------谁愿意来帮助我?
当消防队长出现在父亲面前,父亲觉得自己的儿子有获救的希望了,于是他急切地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当警察走上前来,要父亲马上回家。这个一心要救儿子的父亲失望地问道--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④人们都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失去孩子而精神失常了,这位父亲真的是精神失常吗?(对儿子的爱,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小结过渡:一句承诺,三句简单的话语,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
预设3: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
课件: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挖了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①引导学生感悟:时间的漫长,过程的艰难。
A、比较这两句话,发现这两句话有什么异同?谈体会。
B、时间在推移,挖掘在继续,你还从这段哪些描写中感受到挖掘的艰辛?(引导学生从"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感受挖掘的艰辛。)
②过渡:漫长又艰辛地挖掘又是一幅怎样心酸的画面?老师范读,请学生们展开想象:
他挖了8小时,他的手_______;
他挖了12小时,__________;
他挖了24小时,_________;
他挖了36小时, ____________;
③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语气低沉悲伤,语速慢。)(指名读---评价----指名读)
④让我们把这些文字化成一首诗,一首饱含父爱的诗。(齐读改编的小诗)
课件:
他挖了
8小时
12小时
24小时
36小时
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
双眼布满血丝
浑身上下破烂不堪
到处是血迹
⑤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撑着父亲在废墟中不吃不喝不睡苦苦挖掘36小时?(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师生合作读:
当父亲悲痛欲绝的时候,支撑他的是这句话。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当父亲孤独无助的时候,给他力量的还是这句话。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当父亲伤痕累累就要倒下的时候,回响在耳边的还是这句话。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小结:这种爱就是在危险和困境中坚守承诺,永不言弃,这不得不让我们感叹,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
(三 )学习儿子的了不起
过渡:也许是父亲执着的信念给了儿子力量,也许是父子心有灵犀,年仅七岁的儿子在大难之时又有着怎样的表现呢?自由读16---23自然段,划出体现儿子了不起的语句,并认真体会。
课件:
大声朗读课文12-22段,抓住关键词句用心感悟 "儿子的了不起"。
预设1、
1、"我告诉同学们--也能救大家"
①引导学生感悟阿曼达在漆黑的废墟里镇定与坚强。
②漫长的38小时里,给儿子与困难和危险作斗争的力量源泉是什么?(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③用你们的朗读让我们感受阿曼达的了不起。指名读。
2、"不!爸爸。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总能跟我在一起的。"
①学生谈自己的理解。阿曼达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是一种什么语气?(引导学生从"!"感受阿曼达的坚定。)
②是什么让儿子这么坚定地把生的希望优先让给同学?(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3、指名读。
小结:一句承诺,能让年仅7岁的儿子把生的希望优先让给同学,这确实是一位------了不起的儿子。
4、师生合作读:
废墟上,父亲因为一句承诺坚信儿子还活着而徒手挖掘38小时-----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废墟下,年仅7岁的孩子因为一句承诺沉着面对困难并把生的希望让给同学----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一句承诺,凝聚了父与子的深情,让他们成为一对------
了不起的父与子!
(四)总结
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经过38小时又50分钟艰难的挖掘和等待,最终迎来了这幸福的时刻。让我们把父子幸福相拥的镜头永远铭记于心,饱含深情地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1、齐读最后一段。
2、交流:这对父子为什么"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3、爱是一句承诺,更是一种信念。地震中的父亲与儿子用爱和信念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让我们把这个感人至深的故事铭记于心。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在美国的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的传奇故事。
【训练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父与子的了不起。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表达人物思想品质的方法,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父与子的了不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伟大的父爱,儿子与父亲之间的相互信任,体会到爱与信任是可以创造奇迹的。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寻找儿子的经过,感受父亲的伟大。
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
1、有一年,美国洛杉矶发生了大地震,30万人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在这场大地震中,一对父子上演了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这节课,我们一起去认识 "地震中的父与子",齐读课题。
2、通过预习,谁来说说:课文中是怎样评价这对父子的?
课件:这对了不起的父子,经过这场巨大的灾难,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3、自由朗读这段话,质疑。
(二)学习父亲的了不起
过渡: 父子之情,感人至深,让我们先走近这位了不起的父亲,去感受那份温暖人心的父爱。
课件:
自学提示:
自由朗读课文2-11段,抓住描写父亲动作、外貌、语言的词句,用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想象、圈点批注的方法用心感悟 "父亲的了不起"。
预设1、(语言描写) 课文第4----10段。
①父亲说这三句话时的心情分别是怎样的?联系上下文思考体会。(引导学生体会三种心情:乞求(语速慢、语气急切)----着急(语气强烈、语速稍快)----失望(语速慢、低沉))
②指导朗读。
③师生合作读。
当有些人走过来劝说父亲,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恳求地问--------谁愿意来帮助我?
当消防队长出现在父亲面前,父亲觉得自己的儿子有获救的希望了,于是他急切地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当警察走上前来,要父亲马上回家。这个一心要救儿子的父亲失望地问道--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④人们都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失去孩子而精神失常了,这位父亲真的是精神失常吗?(对儿子的爱,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小结过渡:一句承诺,三句简单的话语,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
预设3: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
课件: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挖了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①引导学生感悟:时间的漫长,过程的艰难。
A、比较这两句话,发现这两句话有什么异同?谈体会。
B、时间在推移,挖掘在继续,你还从这段哪些描写中感受到挖掘的艰辛?(引导学生从"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感受挖掘的艰辛。)
②过渡:漫长又艰辛地挖掘又是一幅怎样心酸的画面?老师范读,请学生们展开想象:
他挖了8小时,他的手_______;
他挖了12小时,__________;
他挖了24小时,_________;
他挖了36小时, ____________;
③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语气低沉悲伤,语速慢。)(指名读---评价----指名读)
④让我们把这些文字化成一首诗,一首饱含父爱的诗。(齐读改编的小诗)
课件:
他挖了
8小时
12小时
24小时
36小时
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
双眼布满血丝
浑身上下破烂不堪
到处是血迹
⑤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撑着父亲在废墟中不吃不喝不睡苦苦挖掘36小时?(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师生合作读:
当父亲悲痛欲绝的时候,支撑他的是这句话。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当父亲孤独无助的时候,给他力量的还是这句话。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当父亲伤痕累累就要倒下的时候,回响在耳边的还是这句话。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小结:这种爱就是在危险和困境中坚守承诺,永不言弃,这不得不让我们感叹,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
(三 )学习儿子的了不起
过渡:也许是父亲执着的信念给了儿子力量,也许是父子心有灵犀,年仅七岁的儿子在大难之时又有着怎样的表现呢?自由读16---23自然段,划出体现儿子了不起的语句,并认真体会。
课件:
大声朗读课文12-22段,抓住关键词句用心感悟 "儿子的了不起"。
预设1、
1、"我告诉同学们--也能救大家"
①引导学生感悟阿曼达在漆黑的废墟里镇定与坚强。
②漫长的38小时里,给儿子与困难和危险作斗争的力量源泉是什么?(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③用你们的朗读让我们感受阿曼达的了不起。指名读。
2、"不!爸爸。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总能跟我在一起的。"
①学生谈自己的理解。阿曼达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是一种什么语气?(引导学生从"!"感受阿曼达的坚定。)
②是什么让儿子这么坚定地把生的希望优先让给同学?(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3、指名读。
小结:一句承诺,能让年仅7岁的儿子把生的希望优先让给同学,这确实是一位------了不起的儿子。
4、师生合作读:
废墟上,父亲因为一句承诺坚信儿子还活着而徒手挖掘38小时-----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废墟下,年仅7岁的孩子因为一句承诺沉着面对困难并把生的希望让给同学----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一句承诺,凝聚了父与子的深情,让他们成为一对------
了不起的父与子!
(四)总结
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经过38小时又50分钟艰难的挖掘和等待,最终迎来了这幸福的时刻。让我们把父子幸福相拥的镜头永远铭记于心,饱含深情地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1、齐读最后一段。
2、交流:这对父子为什么"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3、爱是一句承诺,更是一种信念。地震中的父亲与儿子用爱和信念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让我们把这个感人至深的故事铭记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