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师教育研究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5905
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历史沿革:
曾用刊名: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期刊荣誉:社科双效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中国期刊网核心源刊;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创刊时间:1989

浅谈怎样让初中语文课堂开放而有活力

【作者】 格 拉

【机构】 西藏日喀则地区定日县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也适应新课改要求。本文从“转变教学观念,和谐师生关系、培养问题意识,搭建解题平台,增强学生信心、创设宽松环境,充满人文关怀,体验成功快乐”等方面阐述了初中语文开放而有活力课堂的构建。
        关键词:初中语文;开放课堂;教学
        让初中语文课堂开放而有活力,就是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使之能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学习内容、学习伙伴;自觉地在知识的领域中积极地去接触、领悟、探索和实践。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表现为学生能学、想学、会学和坚持学。那么,教师应该如何让初中语文课堂开放而有活力呢?
        一、转变教学观念,和谐师生关系
  观念是前提,兴趣是根本。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表明:兴趣是人们积极、主动地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它表现为一种好学精神,它是一种强大的内趋力,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就会自发地把心理活动指向对象,对学习充满热情。因此,这首先就要求教师建立新的教学理念,转变角色,建立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教师要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教学时语言要有感染力,以情动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鼓励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积极的学习;对学生的评价要以表扬为主,要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尊严,要让学生有继续学习的动力和渴望。同时,要注重与学生沟通,了解其认知规律和兴趣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主动与学生交朋友、谈心,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从而使课堂气氛和谐民主,给学生创造创新的环境,使其具备创新的品质。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有必要时帮助学生“跳一跳”,让他们摘到“桃子”。当通过努力取得进步时,给予表扬、鼓励,尤其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分层提出要求,运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善用发展的眼光多角度地看待学生的优点和缺点。
        二、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让课堂充满活力
  古语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学生实际状况,体现出不同层次。如在小组讨论中,怎样合作学习,怎样抓重点、难点,怎样提问,怎样讨论质疑,教师都要重点指导,适时点拨,由面到点,由扶到放,逐层深入,进而让课堂充满活力。如,教学《社戏》一文,课前指导学生自己读熟课文,借助工具书认识生字,初步理解鲁迅笔下的“社戏”在当时对农民的影响和吸引力,并简要记录自己的疑难问题。合作性学习主要在课内进行,是以小组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旨在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教学活动。它以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实现问题的解决,生生互动的形式,凝聚了集体的智慧,“人人教我,我教人人”,学生在平等的氛围中对话,有利于优势互补,缩小个体差异。如,课文《白杨礼赞》,这篇散文文笔优美,很有欣赏价值。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很有感染力。结尾以小组为单位布置一个小片段练习,描写或赞美一种植物,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展开比赛,然后评出写得最好的一篇。合作性学习可以集中大家的智慧,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而语文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应多采用“探究”性学习。语文教学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疑难问题,应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究。像课文的写作背景、作者的思想感情、耐人寻味的课文结尾以及自然界的神奇等,凡是产生疑问的,都可以作为探究的对象。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通过自主探索式的学习研究活动,在摄取已有的知识或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同化、组合和探究,获得新的知识、能力和态度。这样,通过教师的科学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等开放形式的学习中,让课堂充满了活力。
        三、创设宽松环境,使课堂开放而又充满活力
  创设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感到教学形式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只有当教师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如饥似渴地学习丰富广博的知识。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每个教师都应是一名出色的演员,以丰富有趣的语言、真诚的情感进入每个角色,使学生学有兴趣,使课堂开放而又有活力。我们每个教师都必须做到要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安全的教学氛围。要凸现学生主体,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语文学习的实践活动,从而使自身的语文素养在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得到提高和发展。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相信学生的能力,尊重学生的人格,多一些宽容和激励,让学生在学习中读书、讨论、做笔记。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学习中享受学习的快乐。
  另外,教师大量制作课件,运用电教设备等,恰当地运用音乐来渲染课堂气氛,都可以创设出开放的学习氛围。教师精选那些和课文内容、意境、作者、情感相和谐的乐曲,在教学开始营造气氛,在教学过程中烘托气氛,还可采取配乐朗读等形式,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利用图画、音乐创设情境,既能体现学科之间的融合,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又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三峡》一课时,先播放从网上下载的《三峡》视频片段,使学生仿佛来到了“三峡”,然后自然点题,引出了《三峡》一文的学习,这时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激发了,由此提出学习任务,在学生心中形成“认知”冲突,激起了求知欲望,激发了学生兴趣。紧接着要求学生读课文,并配以三峡的音乐风光。在揭示文章重点时,再次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重点展现三峡的奇山和秀水,由形象的画面理解自然过渡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能够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只要教师不断摸索、创新,营造开放而又有活力的课堂,就一定能使学生享受到获得知识的乐趣和达到提高语文素养和增强综合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文彦,蔡明等著.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 刘淼编著.当代语文教育学[M].北京: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 丁晓良.语文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J].基础教育,2002,(8)
        [4] 袁贵仓.优化语文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J].青海教育,2004,(12)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