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学习初中历史方法初探
【作者】 明永强
【机构】 莒南县洙边镇新华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一、如何运用归纳法学习历史
学习历史的方法有很多,归纳法是其中重要的学习方法之一。
以唐朝为例子。唐朝统治者处理民族关系的5种方法:一是战争,如唐太宗借东突厥内乱,发动对东突厥的战争。二是设行政机构,如唐太宗在东突厥旧地设立都督府,任用突厥贵族进行管理。三是册封,如唐高宗时,封松赞干布为西海郡王,授予驸马都尉之职;唐太宗封皮罗阁为云南王。四是加强经济文化交流,如文成公主带到西藏许多物品、技术与书籍等。五是和亲,如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后入藏,加强了汉藏两族的友好交往。
二、如何利用图示记忆历史
通过图形的识记增强记忆效果,同时也是借助图形加强理解基础上的记忆。运用图示记忆历史自古有之,美国图论学者哈拉里曾经说过"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图",可见图示记忆的重要性。图示记忆法所用的图包括地图和插图,插图是历史课本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作用与教科书文字紧密配合,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学习内容。例如学习明清北京城和长城时,仔细观察和感受课本中关于故宫及长城的图片时,就能充分领略其宏伟的气派和博大的精神,这要比单纯文字阅读记忆的效果好的多。
三、运用比较法学习历史
比较是对事物认识的重要途径,只有对事物进行比较,才能发现它的特点和规律,才能对事物有深刻的认识。比较常常在有共性的事物之间进行,以达到深刻认识事物的目的。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经常运用比较的方法,认识事物的共同特征,以了解事物发展的规律;同时也要发现事物的特征,以了解其鲜明的个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取得进步。如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与唐朝的对外关系进行比较,唐朝的对外关系又可与清朝的对外关系进行比较等。
四、如何巧用数字和关键字记忆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的记忆可以根据其内容的特点分成若干方面,再把相同或相类似的方面合成一个或几个数字要点,通过简易的数字代替繁杂知识的几个方面,通过关键字词代替知识的要点,从而化繁为简,达到记忆知识的目的。
如七年级下册15课"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这一问题,可归纳成三个方面,即改革机构;设锦衣卫;八股取士。另外"改革机构"可简化为"废行省、设三司;废丞相、权分六部。"
五、如何掌握时间的历史意义
我们往往从下列四方面评价历史事件的意义。1.历史地位。这是向前看得出的意义。就是看它在过去历史发展中占什么地位。这种意义往往带有"第一、标志着、开端、序幕、划时代、转折点、分水岭"等词语。如如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2.历史作用。这是向后看(包括事件的经过)得出的意义。有两方面:一是对旧事务的打击、推翻和动摇作用;二是促进和推动新事物的发展。如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对传播知识和促进世界闻名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3.历史影响。这是从间接看得出的意义。如指南针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为环球航行和新大陆的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4.思想意义。这是从现在看得出的意义,也可以说是现实意义,有些事件得出的经验教训,也有现实的思想意义。
六、如何通过必要的联系来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点
有些历史事件发生在同一时期看似偶然,实际上有其内在的联系,并往往共同反映出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学习历史要善于把一些看似偶然的事件进行联系对比,从中找出它们的共性,以帮助我们加深对历史发展阶段特点的理解和认识。
如七年级下册第16课中""戚继光抗倭"和第18课"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三个事件,一个因日本而起,一个因荷兰而发,一个因沙俄而生,但放在一起考虑,就不难发现,三个事件都因外国对中国的侵略而发生,这在以前的历史上从未出现过。再与当时世界历史的发展相联系,就不难发现,明清时期的中国虽然强大,但在世界上却正处于国力下降并逐步成为其他强国侵略对象的阶段,这正反映了这一单元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封建制度衰落、中国开始出现危机的历史特点
七、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评价历史人物是我们学习历史时不可避免的问题。我们在学习每一个历史人物时都会带上自己的感情,因此同一个历史人物,人们对他的评价可能有很大的差别。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历史人物呢?一是我们要把历史人物放在他所在的时代去看,看他们的所作所为是否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二是看他的行为是否符合当时人的道德标准。如对唐太宗应如何评价呢?我们要把课本上有关唐太宗的事例以及我们所了解的唐太宗的史实列出来,然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结论。
八、材料式问答题的解答方法
在问答题中提供一定的历史材料,其主要得目的在于使设问具有更明确的指向性或为问题的提出设置一个新的历史背景。这类题目目前有增加的趋势,即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逐渐趋于融合。从形式上看,材料式问答题主要由两部分内容构成:材料和设问。在审题时要抓住两个方面:审题,弄清材料的中心思想和信息范围;看清设问,即题目要求回答什么。最后还要分析设问和材料之间的关系,有的是在材料提供的新的历史情境中提问,有的是需要分析说明材料的观点。
九、充分利用历史地图
历史地图是历史空间直观而客观的反映,随着历史的变迁而不断的发展变化。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生动直观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而且可以达到时间和空间更紧密的结合。利用历史地图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地理概念。如学习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六课《对外友好往来》时,在阅读课本第28页得内容时结合29页的《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就可以从整体上了解隋唐时期都与哪些国家地区有交往,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空间概念。从图上可以看出唐朝对外交往的路线,有向西、向东、向南的陆路交通,有沿着海岸线的水路交通,通过交通网将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联系了起来。其次,还可以根据《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整理而成《唐朝对外关系示意图》,总体上把握整节课的内容。
十、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事件
分析、评价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是提高思维能力、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应用科学的分析方法,把历史现象和历史结论联系起来,辩证分析,才是正确分析事件的有效方法。如对宋辽的澶渊之盟的评价,可从盟约订立的背景、内容方面进行分析:澶渊之盟是在北宋抗辽取得军事胜利的情况下订立的,是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表现,给人们带来沉重的负担。同时,盟约订立后,双方结束了战争,出现相对和平稳定的局面,有利于双方生产的发展和经济文化交流。只有一分为二,才能使评价更为全面、公正举一反三,分析夏金、宋金和义同样可以用这种方法。
十一、如何运用学科综合知识学习历史
历史知识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与政治、地理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历史的发展离不开时间、空间,历史发展一自然地理关系密切。因此,借助政治、地理等学科知识解决历史问题,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学习中,对历史事件、现象,课结合地理知识分析,古代都成的选址,同地理形势、交通位置、经济重心与生态变化等有关;国家分裂统一的形成,也有地理环境的因素;某一历史时期的经济发展与气候土壤、人口迁移、水利兴修等分不开。因此,结合地理等学科知识学习历史,能充分认识到利用资源、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对发展生产、改善生活、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提高对历史现象的理解认识能力。
学习历史的方法有很多,归纳法是其中重要的学习方法之一。
以唐朝为例子。唐朝统治者处理民族关系的5种方法:一是战争,如唐太宗借东突厥内乱,发动对东突厥的战争。二是设行政机构,如唐太宗在东突厥旧地设立都督府,任用突厥贵族进行管理。三是册封,如唐高宗时,封松赞干布为西海郡王,授予驸马都尉之职;唐太宗封皮罗阁为云南王。四是加强经济文化交流,如文成公主带到西藏许多物品、技术与书籍等。五是和亲,如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后入藏,加强了汉藏两族的友好交往。
二、如何利用图示记忆历史
通过图形的识记增强记忆效果,同时也是借助图形加强理解基础上的记忆。运用图示记忆历史自古有之,美国图论学者哈拉里曾经说过"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图",可见图示记忆的重要性。图示记忆法所用的图包括地图和插图,插图是历史课本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作用与教科书文字紧密配合,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学习内容。例如学习明清北京城和长城时,仔细观察和感受课本中关于故宫及长城的图片时,就能充分领略其宏伟的气派和博大的精神,这要比单纯文字阅读记忆的效果好的多。
三、运用比较法学习历史
比较是对事物认识的重要途径,只有对事物进行比较,才能发现它的特点和规律,才能对事物有深刻的认识。比较常常在有共性的事物之间进行,以达到深刻认识事物的目的。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经常运用比较的方法,认识事物的共同特征,以了解事物发展的规律;同时也要发现事物的特征,以了解其鲜明的个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取得进步。如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与唐朝的对外关系进行比较,唐朝的对外关系又可与清朝的对外关系进行比较等。
四、如何巧用数字和关键字记忆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的记忆可以根据其内容的特点分成若干方面,再把相同或相类似的方面合成一个或几个数字要点,通过简易的数字代替繁杂知识的几个方面,通过关键字词代替知识的要点,从而化繁为简,达到记忆知识的目的。
如七年级下册15课"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这一问题,可归纳成三个方面,即改革机构;设锦衣卫;八股取士。另外"改革机构"可简化为"废行省、设三司;废丞相、权分六部。"
五、如何掌握时间的历史意义
我们往往从下列四方面评价历史事件的意义。1.历史地位。这是向前看得出的意义。就是看它在过去历史发展中占什么地位。这种意义往往带有"第一、标志着、开端、序幕、划时代、转折点、分水岭"等词语。如如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2.历史作用。这是向后看(包括事件的经过)得出的意义。有两方面:一是对旧事务的打击、推翻和动摇作用;二是促进和推动新事物的发展。如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对传播知识和促进世界闻名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3.历史影响。这是从间接看得出的意义。如指南针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为环球航行和新大陆的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4.思想意义。这是从现在看得出的意义,也可以说是现实意义,有些事件得出的经验教训,也有现实的思想意义。
六、如何通过必要的联系来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点
有些历史事件发生在同一时期看似偶然,实际上有其内在的联系,并往往共同反映出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学习历史要善于把一些看似偶然的事件进行联系对比,从中找出它们的共性,以帮助我们加深对历史发展阶段特点的理解和认识。
如七年级下册第16课中""戚继光抗倭"和第18课"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三个事件,一个因日本而起,一个因荷兰而发,一个因沙俄而生,但放在一起考虑,就不难发现,三个事件都因外国对中国的侵略而发生,这在以前的历史上从未出现过。再与当时世界历史的发展相联系,就不难发现,明清时期的中国虽然强大,但在世界上却正处于国力下降并逐步成为其他强国侵略对象的阶段,这正反映了这一单元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封建制度衰落、中国开始出现危机的历史特点
七、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评价历史人物是我们学习历史时不可避免的问题。我们在学习每一个历史人物时都会带上自己的感情,因此同一个历史人物,人们对他的评价可能有很大的差别。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历史人物呢?一是我们要把历史人物放在他所在的时代去看,看他们的所作所为是否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二是看他的行为是否符合当时人的道德标准。如对唐太宗应如何评价呢?我们要把课本上有关唐太宗的事例以及我们所了解的唐太宗的史实列出来,然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结论。
八、材料式问答题的解答方法
在问答题中提供一定的历史材料,其主要得目的在于使设问具有更明确的指向性或为问题的提出设置一个新的历史背景。这类题目目前有增加的趋势,即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逐渐趋于融合。从形式上看,材料式问答题主要由两部分内容构成:材料和设问。在审题时要抓住两个方面:审题,弄清材料的中心思想和信息范围;看清设问,即题目要求回答什么。最后还要分析设问和材料之间的关系,有的是在材料提供的新的历史情境中提问,有的是需要分析说明材料的观点。
九、充分利用历史地图
历史地图是历史空间直观而客观的反映,随着历史的变迁而不断的发展变化。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生动直观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而且可以达到时间和空间更紧密的结合。利用历史地图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地理概念。如学习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六课《对外友好往来》时,在阅读课本第28页得内容时结合29页的《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就可以从整体上了解隋唐时期都与哪些国家地区有交往,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空间概念。从图上可以看出唐朝对外交往的路线,有向西、向东、向南的陆路交通,有沿着海岸线的水路交通,通过交通网将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联系了起来。其次,还可以根据《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整理而成《唐朝对外关系示意图》,总体上把握整节课的内容。
十、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事件
分析、评价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是提高思维能力、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应用科学的分析方法,把历史现象和历史结论联系起来,辩证分析,才是正确分析事件的有效方法。如对宋辽的澶渊之盟的评价,可从盟约订立的背景、内容方面进行分析:澶渊之盟是在北宋抗辽取得军事胜利的情况下订立的,是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表现,给人们带来沉重的负担。同时,盟约订立后,双方结束了战争,出现相对和平稳定的局面,有利于双方生产的发展和经济文化交流。只有一分为二,才能使评价更为全面、公正举一反三,分析夏金、宋金和义同样可以用这种方法。
十一、如何运用学科综合知识学习历史
历史知识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与政治、地理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历史的发展离不开时间、空间,历史发展一自然地理关系密切。因此,借助政治、地理等学科知识解决历史问题,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学习中,对历史事件、现象,课结合地理知识分析,古代都成的选址,同地理形势、交通位置、经济重心与生态变化等有关;国家分裂统一的形成,也有地理环境的因素;某一历史时期的经济发展与气候土壤、人口迁移、水利兴修等分不开。因此,结合地理等学科知识学习历史,能充分认识到利用资源、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对发展生产、改善生活、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提高对历史现象的理解认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