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怎样培养中学生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
【作者】 齐青莉
【机构】 江西省乐平市第五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培根曾说:“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切”。既然如此,我们似乎也可以说,学习习惯和学生的基础知识、智力商数、努力程度一样,是主宰学生成绩的重要因素。当前,高中学生学习语文普遍存在的学习习惯是:
老师在上面讲课,学生在下面走神,东张西望不做笔记,玩东西,开小差的情况都不鲜见。一旦被教师抽问,要么身站不直,要么抓耳,挠腮,要么支支吾吾,要么口齿不清,很少有能有条有理、字正腔圆地回答问题者。至于字迹潦草,卷面污秽,更不是少数。而课间课后,主动向教师请教者,几近绝迹。诸如此类,举不胜举。
造成以上的学习习惯是由于“目标在于取得功名”的“利禄主义”(叶圣陶先生语)。这种观念将语文教学的目标局限于高考,使得学生只是在机械化的学习。所以,我认为高中语文教学不能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照本宣科,应以探究亮点课堂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自己的教学宗旨。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做到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学习祖国语言的强烈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学语文的兴趣来自多种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例如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遗产中,文学成就璀璨夺目。教师利用这些宝贵的文学成就开展五彩缤纷的语文活动。其次,兴趣还来自成就感。语文不像理科那样一道题就能让学生体会到成功。因而语文老师不要吝啬你的夸奖,用赞赏的眼光去欣赏学生的语文成果,让赞扬在学生的成长中占有主导地位,为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喝彩,学生的成就感就会大增。还要引导学生涉猎古今中外文学作品。我经常利用每周二的第四课堂时间让学生到图书馆欣赏名家、名篇,让学生领悟其中的丰富内涵,领会语言学科的博大精深,学生自然就会有深入学习的愿望。同时,借助多媒体,下载一些由名著改编的电视剧、电影以及“百家讲坛”、“面对面”等有益的节目,利用自习课的时间让他们观看,这样学生可以从多渠道接受知识,增长了见闻,也为写作提供了素材。
二、培养学生自学语文的习惯
《新课程标准》就是要培养学生学语文的自主性。自主学习结合语文就是课前预习习惯、运用工具书的习惯、课后复习与质疑的习惯,独立思考创新求异的习惯。其中,课前的预习习惯非常重要,强化课前预习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学习经验,它可以使学生及时发现知识上的薄弱环节,准备好听新课必须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听课水平与笔记水平。学会运用工具书解决字词障碍,是每个学生必备的习惯,是自学的第一步。有了课前预习,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就有心理优势,而且自己查工具书积累的知识不易忘记,它符合现代教学理论对学生主体性的要求。
三、培养学生诵读文章的习惯
朗读是分析的基础。读有默读、有感情地朗读,理解背诵。课堂教学中读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语文教育专家巢宗祺就特别重视诵读,他说:“培养书面语感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诵读,这也是中华民族学语文的优秀传统。”现行的高中教材,美文比比皆是,朗朗上口。所以,用普通话正确朗读课文就成了第一步。课堂上读的方式更是多种多样,课后读读背背精彩的语段,潜移默化,这些东西就成为学生自己的了。
对于课外阅读,书多而杂,教师必须帮助学生筛选要读的书,更要读文质兼美、思想健康向上的好书。阅读中要引导他们不要流于故事情节,更看重作品的人物塑造,思想内容、语言特色。
老师在上面讲课,学生在下面走神,东张西望不做笔记,玩东西,开小差的情况都不鲜见。一旦被教师抽问,要么身站不直,要么抓耳,挠腮,要么支支吾吾,要么口齿不清,很少有能有条有理、字正腔圆地回答问题者。至于字迹潦草,卷面污秽,更不是少数。而课间课后,主动向教师请教者,几近绝迹。诸如此类,举不胜举。
造成以上的学习习惯是由于“目标在于取得功名”的“利禄主义”(叶圣陶先生语)。这种观念将语文教学的目标局限于高考,使得学生只是在机械化的学习。所以,我认为高中语文教学不能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照本宣科,应以探究亮点课堂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自己的教学宗旨。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做到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学习祖国语言的强烈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学语文的兴趣来自多种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例如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遗产中,文学成就璀璨夺目。教师利用这些宝贵的文学成就开展五彩缤纷的语文活动。其次,兴趣还来自成就感。语文不像理科那样一道题就能让学生体会到成功。因而语文老师不要吝啬你的夸奖,用赞赏的眼光去欣赏学生的语文成果,让赞扬在学生的成长中占有主导地位,为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喝彩,学生的成就感就会大增。还要引导学生涉猎古今中外文学作品。我经常利用每周二的第四课堂时间让学生到图书馆欣赏名家、名篇,让学生领悟其中的丰富内涵,领会语言学科的博大精深,学生自然就会有深入学习的愿望。同时,借助多媒体,下载一些由名著改编的电视剧、电影以及“百家讲坛”、“面对面”等有益的节目,利用自习课的时间让他们观看,这样学生可以从多渠道接受知识,增长了见闻,也为写作提供了素材。
二、培养学生自学语文的习惯
《新课程标准》就是要培养学生学语文的自主性。自主学习结合语文就是课前预习习惯、运用工具书的习惯、课后复习与质疑的习惯,独立思考创新求异的习惯。其中,课前的预习习惯非常重要,强化课前预习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学习经验,它可以使学生及时发现知识上的薄弱环节,准备好听新课必须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听课水平与笔记水平。学会运用工具书解决字词障碍,是每个学生必备的习惯,是自学的第一步。有了课前预习,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就有心理优势,而且自己查工具书积累的知识不易忘记,它符合现代教学理论对学生主体性的要求。
三、培养学生诵读文章的习惯
朗读是分析的基础。读有默读、有感情地朗读,理解背诵。课堂教学中读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语文教育专家巢宗祺就特别重视诵读,他说:“培养书面语感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诵读,这也是中华民族学语文的优秀传统。”现行的高中教材,美文比比皆是,朗朗上口。所以,用普通话正确朗读课文就成了第一步。课堂上读的方式更是多种多样,课后读读背背精彩的语段,潜移默化,这些东西就成为学生自己的了。
对于课外阅读,书多而杂,教师必须帮助学生筛选要读的书,更要读文质兼美、思想健康向上的好书。阅读中要引导他们不要流于故事情节,更看重作品的人物塑造,思想内容、语言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