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初探

【作者】 黄开菊

【机构】 四川省南江县沙河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一直是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任务中的一个最主要的方面,在整个语文学习任务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教师组织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魅力,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揣摩文章中优美的语言并且运用到今后自己的写作当中。要充分感受语言魅力就需要教师在阅读教学环节中要把语感恰如其分的科学运用到阅读教读当中去。教师要重视阅读技巧,同时也要运用适合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正确的阅读方法,在教学中切身指导学生阅读技巧,带领学生领悟阅读的主旨。使学生更好地读懂文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语感运用在很大的程度上将帮助学生很好的形成自我的阅读意识,在以后的语言学习过程中掌握阅读学习能力,为以后奠定全面的学习能力基础,因此它的重要性就显而易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以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那么如何在在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呢?
  一、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
  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最基础的工具学科,它的教学也是一个多种因素的整体。有些教师在课文的教学过程中只是传统的照本宣科,或者断章取义而忽视了课文的整体,即只偏重认识生字,只注意某些词句,只注意开头结尾,只讲求思想教育……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深入学习课标,吃透教材,自始至终贯彻课文的整体观念。在接触任何一篇文章时,我们首先要了解这篇课文在本组的地位、作用和重点训练项目。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围绕这些训练重点,把编者的意图深刻领会,交给学生学习方法的同时还要学到知识。在把握终点的同时还要掌握所教内容与前后知识的关系,做到心中有数,就不会把课文“分解”得支离破碎,就能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整体发展。
  对比传统的阅读教学,教师在教学中更新了教学观念,把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作为了一种学习方式,强调了学生的参与性学习,但是在课堂的四十分钟,要求高效率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设的效果,还需要教师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积淀,增加自己的学识水平,才能适应新的教学改革。在新课改一浪又一浪袭来的竞争下,教师更应该努力把教学变成一个意义重组与再生的过程,把课堂变成思维碰撞,心灵陶冶,知识传承,精神升华的场所。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独树一帜。
  二、鼓励自我解读,强调交流互动,开展合作学习
  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21世纪,正是信息的时代,它的特点决定了我们的语文教学内容必须立足于开放。新课标中也给我们提出了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建议语文教学“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新课标的这一些理念,告诉我们语文学习内容再也不能仅仅局限于语文教材了,语文学习再也不能仅仅等同于语文学科学习了。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还应该是培养问题意识、协作精神、资料的收集与处理能力等等。在教学中,把语文教学置于社会的大背景中,把语文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利用课文的一些例子引起一场智慧的交锋,利用课文的一些例子让学生领略依次探究的历程,利用课文的一些例子引申出一个综合性的活动,努力构建课堂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之间融合的语文资源体系,以扩大语文学习的空间,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让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
  三、多元的评价方式创建个性化阅读平台
  评价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制约课改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的相互评价的结合。评价要“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朗读的评价,”“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感情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四、教学中有效利用资源,注重阅读拓展
  当下我县各校基本都建有图书阅览室,有上万册图书,学生的阅读资源比较丰富,给语文教师提供了宝贵的教学资源,在教学中可以拓展学生的阅读面,阅读素材相关的某一主题,搜寻更多的阅读材料加以阅读与整理,从而对该素材描述的事件所处的大背景,或者某个特定的视角形成自己的认识,进而加深课堂阅读素材的理解。
  教师在组织课内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要努力创设条件,让学习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的、有见地的学习。把课内知识带到课外。形成“大语文”观,“大语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不是一个圆形的完整结构,学完了课文并不意味着知识学习的结束,而应该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又一个开端。
         我们的课堂阅读教学就应该把学生带向古代文化,带向现代文化;带向中华文化,带向世界文化。充分发挥学生在拓展阅读中的主体作用,真正实现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的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的深度变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更多的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具有一定语文素养的社会主义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